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60岁,在一个老师给我们开的书单中有一本书叫《了凡四训》,我满怀好奇下单购买了这本书,拿到书看了本书的前言,才知道了凡是个人名,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名家之一。
他以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集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改变命运。
我本对古文感到有点枯涩难懂,不感兴趣。不过,由中国华侨出版社,由陈美锦编泽的这本《了凡四训.详解版》,才看了开头几篇,渐渐对他产生了兴趣。
好吧,我一边学习,一边输出分享吧。
《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是明朝重要的思想家,本名袁黄,字庆远,后改号为了凡,后人便以“了凡”来称呼他。
《了凡四训》共分四个篇章: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今天先学习第一篇“立命之学”的第一个小标题:了凡先生弃举业学医
原文: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译文: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让我放弃学业学习医术,她说学医不仅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还可以救济别人,医术学的精湛,还可以凭借一身高超的医术,成为名医,这是你父亲早年的心愿。
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有梦想,了凡先生也是一样的,他的梦想就是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走上仕途,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了凡先生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父亲的去世.让了凡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明朝的科举制度层次结构森严,选拔制度非常严格,读书人要经过多年的刻苦读书,通过层层筛选,从平民到童生,从童生到举人,在考取进士,最终高中状元,获得入仕资格。但成功者可谓万里挑一,无数读书人为之耗尽一生心血,皓首穷经也难圆其仕进之梦,相比较而言,学医是养家糊口最有效的途径。
了凡先生的父亲其实是一名医生,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子承父业,将自己的家传医术传扬下去。现在了凡先生的父亲去世了,那么他的愿望就成了遗愿,作为儿子去完成父亲的遗愿,那是再好不过了。
了凡先生听从母亲的安排打算去学医,一方面是因为母亲说的有道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了凡的孝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分为三个方面:
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了凡的母亲让他去学医,说这是他父亲的心愿,了凡先生答应并且去做,这便是做到了孝顺三个方面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能够养父母之志,便可称为大孝之人。
.百善孝为先,了凡先生的孝顺和善良,也为他后来的奇遇埋下了伏笔。
那么究竟了凡先生有没有听从母亲的安排去学医呢?明天接着说。
感谢您今天的关注,感谢您今天的阅读,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