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实习生涯
不知不觉也已经上班8年了,在从学生身份过渡到护士身份的时候我们经历了那个时候觉得特别“漫长”的实习期,我们被称为—“实习生”,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还记得当时我们6人被分到一个医院,大家一起早起,吃早点然后结伴去上班的样子。下班后各自道出科室内的有趣故事,互相传达着每个科室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我的第一站是Icu,让我见到了我的第一位霸气外露的带教老师,她是我静脉操作的入门指导者,我拿针的手法师从于她,每天上班看着她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动作缓慢的我时常被她嫌弃,也就是在一次次“嫌弃”中,我的动作越来越利索—翻身、拍背、静脉输液、抽血、导尿、口腔护理,当然所有的操作都是在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真正的是放手不放眼,在Icu的四周学习后,我从一个实习生菜鸟慢慢的蜕变成一个“稳重”的实习生了。以至于后来,到了别的科室,老师得知从Icu出来的,基本对我们都会增加一分信任感。最佩服的还是她的记忆力,她能把护理知识3000题的答案背出来,以至于每次医院考试,她都被列为免考人员。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一路走来有辛苦但更多的是收获。她总说:护理是一门学无止境的专业。
如果说第一站的特点是快,那么第二站的心内科又是另外一种风格—“慢”。在这里大部分的病人都是老年人——说话做事动作慢慢的,在同病人进行交流时,声音不能太大,太大了他们会说你“吼”他们,不尊重老人;也不能太小,太小了他们耳朵根本听不见,我们需要重复好几遍。看着这群可爱的老头老太太,有的时候实习生活也不是那么的无趣了。因为是慢性病,很多细心的家属都在照顾老伴,俗语说久病成医,她们有时候懂的东西比我们还要多,他们能分的清保钾利尿剂和排钾利尿剂,心内科的老师就曾经告诉我们,工作处处有学问,只要善于观察,都会有所进步。
第三站是神经内科,依然记得一位老奶奶点名要我打针时的那份兴奋和激动,能被病人记住姓名而且指定打针,那份对我的肯定和信任,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虽然不是每次一针见血,但得到她的都是宽容,用她的原话就是:现在让你们这些小徒弟练练手,不然以后我们的子女生病了谁来给他们打针呀?虽说是句玩笑话,但是确是对我们护理工作传承的一种最朴实的描述。
后来进入到新生儿科,此生见到了最小的宝宝,她的脚和我的拇指关节一样长,不记得她是什么病,模糊的只记得那个小小的脚。那么小的身躯就要开始承受疾病的痛苦,所以在这里学到最多的是爱心,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宝贝一样照顾着。在那里学会了给宝宝打包被,给宝宝洗澡,喂养他们,所以当我成为新妈妈的时候,这些技术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带教老师是比我大几岁的姐姐,可能年龄相似,所以共同语言多了起来,难忘的是一起大夜班的时候,所有宝宝都已入睡,我们俩趴在桌子上轻声细语诉说到天明,虽然早已忘记说的是什么内容,但是那份温暖依然记得。
转眼间,我也成为实习生口中的带教老师,与其说是教她们,不如说成是互帮互助,通过对她们准备的讲解内容,让我稳固而知新,有的时候她们提出的问题,我也需要翻阅资料进行查找,对自己也是一份知识的学习。
实习生活早已过去,但是那份学习的热情我们依然保留,那份对工作的执着仍然坚守,虽然身份发生了转变,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我们相信未来会更好。
我们要认真的看到别人的优点,虚心的学习,慢慢的慢慢的我们也会成为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