一味的溺爱只会让你的孩子在以后的日子中,收获到许多来自于别人的“白眼”与“嘲笑”。
孩子能不能责罚?长期的责罚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人格成长。这里有一个关键词:“长期的”。即长年累月的批评、指责、打骂,才有可能导致孩子心理扭曲。偶尔的责罚,不但需要,而且必不可少!
1
慈母多败儿
我奶奶就是这样的一个“慈母”
总认为自己是孩子遮风挡雨的高山,从未想给过孩子独立享受阳光。
在奶奶的思想中,把孩子牢牢抓在自己身边就是让孩子风调雨顺的过完一辈子,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殊不知,在您默默的挡在孩子面前时,已是在剥夺孩子独立自行的能力了。
儿子今年43岁,从18岁成年开始就未曾离开过母亲温柔的港湾,无论结婚生子,生活工作,小到孙子的家长会,大到买房建屋,都全然由父母一手操办的,换句奶奶的话来说:“小孩纸,不懂事,做事不放心”。
就是在这样日夜熏陶的环境下,儿子成功的成为了一个只会索取,不会报答的一个成年人。
有次,奶奶因为他们遮挡的太久了,想休息会,儿子们就开始不乐意了,一个劲的数落着自己的母亲,为什么不在帮助他们了。
由于拆迁,赔了点钱,于是乎,儿子们就理应的觉的这钱全都是他们的,也不管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还说着“自己活着最重要,其他管不了了,死了什么都没了,要及时行乐”。这种让人发火的话。
如果不给他们钱去满足他们的欲望,儿子们就会以死相逼,是的,以死相逼,认为你们的一切就是我们的,你们的钱也终归是我们的。
在奶奶的溺爱下,儿子长这么大没说过一句父母辛苦了,因为是应该的,反而要是别人对他好点,他就一个劲的夸赞别人,说这好人呐。也没买过一次礼物给父母,因为父母给儿子买礼物天经地义,给父母买礼物则需要看看自己的口袋。也没有给毫无退休保障的父母一次生活费,因为自己没有钱,反而如果自己的儿女工作没给钱的话,就知道辱骂自己的儿女。
奶奶知道自己的溺爱给你们带来了不可毁灭的性格,她试着去改变,结果没用,儿子对于父母的索取已经成为了习惯了,就像一则故事那样:
有个可怜兮兮的乞丐在路边乞讨,有一个行人于心不忍,每天都会给乞丐10块钱,给了一段时间后,突然从10块变成5块,5块变成2块,
于是,乞丐问:为什么从10块变成2块了呢?
行人:因为当时单身,所以给你10块,后来娶了老婆了只能给你5块了,生了儿子后,只能给你2块了。
乞丐听了之后大怒的说到:什么?你拿着我的钱去养老婆和儿子?
这就是人性,当你的付出不要求回报时,他人便会理所当然的接受,一旦你停止了付出,你变成为了他人心中的罪人。
有个中学生在贴吧里说:“他们要是不给我买苹果手机,搞烦了,我就跳楼!让他们伤心一辈子,后悔一辈子!”盯着这句话,我琢磨了半天:原来,孩子知道他是你的最爱,他就是你的软肋、你的命门,最有效的挟持就是—将你最宝贵的东西毁给你看!原来,跳楼是报复父母的一种方式,一种让他们伤痛得最彻骨、最持久的方式。死者忍一时之痛,生者此恨绵绵无绝期。因为我的要求一惯都得到满足,所以,这一次你也必须满足我的要求。
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会让孩子误以为所有人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会让孩子不会反省自身的错误。
2
懒都是惯出来的
奶奶在家里,基本上都是饭来张口,衣服全洗,家务全包,饭菜全做。有时奶奶跟我抱怨,我对她说,还不是你惯出来了的。
有时,奶奶累的时候,会发牢骚,那时确实有点效果,家人会自觉的处理一切家务,可好景不久,奶奶总会说,不用你们做了,你弄的不干净或者比如拖地,拖了一次,奶奶非得觉的搞的不干净,自己在拖多一次,久而久之,也就没人帮了,反正你都会重新做多一次。真不知道要把他们惯到什么地步。
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话,儿子们第一时间都会把奶奶推出去,说你去处理,我处理不了,我怕事。如果奶奶做错什么事或者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时,那就厉害了,他们会骂的奶奶狗血淋头,说什么老了就是废物,没一点用,整天就知道帮倒忙,骂的理直气壮。每每这个时候,我真的想挥动4米长的大刀给他们一下。
3
付出一定有回报?
接下来就是大儿子的妻子了,大儿子二婚,当时奶奶寻着能找个女人给儿子,借此能许轻松轻松,毕竟为家庭付出了一辈子,是时候享下富了,忘了说了,奶奶今年70岁。
刚过来时,家里气氛那个和睦啊,刚开始,一日三餐,色香味俱全,家里人一度的认为娶到了个好人家了,可渐渐的,我奶奶各种惯着,怕她刚来累着了,又重新拿起了铲子铁锅,洗衣拖地。在加上儿子也一味的伺候妻子,担心妻子刚来人生地不熟,又是当人后妈。久而久之,妻子理直气壮的接受了这份待遇,便视为是奶奶应做的责任。
直到我奶奶跟他抱怨,让她试着接手时,史上最难题产生了,婆媳关系出现隔阂。
现在基本都是在外面工作,就晚上回来下,回来了也直截了当,做晚饭就回房子一直呆着。
4
别让溺爱毁了下一代
现实中,人们往往嘲笑哪些已婚却依然像个孩子一样,把妻子当作母亲的男人,称他们作“巨婴”也不为过。如果是相反的情形,如果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大小姐,给一个慈父一般的丈夫,要丈夫像宠爱公主一般宠爱她,却往往视作正常,女人天生就是要被宠爱的,她们不会被贴上“巨婴”的标签。
我们不能把那些自理能力、交际能力都比较差的人,一概称为“巨婴”,关键还是要看他们是否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有很强烈的控制欲望、内心极其脆弱。无论男女,都有可能出现“巨婴心理”。所谓“王子病”“公主病”,不过是“彼得·潘综合征”在不同性别的体现,他们还没有到达“巨婴心理”的程度。
每当看到家里的情况,我有时候很怕,这种溺爱延伸到每一代人。
过度赞扬孩子也有负面影响!所以,凡事不能走极端。十之七八的鼓励,十之二三的责罚,最有利于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时不时地让孩子受点小气,受点小委曲,其实是一种心里上抗挫折的段炼。老话说:受得了气,才成得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