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究竟是怎么创建出信用的呢?
上次说到,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决定了“第三方”中介存在的必要性,“第三方”承担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并将自己固化为交易成本的一部分,这就是“第三方”信用,市场经济中除了面对面的现金交易之外,其他所有的交易都是基于“第三方”信用的商业模式。银行金融证券机构、实体商业机构、各类社会组织机构、电子商务平台等等都是第三方。传统的乡村范围是人情信用、关系信用,社会关系范围越大,信息传播和信用的成本就越高,直到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的成本大为降低,但信用的成本并没有同样降低。信息可以复制发送,而价值不能复制传播。所以我们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互相支付结算发送红包,第三方支付平台起到了金融中介的作用,某种角度说,也就是我们都在给第三方中介送钱。
那么怎么能创造出互联网情景下的信用,实现真正点对点的电子交易和结算呢?根据中本聪的构想,通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实现。
一、去第三方化问题。
区块链技术用密码学的加密证据来取代信用的中介作用,使得任何有意愿的双方不需要通过第三方信用而直接进行交易。这种基于加密证据的交易过程由于其在计算上的不可逆性使得买卖双方都得到了安全保障。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将电子数字货币定义为一串数字签名的链条;
第二,交易时数字货币的支付方首先将之前的所有交易加密,变成一个哈希函数值(也就是将之前的任意长度二进制映射为固定长度的较小二进制值,由于哈希值的特点,使得任何要改变之前的数值而取得同样哈希值的这种篡改历史纪录的做法,在计算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然后再将被支付方的公钥加在数字签名串的末尾,被支付方据此可以用私钥来验证数字签名,并验证自己在所有权链条上的位置。
上述过程通过哈希函数的不可更改特性和非对称加密这两种加密技术,形成计算上的不可逆的密码证据,从而代替了第三方信用。
同时,由于公钥的匿名性特点,将交易者的可交易信息和隐私的非交易信息分成两个部分,这个过程把个人信息按属性分为可交易与隐私两类,并实现在同一传播过程中区别处理,这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第一代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无法实现的。正因如此,为以后提到的将所有交易信息的公开公布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去中心化问题
上述过程还面临着双重支付的可能。什么是双重支付呢?据我理解,其实就是如何确认支付方电子货币支出的问题。上述密码证据取代第三方信用的交易过程,其实也就是如何确认被支付方收到电子货币的问题。两个过程相对应,一个确认增加,一个确认减少,一个是去第三方化信用,一个是去中心化信用。这过程相比上述密码技术更加复杂一些,具体如下:
第一,时间戳服务器。将每一笔交易项目的区块哈希值加入密码化的数字时间标识,并最广泛的公布这个哈希值,以证明这个数据在这个时间点已经存在,其目的也就是便于为下一次交易进行下一次的哈希计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按时间戳前后衔接的哈希值数据链。这样就对每一个账户节点每一笔电子货币的增减进行了历史记录。
第二、工作量证明。具体的过程非常数学化,不必赘述,看起来似乎就是要把过程搞的复杂一些。这过程就像一个解谜题,验证结果容易但解谜过程相对较难,因为求解的计算过程是随机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就是要通过耗费CPU算力和能源来获得结果,而算法原理并不复杂,但这过程的作用其实很有意义。据我理解,正是由于其计算求解过程的随机性,因此不管计算能力有多强,都无法不通过计算工作过程而得到结果。因此就把之前的数据的链条转换成了工作量的链条,最长的区块数据链条也就转换成了具有最大工作量投入的链条。因此也就形成了多数决策的共识机制,最长的工作量链条就是诚实有效的数据历史记录。工作量就是数据诚实性的有效证明。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篡改链条中某一区块数据的人,必须要重做这一区块的工作量,并且包括这一区块之后所有区块的工作量,并最终赶上并超过诚实节点所形成的工作量链条。随着新区块的增加,篡改者的成功概率将呈现指数化的减少。
总之,工作量证明这个机制使得潜在的黑客和具有相对强大计算能力者在企图篡改数据时面临十分巨大的困难,如果大多数CPU为诚实节点控制,那么诚实的链条将以最快的速度延长。
这种多数决策的共识机制也就是共同规则,在共同规则面前无人可以例外,可能这就是工作量证明(POW)的现实意义。这也将使数据链条上每一个历史数据具有可追溯查证审计的可能性。
通过这个机制设计,解决了双重支付问题,也就完成了去中心化的过程。
三、去组织结构化问题
信息在任何组织结构形态里传播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失真,这也是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之一。而区块链网络则可保持最大的信息真实,因为区块链网络的结构就是没有结构,点对点传播,节点之间的工作只需要最少的协同。信息交流不需要通过任何既定路径,只需要尽可能公开发布就可以传播。
任何节点随时可去可留,通过接续计算有效区块链条来表达认可,抛弃接续计算无效区块链来表达拒绝,由此完成了去组织结构化的过程,从而避免了信息在组织结构中传播所受到的失真影响,最大程度保证了信息和价值传播的真实性。
以上是我对区块链技术构建电子支付系统信用机制的理解,技术上是外行,主要是探讨引申的经济思想。
结合实际,在公共商业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下,马云创建电子商务平台,运用第一代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交易双方见面的问题,但却解决不了假货问题,也就是信用问题;同样,在社会公共信用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或许区块链技术思想带来的业态变革,正是解决交易信用问题的一个机会,也或许正是创造下一个马云的机会。
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中本聪的原文,网上的中文翻译版不少文字意思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