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语文课溢满小语的芳香---重温小语课堂的几点做法

天中实验学校“教师讲坛”交流材料

        让我们的语文课溢满小语的芳香

          ---重温小语课堂的几点做法

                          李艳雨

        作为天中实小的一位语文老师,我最感兴趣的依然是语文教学。大家还记得我们刚刚经历的开发区小语老师们为期一周的暑期培训一位老师曾经用过的一张幻灯片,他让我想起一直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如何打开语文教育这扇窗?           

        老师们,树欲静而风不止,师欲教而生不待,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及时打开教育这扇窗。 下面的内容是我学习了别人东西后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希望我们的交流带给大家充实和愉悦,希望能为我们的开学起到热身作用。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学生认识的多元性、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个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语文味”,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复杂性。             

        有“语文味”的课不只是展示语言现象,而需要经历一个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品味、应用和拓展的复杂过程。从语文教学论看,“语文味”是语文素养的客观要求。语文素养包括的内容很丰富,既包括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味、人文精神,等等。

        “语文味”的课堂是怎样的? 我以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朗朗的读书声,应该有浓浓的情感体验,应该有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学习方法的习得和学习习惯的自然渗透,应该有自然和谐的师生互动场景. 一看到“语文味”三个字,我们仿佛会闻到了淡淡的墨香,会听到富有韵味的朗读,会感受到孩子们正浸润在语言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时的那种快乐幸福……   

一、关于识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周有光先生提出了一个重要规律——“汉字效用递减率”,他做过统计分析,使用频率最高的1000个字,使用覆盖率达到90%;再增加1400字,合计字数2400,覆盖率是99%,这增加的1400字只扩大了9%的覆盖率;再继续增加到3800个字,覆盖率也就99.9%。

        因此本人对识字教学有以下几点建议:凭借插图,感受汉字的趣味性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直观形象的画面更具有吸引力。  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处理好“图”与“识字”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识字、学词。

(2)引导观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A.借助拼音读儿歌    B.去掉拼音读儿歌    C.画出跟“青”有关的字,发现形声字左面的形旁表意,右面的青表示读音    D.在游戏中巩固识字把识字过程转化为一个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发挥创造力的过程

(3)和游戏结合《大小多少》生字多为合体字,可以设计“开心碰碰车”游戏,让学生们用部件组新字巩固识字。比赛规则:哪辆小汽车碰撞出的生字最多,就是最佳赛车手!生1:我是木字旁,谁跟我对对碰?生2:我是“兆”字,我跟你对对碰!生1生2:我们是“桃”!

(4)渗透字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汉字是表义文字,依据“依类象形”“图成其物”的原则构造出来,除拥有一般语言文字的交际功能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所谓“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理据进行的识字教学,运用“溯源”“对照”法进行识字。字理识字法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汉字是有文化的,我们的汉字是有根的。比如:“胳膊”“腿”“脖”“肝”“肺”怎么会跟“月”有关?“珊瑚”“玛瑙”“珍珠”跟“王”有什么关系? 

(5)鼓励在生活中识字母语学习不是零起点,识字有取之不尽的资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将识字放在语言环境中会比较容易记忆,要鼓励学生做有心人,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生活中主动识字;要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主动性,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6)多次复现,复习巩固把字放在词、短语、句子中,多次反复出现,以做到温习巩固的作用。或者利用生字带动已掌握汉字的复习,要求学生复认。   

二、关于写字 

        识字写字,不能落在口头上,必须练,必须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为了学会足够迅速、清楚而正确地书写,学生在小学期间应当在练习本里写过1400-1500页。”“1400-1500”页练习的时间从哪里来?绝对不能放在课下,课堂上的时间,就是让孩子充分练习的。

        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要按照识字规律指导,指导独体字时,要让学生掌握笔画笔顺,关注主笔的占位;指导合体字时,要注意部首、比例、占位、相邻部位的交叉等。指导要注意坐的姿势、执笔的姿势,注意笔顺和结构。指导书写要有五个环节:观察、范写、描红试写、讲评、再写巩固提升。

      课堂练习要讲究质量。一般练习书写不要超过三个,但要求孩子做到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在每天的语文课中,至少安排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写字。这是课标新提出的要求:随堂练习,天天练习。而随着要求会写的字组成的字越来越多,建议多写词,少写字。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写字要经历观察、书写、指导、纠正、再书写的过程,教师要领写和范写。不仅要让学生看老师写、跟着老师书空写、听老师讲怎么写等眼看耳听,更要让学生亲自实践动手写。(不仅要在练习本上写,还要让学生上黑板写;不仅要写对,更要写美。)

三、关于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朗读对语文教学来说处于重要位置。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可以培养基础语感。曹文轩说过:“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喜欢阅读?那就是通过朗读,让他们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对低年级学生,朗读教学的重点是正确地读,而不是有感情地读。有感情地读是建新课标对低年级段的朗读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新课标对低年级段的朗读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什么是正确?仅仅是读音正确吗?不仅字音读正确,而且要求读准轻声、儿化、变调,不读地方音,不加字减字,不错字、不回读,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语感。什么是流利?“流利”是在正确的基础上,要速度适中、口齿清晰,其中包括掌握轻重音、换气、停顿等技巧。立在正确读的基础之上的。

      课标关于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鲜明地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这些话都有针对性,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某些新的偏差。

      阅读一篇文章,要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这很正常。问题的关键是,课文的内容无所不包,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语文课主要是为了学这些内容吗?作为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目的绝不止于此。如果仅仅了解内容,就是所谓的“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

      上好有语文味的阅读课需要注意什么?

1、深入研读文本,巧用教材。

2、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3、优化处理教学环节。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心中有“标”,心中有“本”,心中有“生”,  心中有“法”。

      精彩的生成来源于精心的预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及教师的教学机智!    《朱子读书法》对阅读过程有一段经典的描述: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 则渐渐无疑,中则节节有疑。多了这一番,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可无疑,方始是学。    朱熹将读书过程揭示得十分清楚,教师研读文本大概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从“有疑”到“无疑”,再到“节节有疑”,以至“融会贯通”。这个过程大致要经过三轮的研读。

        第一轮:以读者的身份初读,达到从“有疑”到“无疑”方可。   

        文本对于教师来说首先是一篇文章,因而我们首先会以一般读者的身份去阅读,“始读未知有疑”,当我们初读时也许会遇到读音障碍,也许会遇到词语理解的困难,但是我们会运用以往的旧知或经验,通过猜测、查证等方法去弄懂。解决了词句理解障碍后,自然会透过语言符号组成的文章表面去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作为一般读者,在初读时要解决词句理解的障碍,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要懂文章的意思,即达到从“有疑”到“无疑”的程度。

        第二轮:以作者的身份去体察研读,达到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有悟”的程度。    进入教材的文章成为文本,文本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文章,因而我们教师不能够满足于一般读者身份的阅读,而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设身处地地进入事件的情境,深入人物的内心,体察角色的情怀。在体察研读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往往可能会激发几许感动,产生某些感想,获得特定的感悟,即达到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有悟”之境界。

        第三轮:以学生的身份去研读,达到从“有悟”到“有用”。 我们对文本的研读,使文本藏于胸,融于心,化于情,这对于教学的意义十分重大。我们知道,教学不是简单地将教师感悟到的统统倒给学生就行了,而应该有所选择。

        因此,教师研读文本还要多一份耐心,再次转换角度,以学生的身份,设“生”处“地”地阅读,从而有效地选择有用的训练点,即要从“有悟”到本轮的“有用”——对学生有用,对教学有用。力求做到:巧用教材打破常规,捕捉精华,巧妙整合,力求高效。 有效训练,拓展思维。准确定位,符合学情。   

明确目标——有效教学的根本,依据“课程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已经为我们语文教学确定了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分四个学段))依据“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学会,“过程和方法” ——会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学。依据“文本特点”。(“语言训练点,情感体验点,方法渗透点,能力提高点。” )   

        备课方面,重新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其中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把系列和课标要求对照,互为补充。研究这些“要点”(知识点,训练点,也就是讲课的重点)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到每一课,体现梯度,体现螺旋式提升。

        教学环节的优化处理要注意:寻找教学线索 ,找准教学突破口 ,形成板块 ,力求变换方法,精心设计板书,寻找教学线索。    “写文章情动而辞发,读文章是披文以入情。”入选小学语文的教材很多都是情感很浓的文章,如热爱大自然之情,如热爱祖国之情,如亲情,如友情,这样的文章很能够打动人心。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紧紧把握 “情”感线索,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体会感悟。 

      比如《梅花魂》这一课,文章其实有两条很清晰的情感线索,一条是明线,一条是暗线。明线是外祖父三哭,二送,一怒,表达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愿望。暗线则是作者不懂(拍手笑、害怕又奇怪)到后来的理解(离别时觉得外祖父衰老了许多、珍藏墨梅图)。抓住这两条线索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外祖父为什么哭?为什么送?为什么怒?走进祖父的内心,体会他的思乡情爱国心,在体会感悟的过程中,暗线也会慢慢地清晰,孩子们和莺儿从开始的不懂,不懂外祖父为什么哭,为什么送?为什么怒?可后来却全懂,在离别的那一刻全明白了体会到了外祖父那颗火热的爱国心,两条线索自然地重合。 

        找准教学突破口,预设过程中,我们要考虑教学的突破口(切入点),切入点其实也是教学点,教学点很多,从哪个点切入可以带动一串,辐射上下文,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呢?这就是我们要在预设过程中努力寻找的。可能是一段话,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个词。 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在教学父亲的“了不起”这个部分时,我们可以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因为,这个部分的描写凸显了父亲的形象,令人震撼。且这个部分承接了上文:“他挖了多长时间?为什么没人再来阻挡他?之前人们如何劝阻他?他为什么不接受他人的劝告?为什么他会成为现在的这副模样?36小时中他都经历了怎样的艰难?……”一系列的问题都围绕着这段话展开,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梅花魂》一课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言为心声”,这段话是外祖父发自内心的表白,他由衷地赞美了梅花的精神,字里行间流露着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让人能够触摸到他的那颗滚烫的爱国心。但是,这段话对于孩子来说,的确是难点,但又是重点。通过对这段话的品读,我们能够更好地走进外祖父的内心,能够更好地凸显外祖父的形象,更好地理解外祖父为什么如此珍爱墨梅图?为什么哭?为什么怒?为什么离别时要送我墨梅图?所以,从这段话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是很有道理的。每节课有突破口,每个环节也有切入口。找准切入口会避免教学的零乱、零散,往往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教学会更具整体性,更容易形成教学板块。课堂教学更具有整体感。

      案例:《梅花魂》板块1:引导学生体会梅花的精神,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是画家,你会画一幅什么样的梅花图呢?并引导学生通过引用相关的诗句,给梅花图题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梅花那种凌寒独放、顽强不屈的精神。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风欺雪压”“愈……愈……”,与学生的想象自然结合,想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梅花的品质。  板块2:引导学生体会那些具有梅花精神的有气节的人物。这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更大。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先理解“气节”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说说“你想到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并让学生结合资料,运用文中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赞美这些有气节的人物。这样,不仅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上课件的使用,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渲染,学生被梅花精神深深感动着,渐渐地,孩子们走进了外祖父的内心,体会到了外祖父的爱国情怀。“板块式”教学结构其实就是我们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每个环节为一个板块。各板块之间是相互独立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又层层递进。我对“板块式”教学结构情有独钟,是因为它以其特有的“板快情节”为教学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提供了“天高任鸟飞”的广阔空间。同时,根据学生的好动、持续性差的心理特点,我们能够通过板块之间的这种变化多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上课的疲劳,最大限度地发挥四十分钟所带来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性,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习、积累、训练、感悟和提升。所以,阅读教学首先要从语言入手,关注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感悟到语言表达的精妙,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而学生学习的文本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很好的范本。因此,要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我认为首先要引领孩子好好读文,在读文中细细品味揣摩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并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学以致用,要在品读中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果把文本比作生命的话,人文性好比生命的精神,语言文字好比生命的肌体,精神脱离了肌体无法生存;肌体脱离了精神也就没有了价值和意义。只有二者有机融合,文本才具有生命的力量。人文性在每一篇语文课文中,在课文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字词中。只要把学生引进课文情境中,咀嚼文字,品味语言,体验情感,人文教育也自然而然渗透其中了。

      崔峦老师说:语文基本功能就是学习语言,培养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感悟到表达的精妙、在培养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领悟读法写法上下工夫,特别是在用字上下工夫。这些抓好了,人文性必能很好的体现。语文教学一定要突出语言学习、语言训练,要“咬住语言不放松,主根源在素养中,千方百计学语文,任尔东西南北风”。

      哪些语言需要我们带领孩子细细品味呢? 精妙的语言很多,教学中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气,应该根据文本的特点,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力求做到让学生课课有所得。这样,细水长流,积少成多,我们就不愁学生语言干巴无味,学生写起文章,语言自然会生动起来。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言,有看似平常却能直抵文本内涵的语言,有能够引发学生想象,有能够拓展迁移,有利于学生积累内化的语言 …… 找准了语言训练点,我们就必须花时间引导学生读好、读透、读深,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句子表达的意思,还要知道作者怎样表达,为什么这样表达,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也就是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呢?在联系中品读,在想象中品读,在创设情境中品读,在比较中品读 ,在表演体验中品读,在模仿迁移中品读……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它往往是由一个词或一句话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加深对语句的理解和品味这样教学,往往能够起到“一个词句拎起一串的问题”的作用,既承接上文,又开启下文,令教学具有整体性。

        想象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对已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创造,在大脑记忆表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创造力的翅膀。法国诗人波得莱尔指出:“没有想象力,一切功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乌有。” 阅读教学中,想象是沟通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桥梁。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利于学生去体会蕴含于文章的深层意义,使文字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从而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面对面地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进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和感悟。同时,想象后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极好的契机。不管是不同词语的比较,还是相同词语的比较,它都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地咀嚼词语,学会如何准确用词。这就是扎实的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面对的是“儿童”,对于“儿童”来说,好奇心总是最强的,他们喜欢发现,喜欢模仿,喜欢表演,他们自己发现的东西往往是最令他们兴奋自豪的。在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孩子好动、好胜的特点,努力变换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有时可能需要教师的步步引导,有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品味,主动汲取语言的精华,让学生感受品味语言文字的快乐。

        案例:《盘古开天地》一文“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师: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却——累得倒了下去,倒下后,盘古的身体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板书:变)同学们,请你们轻声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想,相信你们会有不少发现的!开始吧!师巡视,指导读书姿势。师: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这一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师:是吗?围绕哪一句写的?你读一读。 生: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真棒!还有别的发现吗?生:我发现第四自然段写的都是盘古的什么部位变成了什么。师:哦!都是用……变成了……来写的,连句式特点都发现了!生:还有!我发现盘古为了创造这个宇宙牺牲了自己(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我发现盘古发生变化的东西,很象最后变成的东西。(师引:你举个例子。也就是说这些变化想象得很合理,是吗?);我发现这里有个省略号,表示盘古身体发生的变化还有很多!(师:你们发现了吗?都发现了?你们的发现很重要!板书:……)师:还有吗?生:我还发现这个自然段有许多XX的XX,比如:隆隆的雷声……师(纠正):应该怎么读?隆隆的雷声。对了,继续说吧!生:还有比如: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这些词语都很美!师: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师:读书就应该像同学们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还要善于发现!这个案例中,教师教得很轻松,简简单单的“读完课文,你有什么发现?”的问题一提出,学生便兴致勃勃地阅读文本,迫不及待地想发现些什么。此时孩子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他们寻找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积累的语言,如“……变成了……”的句式,如“XX的XX”这样的偏正词组,如围绕一句话展开叙述……这些语言信息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发现的。    当学生有所发现后,他们便会迫不及待地想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你一言,我一语。此时的课堂呈现出了积极活跃的气氛,这样的学习状态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状态,也是很有效果的。    就这样,读中找“发现”,读后说“发现”。在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的思维处在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他们不知不觉走进了文本,感受到了盘古的神奇变化,领略了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的精妙。

        在发现中学生不仅积累了这些精妙的语言,还养成了读书就要这样一边读一边发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呀!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教材提供给学生的又是一个个很好的范本,拓展模仿,学以致用,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把目标锁定在学生的语言发展上,在语言学习、内化、积累与运用上下工夫。这应当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硬道理”。真正的语文课就必须做语文自家的事,以“语文的方式”走“语文的路”,这才是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  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我们应该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不同方法的品读指导,将这些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品出我们祖国语言的味道,品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让学生真切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能够喜欢开口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善于积累并能够运用优美的语言说话写文章。紧紧抓住语言文字展开教学,在品味、赏析、朗读中,语文课必然会焕发出自己最具独特的魅力——“语文味”十足。

四、关于朗读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

      是的,细细咀嚼,才能辨出味来。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通过朗读,可以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受到熏陶感染;通过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积累,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预设朗读教学的环节,激发学生朗读欲望,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朗读是一种复杂的技巧。苏霍姆林斯基也有这样的建议:“为了使学生学会有表情地、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学生需要在朗读上花费的时间不少于200小时。” 朗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跟学游泳一样要通过亲身实践、反复训练才能获得的一种技巧和本领。 朗读目的性要明确,要体现层次性。朗读要把握文章基调,要体现学生个性。朗读要有教师“导”的痕迹,要体现学生成长的过程。朗读要经常变换形式,要体现多样性。  我们评价一堂好课,往往会关注课堂上是否有“琅琅书声”,可是往往忽略朗读的背后是否有人“滥竽充数”,是否有人“有口无心”,朗读中可能也有许多无效的劳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在精心设计朗读教学环节的同时,更多考虑学生每一次朗读的目的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读有所获”,不断提高朗读的质量,体现朗读的层层深入,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理解要尊重学生个性。同样的,朗读作为学生对文章情感内省的一种外现形式,自然也带上了个性色彩。情感朗读也需要以尊重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其实,学生朗读的投入程度与对文本的理解是成正比的,不应强求一致。在指导情感朗读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朗读水平、个性特征,引导他们“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她的一双小手冻僵了。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敢”“终于”,说明她下了很大的决心,为什么?因为她既期盼又担心,最后还是战胜了自己的担心,因为她冷极了。“小小的蜡烛”却带给她温暖和明亮,从而感受小姑娘的可怜,不由地会产生对小姑娘的同情。“拢在火焰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一定是很满足,很开心的。只要这样引导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内心,朗读时自然会带着情感的。对于这个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毫不费力。但如何引导学生将这样一个普通的句子读出味道来呢?教师先将学生带入作者的心里,体会作者的心其实一旦进入情境,有了一定的感受,孩子的朗读自然会到位,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语言。因此,在朗读指导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并通过自己绘声绘色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媒体唤醒学生的阅读感受,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范读、教师引读、师生互读、角色朗读、个别读、自由朗读……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文本的特点,采取多种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的质量,让课堂上回荡着朗朗的书声。爱上朗读吧,朗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朗读是获得思想熏陶的重要手段,朗读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基础。朗读能够让文字转化成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能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在入其境、体其味中陶冶性情,增长知识,提高审美的素养。爱上朗读,爱上语文,爱上充满了浓浓情意的语文味的课堂吧! “学生的需求,就是我们教学的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中困惑点展开教学,真正实现“以学定教”,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挥洒才能的舞台,更重要的是教师引领下的学生成长的舞台。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摈弃教师自己的一厢情愿,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不懂的是什么?学生特别想了解的是什么?教师应该强烈地意识到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我们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什么?怎么教?应该立足生本。

      例如:《风娃娃》“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师:《风娃娃》(教学诊断)(播放录象)仔细听,仔细看。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生:水在流着,风车慢慢地转动。师:水一会儿流一会儿不流,就叫——生:断断续续。师:有信心读好第一句话吗?生:有。(读)师: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看到了风车在转动。谁也能像他一样读出生动的画面!(一生读,全班读。)师:像大家这样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师:谁读第二句话?(生读。)师:谁再读?(生读。)师:使使劲,让风车转动起来吧!师:转得飞快。(出示课件)师:风娃娃很开心,为什么这么开心?生:帮人们做事。生:禾苗喝到了水。风娃娃怎样吹?(深深地吸,使劲地吹)风娃娃怎样深深地吸?(表演感受一下)风娃娃为什么要朝着风车吹呢?(因为转动太慢,水断断续续。可以借助课件理解感悟什么是“断断续续”,并读好“慢慢地转动”。)吹完后的风娃娃心情怎样?(高兴极了)为什么高兴极了?(因为转得飞快,水奔跑起来,禾苗点头。)禾苗会对风娃娃说什么?风娃娃心里会想什么?(简单的问题却能够激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语文课应该上成生动的对话课,深层对话源于教师预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深层对话源于学生生疑到解疑的过程,深层对话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到见解。深层对话源于教师耐心的等待,深层对话源于师生共同营造的平等和谐的氛围。运用资源

1、原著作品内容的再现。

2、文字视频资料的运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运用资料)

3、课本插图的巧妙运用  补充原著情节:如《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文章主人公的亲近感,教师通过描述,补充介绍有关资料,把学生带入情境:“鲁迅的小说《故乡》有一段我与母亲的对话:‘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会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时候,我的脑海里闪出了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是一幅怎样神异的图画呢?”

五、关注学生的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学会什么,更多的应该是教会孩子会学,掌握学习方法,拥有学习的金钥匙。

        针对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五点建议:其一,关注学生的成熟状态; 其二,“问道于生”,教育要把握引导的“度”; 其三,研究学生的思考过程,研究学生的思维需要; 其四,教学是要研究知识的要点而非知识点; 其五,教师要从关注知识的传授转为关注发展学生的思维。

      此外,还要关注这些学习方法:学会预习、学会质疑、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会使用工具书 、学会倾听、学会想象、学会做读书笔记 、学会反思教师要重视预习,让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前提下走进课堂。

      教师要引导学生文本的不同特点进行预习。课堂上要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充分进行预习交流。“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醒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质疑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内驱力。质疑能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学会有目的阅读,提高学习效率。 (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课前质疑、课中质疑、课后质疑, 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交给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批注,学会做课堂笔记,(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动笔写字的时间。如,誊写古诗。)使用工具书养成遇到问题查找字典的习惯,学会使用网络搜索工具。学会整理使用查找到的相关资料。

        倾听也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倾听习惯与学生的成绩一定是成正比的。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首先,教师要有很强的意识,时刻关注学生的倾听。

第二,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倾听,通过提出明确的要求:认真听,听听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自己的想法的?教师还要及时对学生的倾听情况进行评价:这位同学听得非常认真,复述得非常准确。

      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找寻想象训练点,如文章中那些言虽尽而意未尽的地方、课文的空白处、语言浓缩处、细节描写处。读书不做读书笔记,就好像雨点落入大海,无影无综。做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领会文章内涵,培养我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帮助我们及时积累文章的精妙的语言,这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反思中归纳总结,在反思中学会学习,在反思中提高能力。         

      2009年4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右)在华盛顿白宫玫瑰园向美国2009年度全国优秀教师安东尼·马伦颁奖。奥巴马评价优秀教师马伦有着三种优秀的品质,这三种品质让马伦获此殊荣,同时这三种品质也是每一种优秀教师必须拥有的,它们是

Passion(激情) professional(专业化)和persistence(持之以恒)。

期待着: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写作成为一种工作状态!

共勉:那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却最远; 那看似最简单的音调,却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祝愿:每位小语老师早日打开语文教育这扇窗,让我们的语文课溢满小语的芳香!让我们尽情享受语文的生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