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指出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言语表达上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它既可以帮助儿童与他人交流沟通,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则要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同时有计划地让他们学习一些书面语言。
在实际的班级教学中,我主要负责的是语言领域的教学,细细地品读《指南》语言领域的教育指导建议,很多内容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所会接触到的,下面我将根据指南的具体教育要点,结合班级中幼儿的实际语言发展特点以及我的教学指导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指南》更进一步明确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语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中班上学期,开展过《小熊请客》的故事教学,完成了基本的语言教学后,孩子们对于故事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故事中刻画的动物形象分明具体:狡猾的狐狸、好客的小熊、热心的小花狗、聪明的小鸡、美丽的小花猫,面对这些孩子们熟悉的动物形象,他们是十分有表演欲望与语言表达欲望的,我们便将《小熊请客》的故事延伸在表演区,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与创作,回顾故事情节内容,也能够寓教于乐,结合与同伴之间的表演将故事再现,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角色扮演能力。
班级内的区域活动内容,往往是教师提前一周根据周计划进行预设的,例如本周的表演区,要求表演《小熊请客》,那么这一个周内,我们表演区围绕的内容就都是《小熊请客》,在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区域选择时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个现象:有的孩子因为有表演欲望,或者是“主角光环”,会持续一周都选择来到表演区,选择相同的主角角色进行表演,那么想对于其他角色而言他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就会弱化,表演能力提升的递进性就会表现的不是那么的明显,长时间进行一个故事、一个角色语言的交流,其实对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游戏虽然是幼儿自主、主动的学习过程,但是教师巧妙地“介入”,其实在很多时候会给幼儿游戏的水平带来一定的提升。面对两周甚至三周重复的区域活动《小熊请客》,我会有针对性地确定每周《小熊请客》表演区的重点指导方面,例如:第一周,重点发展幼儿的语言、语音、对于故事情节语言的表达流畅、幼儿基本能够用角色的语言进行完整的对话。第二周,我会将指导重点放在和幼儿共同为角色扮演创设环境,拓展到美工区的绘画,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给表演区设计“新”表演工具,也给孩子们的表演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孩子们面对自己绘画设计的“小骨头”“小鱼”“虫子”,通过“粘贴魔力磁盘”的形式,让道具变得“鲜活”起来,孩子们不仅能够扮演,还能够通过直观的“粘”“帖”操作,锻炼其手部的精细化动作。第三周,我会指导孩子根据角色形象、语言、语调,指导孩子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更加深入地刻画动物角色形象,使幼儿的表演更加生动,对于动物语言、表情的细节捕捉更加到位,引导孩子进行大胆、形象地表演,抓住“你是小狐狸,你就知道吃”的典型对话语言,引导孩子用不同的动作表演小鸡、小花猫、小花狗对狐狸说这句话时可能出现的动作表现,有的孩子会选择用手指、有的孩子会采用跺脚,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先将自己想要尝试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其他小朋友可以给出意见与建议,协商着进行动作展现,让每个小动物的角色都鲜明起来。下面我以第三周为例,简单说一下我的具体指导策略:
小熊请客的故事表演,中班幼儿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基本熟悉请客的流程,请客文明用语,能够通过声势、动作表现小熊请客的场景,第三周的重点指导放在:搜集不同版本的小熊请客故事,通过材料形式的投放,引导幼儿进一步用动作、语言、面部表情、声音等变化,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形象地刻画角色。
教师创设表演情境:为了更加形象有趣地支持幼儿的角色表演,教师用深绿、浅绿色的彩色卡纸制作、裁剪树丛;和幼儿共同创造大树,用废旧鞋盒垒搭,表面包裹咖色的卡纸充当树根,用绿色的绒布纸进行装饰树叶。树要尽量高于幼儿,这样方便幼儿在开展角色表演游戏时,能够遮蔽、隐藏,帮助幼儿能够更自主、投入地进行表演。
教师和幼儿一起为“小熊请客”表演制作道具:去小熊家的小朋友要携带“礼物”——幼儿通过美工区制作礼物、礼物盒(用废旧纸壳、麻绳)制作可拎着的礼品袋子。
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进入小动物家去聚会,为了增加表演情节,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共同制作小礼物(用糖果盒粘贴麻绳充当可以拎着的礼盒)、制作会动的实物(打印纸盘子、肉骨头、小虫子、小鱼等若干卡通形象),用塑封机进行分别塑封,用双面胶的形式,引导幼儿可以随意粘贴肉骨头到盘子上,也可以摘下来分享给小伙伴。使道具的使用价值有趣、形象、可操作性强。也能够极大地增大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师可以适当加入幼儿的表演,扮演角色,视情况提升幼儿表演游戏的难度,也为幼儿表演游戏诸如一丝新的活力,例如教师创编故事引导幼儿进行表演:教师身穿小恐龙的衣服,头戴狐狸的头盔,引导幼儿一开始误认为狐狸是小恐龙愉快地做游戏,后来发现小恐龙其实是狐狸后,引导幼儿通过窃窃私语,共同协作想办法对付狐狸。指导幼儿结合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创编小动物共同协商对付狐狸、庆祝胜利等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克服等待现象,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引导幼儿通过动作表演,叉腰,会动右手伴着跺脚的动作,边作边说:“你是小狐狸,你就知道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动物们对狐狸狡猾奸诈的情绪情感,孩子们配上动作和声音音调的变化,更加投入地进行角色扮演,幼儿间通过讨论、窃窃私语等内容,更加充实了故事情节,也能够拓展幼儿角色扮演的思路与想法。
为了让故事情节进一步深入,结合孩子们对《冰雪奇缘》电影的热爱,正好班级内的音乐区孩子们正在开心地穿着艾莎公主的裙子,唱着《笑一个吧》,“小熊和它的伙伴们”也提出想去看表演,我便临时增加一个扮演情境,让小熊家的客人们走出家里,去到音乐区拿着自己动手“绘制”的门票去看表演,同时也增进了两个区域活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音乐区的小朋友看见来了那么多小观众,也在很认真投入地进行表演。
教学支架搭好了,教师可以适时退出幼儿的区域活动表演,引导幼儿分别扮演小狐狸,并通过语言音调,眼珠灵动的转动深入地刻画小狐狸的奸诈,孩子们也能够达到独立自主的进行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其实语言区是语言教育活动延伸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一个学期内我们会开展4-5个故事的表演,那么怎样既能够协调这些故事的表演,又能够满足孩子的表演欲望,我们可以把每个表演活动孩子参与的照片拍照制作成立体可移动的板子,或者是充分利用教具柜,将孩子们表演用过的头饰。道具引导孩子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命名,我们妥善地保管,也能够帮助孩子养成一定的整理习惯,将这些道具统一放在表演区,最上层放“本周表演”,下面可以分层放“前期精彩表演”,引导孩子在完成本周表演的同时,如果对上周的表演故事依旧意犹未尽,还是可以选择头饰进行表演,但是教师要提前讲好规则“表演用品要一一对应,给材料宝宝找家”,教具柜存放的形式也能够很显然地看到表演区一学期表演内容的丰富性,为了让孩子的表演更加进行,教师也可以在开展表演区之前用kt板制作一个“本周推荐”将表演的内容、情节、人物扮演者、特色内容(例如:《小熊请客》的活动前,可以在班级内征集“小狐狸”的扮演者,因为狐狸是狡猾的,刚开始很多孩子不喜欢扮演狐狸,教师可以用巧妙的“演员选拔会”,将小狐狸有趣、生动的一面展示给孩子们看,从而激发孩子选择角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幼儿进行绘画表征,作为表演的广告宣传牌,也是很好的表演素材的积累。
《指南》中语言领域的解读给我今后的实际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多有指导性的意见与建议,更加丰富了我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认知与理解,教育建议所提到的具体要求也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指南》精神,争取更好地将语言领域渗透各科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