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山若夫
少时的我,并不如今天这般健谈,有时心中纵有千言,到嘴边却只剩一语。直到遇见散文,才发现它竟有神奇的魔力,能将心中千丝情愫,化成笔下万缕柔情。
还能依稀忆起,第一篇散文发表于9岁那年,写的是秋游的故事,那稚嫩的文字里,满满全是孩提时代对自然、对恩师、对同窗的真情。从那时起,拿起的笔,再没能放下。
-1-
每每南方中国的冬天来临,我便会不自觉紧张起来。不是怕冷,而是怕在冬天里生病住院。因年幼时输液过多,手上的静脉已细如发丝,若遇上天气寒冷,便更难辨识了。
14岁那年,因打篮球受伤住院,一位美丽的护士拿出热水袋将我的小手捂热后准备扎针,却终因血管太细,扎了五次皆以失败告终,每一针都扎进血肉,生理上的疼痛,我热泪如豆,却始终安慰护士继续进行。
最后,护士看到我疼得扭曲的皮肉,竟也伤心地哭出声来。细问之下,她才说出是因能感受到我的疼痛,于心不忍,瞬时让我感动莫名,最后在手臂上终于寻得一处可下针之地。住院的日子里,护士对我关怀备至,彼时我父母皆在远方,来自陌生人的关怀,让我对护士从此有了一种难言的好感和感恩。
伤愈出院,情难自控,便执笔写下了和她的故事,最后竟意外被评为范文,在年级传阅,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字的温度和力量。后续的人生旅途中,遇到的白衣天使都成了我笔下的故事,成了生命中一段温暖的回忆。
从此,我便如一个“拾荒者”,在匆匆前行的路上,在带着温度的文字里,写下我对亲人、对友人、对爱人、对匆匆一面的陌生人难言的深情。
-2-
自小生活在美食云集、麻辣鲜香的巴蜀之国,我却爱上了显得有些柔柔弱弱的豆花。而这一切,皆因少时家贫,一位素不相识的阿婆用一句善意的谎言,一碗免费的豆花温暖了我略显凄苦的童年,照亮了我坎坎坷坷的人生之路。
当满脸慈爱的阿婆溘然长逝,才突然明白她竟免费让我吃了几年的豆花。年岁渐长,对阿婆的感恩便越深,本想跑到阿婆的坟茔前一吐相思,却发现无情的岁月连熟识阿婆的人也带走了。无奈,只得将溢出的情愫全部放进那碗豆花里,让一碗鲜豆花承载着阿婆的恩情以及我对生活最真诚的感恩。
杀年猪,是孩提时代的腊月记忆里,最为欣喜之事。后离开乡村,每年回家短住几日,成了乡村的客人,年味便无处可寻了。偶尔在朋友圈里看到“吃刨汤”的字眼,除了涌起的思乡之情,更有满满的童年幸福回忆。
于是,在一个又一个寂寞的夜里,我拉上窗帘,将城市的灯红酒绿隔在窗外,耕织在乡野的沃土里,让思绪放飞在乡村的万物中,写下关于乡村万物的回忆。
散文,散在万物,犹以成文,只因万物里,都满载着我们的深情。幼年乡村生活里那些天蓝水绿的美景,那些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都成了写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在我的笔下鲜活起来。
从泥土中生长,带着泥土前行,从来不敢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身似微尘,我能做的,只有用一支拙笔写下一个山民心中的深情和眷念。
-3-
写作多年,始终固守着一个原则:“情至深处则为文”。在文字江湖里,也曾见过无数高人,每日都有鲜活的素材,在“日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我却望尘莫及。
或因对文字的执念和对生活的情深吧。我深知,写作不是每一天、每一刻都灵感如泉,生活在一个带着浮躁和功利的时代里,最怕走得太快而忘记为什么而出发。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网络时代里,我未敢存因写文爆红之念,却坚守着用带着温度的文字讲诉生活的心。记忆里,最深刻的便是刚上大学那年,一个女孩曾因看我发表的一篇文章在办公室里伤心落泪,彼时我与她并不认识,后来才知,原来是她在文字里找到了那个相似的,并不幸福的自己。这一切让我更加坚信文字背后的深情。
人生苦短,当我满怀深情地在一篇篇散文里写下短暂命途中所遇见的人和事,蓦然回首,方才发现,原来竟是为自己修了一部最真的情史。
(转载请记得联系作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