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篇分享的开头,我们先就“开办企业”指标的定义作一下简单阐述。世界银行“开办企业”指标记录的是,一位企业家要开办并正式经营一家工业或商业企业时,官方正式要求或实践中通常要求办理的所有程序,完成这些程序的耗时和费用,以及最低实缴资本。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开办企业”指标主要衡量参评城市的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所需经历的政府审批和外部办事流程,包括办理环节、办理时间、成本费用,以及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化水平等情况。
开办企业阶段是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开端,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多数企业和群众实际接触营商环境概念的初体验。对于营商环境各个指标我们听闻最多的是“开办企业”,在评价体系中序号在前的也是“开办企业”,各类报告文稿中“开办企业”也是如此。笔者多次评价不同地方“开办企业”指标,也从企业方“体验”了跳出评价以外的开办企业流程。当我站在不同的当事人角度去体会“开办企业”时,也陷入了深深的自我疑惑中,第三方评价出的“开办企业”结果真的这么好吗?企业方对真正流程真的不掌握吗?为什么企业反馈与部门填答往往存在偏差?评价者应该怎么去抉择双方的不同口径?很幸运自己可以在两个评价相对的层面真实体验,也会将自己的理解在本篇中分享,希望能给到各位一些好的方向去真正优化“开办企业”营商环境,真正注重企业感受,达到双方理解一致的效果,共同参与地方营商环境建设。
县区填报角度的理解偏差。
图1 “开办企业”指标经历全流程示意图
县区填报时往往容易进入的一个大的误区是站在审批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行政审批或者说监管的角度极大程度上无法真切感受到企业和群众在办事中的痛点和堵点。我们在这里举一个小例子,填报考试中县区填报人拿到以上的“开办企业”指标调查表后,第一时间会和评价者反映,“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已经取消,社保公积金很多企业都不缴纳也无法强制其缴纳,银行开户也是企业的自愿行为,我们不强制,所以‘开办企业’实际上只有三个环节,时间也很短,一般只需要半天就可以走完流程打证。”
作为评价者的实际办事“体验”。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笔者选择了一个被大多数人认为较好的政务服务中心进行了“开办企业”的操作流程,而且我已经提前做好企业名称核准备案和填写“一窗通”各类信息,其实在给企业取名字这一块就花费了我一天时间之久,因为重名的企业实在太多,要想出一个预期的好名字更是难上加难,取好名字以后我发现“一窗通”需要CA个人电子签名(这里的个人电子签名需要法人和合伙人分别插入CA签名)。第二天,我按照曾评价的县区负责人告知我的那样,认为只需要等待银行联系我给我办理CA即可,一天的时间没收到任何电话和消息。然后我去到政务服务中心开办企业窗口询问,才得知要到银行办CA签名这个信息才能推送到审批人进行审批。至此,我深深质疑之前的评价是否真的能够反映一个地方开办企业的困难,更让人无语的还在后面。当我去到银行申请办理CA时,银行大堂经理一直以为我要办理企业CA,然后对我各种盘问,后面百般解释才说通,光在银行办理个人CA就用了半天,好在我提前知道这个CA插件在家中或是办公环境下极不稳定,我直接去了政务服务中心进行签名提交。至此,提交环节已经整整花费了我3天而不是3个工作日。在我“开办企业”的第四天,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反馈我一项业务不能纳入(而在我填写“一窗通”系统时从未告知),更改好以后由于已到周五下班,周末不办理审核,故周一才通知我通过审核,办理刻章(办理区域实现印章刻制免费,法人章260元,其他地方一套下来估计小1000元)。终于,我拿到了营业执照,历时7天,注意不是工作日。
以上是我的“开办企业”体验,而且作为评价者我知道有“一窗通”,明白我要刻章要打证。那么对于一般的不懂流程的普通人或者初次创业者来说,“开办企业”的流程和时间耽搁经历是十分消磨人的。“一窗通”表面上便利了审批,但是真的便利了企业吗?原本可以在窗口人员指导下填写不出错的线下申请方式是否真的落后呢?用“一窗通”进行企业设立登记是否造成了企业既跑大厅又跑银行多次跑动的困扰?县区在考试中“最多跑一次”填写时是否真的无所顾忌了呢?以上的一系列疑问是我提出给作为评价者的自己的,也是提出给县区“开办企业”指标填报人的疑问。县区在质疑第三方评价反馈的数据和自己客观填报的数据对不上时,也应当思考是否仅考虑了审批的角度和便利性,填报的数据是否能真实反映当地的办理生态。评价最后的结果反馈是结合县区填报的数值,认真核对填报佐证材料是否可以印证数值,加上系统的审批时间和企业办理跑动时间、跑动次数计算而得出的,而不是简单听信于哪一方。建议县区“开办企业”负责人和填报人真实地去体验一次“开办企业”全流程,体验的时候建议最好不要在属地,排除人情办事,真实换位思考,从而发现更多的问题。
企业回访角度的数据偏差。
企业最关注的是时间成本。企业关注的问题是经营和效益,特别是对于新设企业来说,他们往往不在意是否有服务,是否可以自助打印,关注的是他们的营业执照、公章等多就可以拿到,对于追求时间效率的人来说也是不会多去计较花费的成本的。
企业回访时代办中介的偏差。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时间、有能力去亲自办理企业设立登记。花钱请代办是一个比较快捷省心的办法。但在营商环境满意度回访中,第三方往往忽略了代办帮办的问题,该企业的法人或者负责人并不是亲身办理“开办企业”,真实的情况在代办公司掌握,而代办公司已经把这项工作作为常态化的业务,对于时间的计算也没有过于在意。这种情况也会导致企业回访数据过长或过短,有失评价的客观性。
企业关注办成而不是办了几个环节。企业的关注点是办成和经营,他们并不在意几个环节,某个环节承诺时限多少,也不想了解环节,企业往往考虑的是我什么时候能经营,而不是某个环节是否压缩时间是否变短。在对企业进行“开办企业”的优化宣传时,办成比压缩更有效、有力。
换位思考是县区优化营商环境“开办企业”的好方法。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增广贤文》
有时候改革走的太快,要等一等百姓的脚步。在不断优化的同时,要带上企业共同体会、参与;在不断找问题的同时,要能够设身处地去体会;在难以理解企业反馈时,不妨亲历亲为试一试。其实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中最适合做体验官的不是行政相对人,而是我们每一个参与填报工作的负责人和审批人,甚至是第三方的测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