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校园招聘季,许多读者私信我,其中有个王姓读者问道:
自己马上就要参加工作了,也向学长请教了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怎样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不过,心理总感觉不踏实。想知道一些职场上的潜规则,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自己的职场战斗力。
虽然职场上并不存在什么速成之法,所有的速成都需要经过前期的大量努力,就像烧开水一样,水烧到100度才会冒泡。
但有一些职场潜规则,知道以后,会让你长期受益:
1.企业只认能力,只看成绩。
什么是企业?
简单来说,企业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
如果企业在你身上的投入大于回报,企业就会辞掉你。
企业是组织众多个人开展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企业在现代汉语中的基本用法,主要指独立的盈利性组织,并可进一步分为公司和非公司企业,后者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存在的,别说长期亏损,就算短期亏损对一些企业来说也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企业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只会看员工的业绩。
我们再看一个概念,互联网广告行业有一个术语叫ROI,也就是投资回报率。
【ROI投资回报率】是指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即企业从一项投资活动中得到的经济回报。在这里是指,企业在员工身上投入工资、福利、津贴、补助等成本,而员工为企业创造利润,也就是回报企业。
当企业投入的成本远大于员工产生的价值,ROI企业的利润就变成了负的。
没有业绩,说什么都是废话。
2.离开学校,进入职场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
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属于【理论型】知识,这些知识只是我们进入行业的敲门砖。
举个例子:我大学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记得有一课讲的是Bézier curve(贝塞尔曲线),当时只知道是一个划线的工具,就左耳听右耳冒了。工作之后,有一次产品要求实现一个水波纹效果,就想起来用贝塞尔曲线来实现。又上维基百科又查Demo,重新学习了一遍,在学校只学习到了【理论概念】。
进入职场后,我们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自己实际工作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
华为清退34+的老员工现象说明了什么?
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职场学习力】越来越弱。不但,现在性价比低,未来的性价比更低。
我们不能只靠学校的存量知识,要不断产生增量知识。
管理学教授陈春花,在她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要想拥有增量知识,唯有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要有三个能力:基本学习能力、过程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基本学习能力是对纯知识、专业知识、存量知识的理解,创造性知识在过程学习能力中出现,包括过程知识、增量知识、跨界知识。
而综合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即能否去验证你的理解和想象。”
职场是一场马拉松,只有不断给自己加油(学习),才能坚持到最后。
3.与同事之间,要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
同事之间如果走的太近,会把自己的缺点暴露无疑。
我们在工作中的烦心事、生活中的不如意,都想去找个人倾诉。这时对同事无意间的一句牢骚,一句对上司的抱怨,都会成为别人手里的把柄。
职场上,与同事之间只谈工作不谈生活,这是最基本的职场生存法则。
不要打听对方的隐私,也不要把自己的隐私暴露给对方。即使是夫妻之间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更何况同事之间呢?
《论语》里有句话叫“近之则不逊”:人与人之间走得太近,就失去了了界限感和尊重感。
不要在同事之间抱怨其他的同事、说上司的坏话、抱怨公司和工作。
俗话说:“说者无意,听着有心”。一句抱怨的话,可能只代表你当时的心情和状态。不过,对方可能不这么想,他们会认为:“你是一个爱抱怨的人,以后你也是”。
说不定哪天你的同事成了你的上司,你过去抱怨上司的话,他都记在心里。工作上处处为难你,得不到上司的信任,你的工作将会很难开展,你在公司的路也会越走越窄,最后只能选择离开。
而抱怨只会让你变得越来越差,因为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什么都不能改变。
抱怨只会让你深陷在负面情绪里,传播这种负能量不但会影响自己,还会破坏工作氛围和团队凝聚力。
所以,职场上无兄弟,同事之间保持适当安全距离,是在保护自己。
4.公司不是家,千万要拎清。
有些老板为了拉近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把公司描绘为一个大家庭,试图与员工建立长期雇佣关系,让员工更加有归属感。
另一方面,也要求大家为了“家庭”的繁荣昌盛,不停地加班,不停地努力。
职场新人往往被这种情结所感动,变成了革命的一块砖,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搬。
忘记了要积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俗语说的好,“样样通,洋洋松”,什么都会干,什么都不精,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位置。
如果你的【ROI投资回报率】为负,而这时候作为公司的【大家长】,他们会毫无顾忌的开掉你。
公司更像一个团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不断的在竞争中取胜。而作为职场新人也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取胜。
是否要把公司当成家,其实你不用纠结,只需要了解【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区别,你就彻底明白了。
【市场规范】就是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上多少小时班,给多少小时钱,加班有加班费。说到底,这只是在商言商而已。
【社会规范】是由社会学家指出【人们共同认可及遵守的行为标准】的一个普遍现象。这些标准包含了某种道德意味,是被一般人认为是「对的」,是以「应当」并加以遵守的标准,不论它们是否有用或有效。(来自维基百科)
对于【社会规范】简单点说,就是公司关心你,你也要关心公司。
公司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给我们配了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租房补助、购房基金来消除工作场所和家庭的界限,让我们对公司有更高的忠诚度,在项目紧急的时候加班,也不计较加班费。
如果公司用【市场规范】约束你,你还会用【社会规范】对待公司吗?
如果公司一直要求你加班加点的工作,而在你的家人生病时,不允许你请假,你还会把公司当成家吗?
这些潜规则虽然很现实、很残酷,但却是很真实。
要想在职场生存下去,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职场的潜规则可以继续罗列很多,但只要清楚企业的本质、不断提升个人学习力、处理好与公司以及同事的关系,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