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前段时间看了《徐腾:现在隆重介绍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一尊神仙》之后,我就关注了徐腾的微信公众号。这位自称“不正经历史研究所”所长的徐博士,昨天又推送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叫做《可能是唯一的农村海洋世界》,文章介绍了石家庄边上的平山县东冶村里暗藏着的“世界上最大的乌龟建筑”。
这座乌龟建筑很厉害,已经存在20年了,是这个村的精神领袖范大爷自费建造的。这座建筑实际上是一个水族馆,不仅有货真价实的锦鲤环绕的水下长廊,还有“气势恢宏”的龙宫雕像群,更甚至环绕巨龟的人工湖中的液体,都是范大爷亲子配置的人造海水,真可谓是匠心独运,鬼斧神工。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不正经历史研究所”,了解一下这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然而,如果站在精致的精英文化角度去看这座水族馆,可能就不是一个能够抬得上席面的东西了。
尼采是精英文化的坚定捍卫者,以他的观点,所有的文化都应该是知识精英们“用其血造就的”,像巨龟这种底层劳动人民造就的文化产品,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否则社会只会越来越庸俗,越来越堕落。
当然,已经有无数人用血的事实扇过尼采的脸了,精致的精英文化早已被烂俗的商业文化挤兑成了小众文化。但即使尼采已经死了很久了,尼采的逻辑还是依旧存在于世,好比网红文化已经犯懒的今天,永远都不会缺少刻薄的批评声音。“整容都整得一模一样啦!我脸盲!”“这种辣鸡在这样猖獗下去,还谈什么民族复兴?”
这段时间学了一对新词,叫做“品质认同”和“人格认同”。这俩词本来是说产品运营的,但我觉得这跟文化传播之间并没有什么根本区别。
要解释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我觉得用吴亦凡举例特别合适。好比去电影院看电影,《老炮儿》。客观讲,以吴亦凡的演技,还不能称之为“老戏骨”,尤其跟冯小刚这样的资深演员演对手戏时,多少还是能挑出点毛病的。
对于专注演技的观众,吴亦凡的戏有了瑕疵,可能就会有些许出戏。所以对于这些观众来说,看吴亦凡的角度就属于“品质认同”,你的品质不达标,我就是不爽。而对吴亦凡的真爱粉来说,就属于“人格认同”。我只关注这个演员,只要是吴亦凡,怎样都是好的,只要谁说吴亦凡不好,就是敌人。
纯“人格认同”的营运模式多见于网红,好比陈一发、女流、冯提莫,即使她们在表演的时候并不能说是完美的,但正因为其瑕疵,用户喜欢得不得了。而纯“品质认同”的营运模式多见于工业品牌,只要你买我东西,我就为你提供相应质量的服务,所以当西门子冰箱门关不上的时候,罗永浩就会冲到他们公司楼下怒砸好几台冰箱。而像SONY这样的企业,实际上就是两者并行的运营模式,一方面确实在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另一方面也让大家产生“索尼大法好”的企业认同感。
这两种方式到底孰优孰劣?实际上并没有绝对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所有的商业都是赢者通吃的,一个产品并不需要被100%的人群喜欢,只要喜欢并选择某个产品的用户足够养活这家企业,这家企业就死不了。
用这个角度看文化,源于底层的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有这样一个公式,我偶像万维钢转述《大西洋月刊》中某篇文章时提到的,叫做“喜欢=熟悉+意外”。对于大众来说,熟悉的东西往往都是能够直击内心底层欲望的东西。关于性的是美女和帅哥,所以美女帅哥明星们就永远都有极强的生命力,那些几乎不怎么穿衣服的微博美女网红们也是有着一大堆拥趸。关于生存的是美食和保健,所以各种各样的餐厅和的保健产品就会层出不穷,那些拜神求仙的善男信女们也一样 会孜孜不倦。
所以,围绕着这些东西的大众低俗文化永远都会有人喜欢。我只听说过观世音,我只听说过孙悟空,我只听说过龙王,所以我去拜它们。相反的,谁理你尼采啊,谁理你杜尚啊,我连你的名字听都没听说过,我干嘛要喜欢你呀。
源于底层的大众文化就是靠着这种“人格认同”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反而那些以“品质认同”为出发点的精英文化,就只能销售给那些能够理解他们的“文化精英”小众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