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的故事》的难得之处,通过刘老师的引导和分析,发现尽然每一句都能找到难得之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看到她负面情绪背后的正向和积极,抱怨正是她的在乎的点,被同学关注,说明她和同学关系还不错,喜欢男同学说明她性取向没问题,她一直情绪不好时才会割腕,可以探讨例外,割腕是报复自己产生快感,可以探讨替代快感的方式,是否可以砸墙呢等等。通过找到她在意的,想要的,期待的,看重的,更好的切入进行更多的了解,当找到那么多的“难得“之后,看似糟糕不济的人生,甚至跌倒低谷,站在深渊的人生,又重新找到了一点点的希望,力量和幸福。刘老师谈到重新建构也不要太快,不要急于去否定她的负向情绪和想法,很快的给她驻入积极的东西,而是要贴着他慢一点走!刘老师强调,建构不是目的,是为了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让当事人重新建构她的生命故事,是让她看到她生命还有很多的可能性,有更多的希望感,从而有更多的行动。同时,对于当事人的故事,先陪着她多聊一些,聊他感兴趣的,全面撒网,然后再慢慢收,集中到一点,归纳总结,问她最希望先聊什么,确定她当下最想聊的主题以及最想要的的改变和成长。持续保持好奇,尊重,欣赏的态度,默默的等待和陪伴着她一起去梳理,确认她的想法及重要他人的想法言行,给她重新找到希望和力量。
1. 从负向事件中看到当事人在乎的、看重的
2.每个抱怨的背后都有正向的期待。
3.是什么支撑着你活了下来?
4.你的这些事,换做是我,未必有你做的这么好。
5.重新建构 re-framing,重新正向诠释赋予新义,重新建构当事人的问题,创造改变。
建构不是目的,目的是协助当事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建构不能强迫,仅代表我们个人观点。
6.重新建构——虽然(负向)……但是(正向);至少……,起码……焦点是反过来的,虽然你在抱怨这个事,其实你很在乎这个事的。至少……起码……,工资低,工作忙,至少我们有工作。
7.一般化(事情是常见的、自然反应)容易拉近与当事人距离,感受被尊重,被接纳,被理解,产生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