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容随风
图/来自网络
曾几何时,中国媒体是被传统平面媒体垄断的世界,报纸、广播、电视、杂志、门户网站等等不同的媒体垄断着一个或者几个媒体的垂直领域.在媒体的江湖上,是多个大媒体的天下,由于媒体的产业积聚作用和媒体中心化,广大的受众只能够在少数的几类媒体中进行有限度的选择,这就是那些年我们的生活方式。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科技发生了改变,根据陈虎东老师在《场景时代》一书中的论述“这一切的改变都发生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那一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社交的网络媒体开始出现,最早论坛、贴吧、博客,然后是人人、微博、空间,之后是简书、公众号、今日头条。这些自媒体,将我们的每个人由一个个被动接受资讯的个体蜕变成自主生产发送资讯的媒体,这就是自媒体。
自媒体时代的爆发
根据《场景时代》的述说,自媒体甫一出现就成为了一种快速扭转媒体产业的力量。自媒体由于产生于互联网,发展于移动互联网,其来自于印刷、发表、版面等等传统领域的成本近乎为零。因此,只要愿意自媒体可以用远快于传统媒体几倍的速度实现信息的传播。快速迭代已经成为了自媒体的第一大特征。
在快速发表、高速迭代的同时,自媒体的发展也就出现呈现时间短的显著性特征,这与传统媒体用版面锁定呈现展示度不同,自媒体是一个纯粹用脚投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一篇文章的好坏不需要评论家的评论,仅仅从文章的点击量就可以直接判断,好的文章可以带来大量的点击,高频率的点赞,甚至是更高的粉丝转化率,最终能为自媒体的内容创造者带来流量,带来收入。以点击率来用脚投票是自媒体第二大显著特征。
正是自媒体快速迭代,用脚投票的点击率判断特征,带来了自媒体的第三大特征。这就是高度的人格化,可以说传统媒体无论是报纸、杂志、门户网站都是一种明显的社会化的产物。在这之中,媒体代表的是社会的行为,表达的是某些社会的观点,但是自媒体却完全不同,在自媒体每篇内容都是自媒体内容创作者自身的素描,远比传统媒体更代表个人的形象。这就进一步带来了自媒体的人格化繁荣,我们看到了类似于“混子曰”、“回忆专用小马甲”等等极富人格化的自媒体名人的出现。高度人格化可谓是自媒体的第三大特征。
在快速迭代、点击率为王、极富人格化的三大特征的带动下,自媒体在中国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仅仅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就活跃着上千万的自媒体账号,更别说传播力度更强的微博、今日头条等等自媒体了。
而且在自媒体的带动下,对于传统媒体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今年的“颐和酒店事件”、“雷洋事件”等等都可以说是自媒体传播的顶尖案例。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远超传统媒体的想象,可以说正是自媒体倒逼媒体业改变,当大量的传统媒体加入了自媒体的队伍之中,我们发现,自媒体已经实现了对于传统媒体的革命。
自媒体场景的娱乐至死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自媒体新锐出现,自媒体的领域也越来越高度分化,专业化领域、垂直化领域已经成为自媒体发展的关键点。正是这些多元的切入关键点,让自媒体依托于互联网形成了自己的场景,在场景之中,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被场景引导,成为了场景的粉丝,乃至心甘情愿的为场景贡献流量和金钱。这就是《场景时代》一书中反复强调的现象。
但是,这种高速发展的状态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发展的盲目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自媒体,一旦其数量达到了千万级乃至更高之后,就自然无法避免良莠不齐的困局,自媒体场景也逐渐陷入一种娱乐至死的状态之中:
一是渠道多元刷新自媒体的下限。
渠道多元化是互联网的一个优势,个体的体验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被快速的放大,社交粉丝在每个端口上聚集的时间在骤减。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能够在自媒体的时代获得点击率,适应迭代速度,这就强迫每一个自媒体的创作者开始用迎合群体关注性的信息为核心,尽可能的拖延读者在自己端口上的停留时间。
一旦形成了这种趋势,那么理性认知和专业传播等传统媒体的关注点就变得越来越不受人待见,娱乐化的叙事与虚拟场景的伪描写已经变得不可阻挡,自媒体逐渐开始向无底线的感官消费和底层炒作方向演进。因此,我们看到的是自媒体的深度文章越来越少,自媒体的下限被不断刷新,屏幕越来越被“鸡汤”、“硫酸”、“色情”等等感官消费品挤满。
二过度情感化蒙蔽了自媒体的双眼。
每个媒体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都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体,而是一个受社会影响的人。传统媒体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秉持着用客观的文字或其他形式展现社会现象的本心,但是往往现实总是无情的,事实总是最伤人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媒体人经常发现,原来写事实或者客观现象往往得不到他们梦寐以求的点击量。反而将社会现象诉诸情感的狂欢,比如说将怜悯、愤怒、狂热等情绪直接附加于社会现象上,往往能够引发大量人群的共鸣,实现高点击量的目的。但是,一旦情感因素被过度放大,过度依赖全民狂欢式的赞同,那么自媒体也就在不归路上越滑越远了。
三是理性启蒙坚守的艰难。
社会热点的关注可以说是自媒体生产的不二法门,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能够用自媒体启迪民众理性,自媒体们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但是,一批自媒体的深度内容创作者经常会发现,正是因为读者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直接导致了读者难以去深入的思考问题,越是理性的探讨,越是难以在碎片化的阅读中占据有利地位,最终深度的文章都会被淹没在群体性的感官狂欢中。不少作者都会发现,自己越是写深度文,自己的粉丝减少的越快,越难以形成热度,最终让这些坚守者丧失了信心,乃至退出了自媒体的领域。
可以说,自媒体的场景已经越来越向娱乐至死的深渊中滑行了,这场滑行让大部分自媒体都显得无可奈何。感官狂欢的媒体盛宴仿佛像鸦片一样侵蚀着自媒体的健康,它让自媒体作者们上瘾并恶性循环,当群体经济最终正在演变成为群体狂欢,当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作者开始被绑架成为俯首哈腰的舆论迎合者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什么才是自媒体的未来,什么才是自媒体的底线?
作者简介:经济学硕士,战略研究员,烽火台资本特约经济观察员,多家985高校特聘讲师,十余家财经媒体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尘世中一个迷途小书童,好读书不求甚解。
(本文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和本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