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报名了广州行动派的读书分享会,有幸听到了两位知识网红关于如何阅读,高效学习等问题的分享,解答了大多数人在通过阅读提升自我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置身现场浓烈的学习氛围也我感受到身边还有这么多努力的人儿,结束的时候还忍不住跟被我拐来的朋友说,看没让你白跑一趟吧~
先介绍一下分享会的两位嘉宾:
成甲:很多人是从罗辑思维“得到”App的音频节目《成甲说书》了解到他的,入选了罗辑思维评选的“中国最会学习的人”,并著有《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一书
彭小六:斜杠青年一枚,现任行动派线上教育总监
虽然之前对他们并没有太多了解,听完分享会后也瞬间被圈粉。两位老师都特别幽默风趣,真诚分享的同时又妙语连珠,相爱相杀简直停不下来,现场也在一阵又一阵笑声中收获满满。整理了一下现场笔记,分享几点最有启发的吧
信息≠知识
相信很多人都曾信心满满地给自己立下一年读100本书的目标,然而却慢慢发现,读了那么多书,自己的生活好像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就像懂得了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成甲老师也是通过两年时间的大量阅读后,意识到我们从书中获取的,其实只是信息,而不是知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搜索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你又凭什么从中脱颖而出呢。所以关键就在于看清一直以来自我感动的误区,能促使你产生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所获得的80%知识,其实都来自于这20%能改变行动的信息
我在阅读初期,也是什么都读,而在阅读方法论书籍,比如《记事本圆梦计划》时,除了被作者几十年坚持用笔记本记录自己的梦想,并每天随身携带的精神打动之外,也开始学习他的做法,在手账本上列下年度计划,用吸引力法则去一件一件实现自己的愿望清单
把知识用起来,而不是一昧接收,才能让别人的经验分享,转化为你自己的能力。我们学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能力
学海有涯
必须承认的是,书是永远读不完的。所以那么多的书,到底什么样的“知识”值得我们花精力去学?其实也很简单,想要掌握什么能力,就选择什么样的书。如果只是为了放松消遣,小说散文等随便你看。如果是为了掌握某项具体技能,就需要读专门领域的书。比如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就可以去阅读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等
在上一篇《阅读困难症自救指南》中也写过,带着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专题阅读,从书籍中找到答案并实践运用
能力迁移
基于上面两点,“信息≠知识”和“读不完的书”,我们在通过阅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学会能力迁移,这也是一种能力。成甲老师举了两个例子,例如夸人三部曲:FFC—feeling, fact, compare. 在称赞他人时,可以先表达个人感受,再陈述事实依据,最后对比突出
比如,成甲老师今天真帅啊,你看那不羁的眼神和潇洒的身姿,比小六强多了。这项撩汉技能其实也可以运用到写作表达和演讲等相通的领域中。再比如,通过书籍学到谈判知识后,也可以在买东西砍价的时候派上用场
学习的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寻找临界知识
我们每个人的信息来源由于自身局限都或多或少有所限制,目前各个知识付费平台的竞争也说明了人们并没有找到某一领域最顶级的经验。而临界知识的概念,其实就是底层规律,看似复杂的现象背后都有基本规律可寻。例如当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或不做一件事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时,其实可以尝试用以下4种标准来衡量:
1.认知升级:对自己认知层面的升级有没有帮助?
2.兴趣契合:是不是自己真正热爱喜欢的事?
3.复利效应:是否能产生持续的价值?
4.正面黑天鹅机会:虽然无法预料,一旦发生却会带来巨大收益
从找具体的方法技巧,到寻找底层规律;从升级方法,到升级认知。这个过程提升的是知识的品味,学到的是学习的艺术
总结
看完就丢到一边的信息不是知识,能产生改变并用于实践的知识,才是你学到的能力。正如Spenser在《你只是在意淫知识的春药》一文中所说,真正的学习,永远只发生在行动之后
公众号:荔枝学习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