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境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张建文
一、交际语境下的语文课程框架。
从语用学角度看,语文课程分为三个系统:语境系统、语篇系统、语用主体系统。
语用主体系统包括:作者、编者、读者(师生)、研究者。在这些主体中,核心主体是学生,因为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才是交际的意图,不能实现这个意图,交际就是不成功的,教学就是失败的。为了实现这个意图,采取的交际方式必然是多元对话,而非学生的被动接受。
语篇系统是指语用主体听说读写的结果和产品,这些结果和产品包括:作者创作的文本、背景、相似文本;编写者的改编、编写者的单元主题说明、注释、课后练习题;研究者的相关评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上课实录;学生完成的作品(作业)。
语境是指语言运用的一切相关因素,包括语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认知语境。语篇语境小的方面指作者所创作的文本的上下文,大的方面则包括作者背景、编者意图(单元主题说明)、相似文本、注释、研究者评论、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发言等。情景语境比较复杂,包括教室的环境、师生的情绪状态、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教师备课的程度、有无听课的人员等等,是最不稳定的一个变量。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语境都是隐性的,但对语篇语境和情景语境有着潜在的影响力,学生的认知语境与我们熟悉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相近,认知语境是对话的起点。
二、交际语境下关于单元的认识与设计。
教材的单元设计有两种,一是按文体编排,一是按主题编排。按文体编排,是基于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传授文体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按主题编排,是基于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传授阅读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但无论哪种编排,都是基于知识中心主义的设计,都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游泳、打篮球、开车等等都是如此,听说读写能力也不例外。有用需要在水中进行,开车需要在公路上,打篮球、踢足球需要相应的场地,听说读写能力则需要交际语境。
基于上述分析,教材的单元设计应该放在交际语境中进行。比如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八上第一单元的文体是按新闻文体来编排的,通常的做法应该是先讲新闻的常识,然后用文本来印证这些常识,最后以这些文本为范本进行模仿,从而获得写作新闻的能力。实际上,按照这样的设计逻辑,学生是无法学会新闻写作的,即使最优秀的学生,也只能达到形式上形似,而无法理解新闻的本质。
基于交际语境的单元设计应该是这样的:第一步,教师先布置任务,说明要求,以学校当前正在发生的活动为对象,学生参与活动,并进行新闻报道,可选的体裁为消息、特写、通讯和评论(前三种文体教材提供了相应的范本,第四种需要教师补充);第二步,选择学生作品中的典型文本,按新闻的要求进行评讲;第三步,学生根据基本要求修改文章;第四步,探究教材提供的经典文本和教师提供的文本,理解新闻的本质;第五步,建立班级新闻社,按组进行,每周报道学校新闻事件;第六步,在学期末评出最佳通讯员和评论员。下面是学生的作品:
运城国际学校初中部举办第78期小桥音乐会
(二零一八年十月十六日)
【云树新闻社运城国际二十时电】记者李雨乐我校今日举办第78期小桥音乐会,学生们经过两星期的准备,再一次将最完美的形象展现在舞台上。本次小桥音乐会的创新性是有目共睹的,绝大多数节目都非常优秀,整体效果非常好,代表节目有星图班的T台秀《天使之路》,The one班的《再见青春》。本次活动充分反映了国际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面是一个关于文体单元的基于交际语境的教学设计,如果是关于主题的单元应该如何设计呢?比如初二下的山水主题单元,这里的山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自然山水,而是人化的山水,是精神的山水,需要探究的是山水与人的精神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文本的选择就很重要,比如道家山水与儒家山水的比较,比如长江山水与黄河山水的比较,比如高山山水与大江山水的比较,在相反相成的对比中,让学生理解山水与精神成长之间的关系,从而建构自己的精神山水。
如果可以,可以设计一个基于交际语境的写作,比如向以前的同学介绍自己学校,以环境描写为主,融入学校的文化和自己的精神。下面是学生的作品:
运城国际赋
李柯磊
国际之美,美不胜收。
国际景美,养眼泽魂。月季绚烂,秋叶似火。绿竹扶疏,溪水清澈。教室窗明几净,偶闻朗朗书声;操场广阔明丽,学子健步如飞。或凌空抽射,或三分远投。活力四射,青春无悔。
国际课程,首推《水浒》。英雄豪气,塑我品格。次有《世说》,文人风雅。建安风骨,家国天下。竹林七贤,一段佳话。《先知》润心,《大学》范行。内外兼修,中西会通。《史记》之旅,博古通今。盛衰成败,备于我心。
国际之美,永在我心。
基于交际语境的单元设计,解决的是学生提高自己听说读写能力的动机,把阅读写作看成是参与共同生活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