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伪工作
其实,一个人的效率是很难提高的,自己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少做一点事情,有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了,而不是挤压时间把所有的事情凑合傲完。
管理者要让员工站在“做什么事情能让公司最大获益”的高度去工作。其次,管理者要让员工明白,他们积极工作(而不是消极完成任务),最大的受益方是自己。
有道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伪工作的管理者便是如此。
罗振宇和我就伪工作者这一话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我们总结了几点在一些 IT 行业伪工作和伪工作者典型的特征。
1.那些既不能给公司带来较大收益,又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改进和“升级”,很多是伪工作。比如,在互联网行业里,如果一个产品中某些功能或者设计上线之后生命周期不到三个月,那么当初很多开发的工作都是伪工作。按照这个标准衡量,微软在 Windows、Office(基于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办公软件套装)和 IE (网页浏览器)上很多工作其实都是伪工作。
2.有的人明明能够通过学习一种新技能更有效地工作,却偏偏要守着过去的旧工具工作,甚至手工操作,这种人是典型的伪工作者。
3.在做事情前不认真思考,做事时通过简单的试错方法(trial and error)盲目寻找答案。
4.做产品不讲究质量、不认真测试,上线后不停地修补,总是在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找漏洞和打补丁。
5.不注重用有限的资源解决 95%的问题,而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纠结不重要的 5%的问题。
6.每次开会找来大量不必要的人员旁听,或者总去参加那些不必要参加的会议。
看这个章节的时候,那个词怎么说来着,“扎了个心了”。伪工作,伪生活,现实中见得太多,自己也未能幸免。好在自己脑子还算拎清,自己会反省和寻求尽可能减少伪工作伪生活的方式。而很多人就可悲了,伪到底了还不自知,依然标榜着自己的努力与勤奋。
关于提高效率这点,我认同作者的看法,效率可以提高,但是没法无限制提高,就好像永动机是不存在是一样的道理。花一小时做的事情,用合适的方法与工具,变成半小时做完,这个可取。而你不可能花一分钟就做完这件事。就比如十月怀胎,必然的时间经历,没法缩短到一个月完成吧。
提高效率的另一个角度,就是要进行事务清单的优先级排序,以及取舍。优先级排序很关键,重要的事情先做,花大部分时间做,剩下不太要紧的事情,可做可不做,即使没做完都没关系,心情和心态都能好很多。能转交他人完成的事情,工作上交给对应的同事,生活上交给合适的家人,就没必要非得亲力亲为。这让我想到了“极简主义”和“断舍离”,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精神上,思维方式上,也能用极简和断舍离,将不重要无所谓的物品和事情,从你的清单中,毫不犹豫地划去。让我想到了家里几年前请了保洁师来负责家里的卫生和整理,在此之前,我觉得请个外人很别扭,一来要告知哪些东西怎么弄,二来做的不称心还烦心。但是后面我完全改观了,因为我觉得每天自己花时间在这些清洁琐事上和陪伴孩子,或者做自己更喜欢的事情,两者比起来,称心不称心完全不重要,请个固定的保洁师,一次两次之后,她自然知道我们家那些物品应该如何清洁和整理。一件事情很妥当地解决了,我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泡杯咖啡,陪孩子看书骑车上。
对于参加那些不必要的会议这件事,很多单位都会存在这种会,作为员工只能顺从的时候,那就可以在这个时间悄悄做能做想做的事情,当然这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即使在有管控要求的时候,我觉得放空自己的大脑,进行休息,也是极好的方式来应对无聊会议。
好的环境有利于人在身体和心智上的成长,能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的潜力。我一向反对在教育孩子时拿什么起跑线来说事,因为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但是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起跑线的话,父母的见识就是起跑线。敢于把这个观点说出来也是需要非凡的勇气的,因为它和我们宣传的只要自己努力就能成功的价值观相矛盾。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家庭和生活环境不是简单地以经济收入和地区发展程度来划分。从教育下一代的角度上看,一个家庭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没有钱,有一辈子的机会能够获得,而缺乏这三样东西,纵有天赋,纵然后天再努力,格局和气度都会太小,终难成大事。
这段话,又是扎了个心,多少家庭教育失败,是因为没见识、没爱、没规矩。不能否认,钱是个必需品,有钱,可以获取更好地资源。但也不能否认,钱不是万能的。作者所说的见识、爱、规矩这三点重要性,我很认同。作为两个男孩子的妈妈,我会尽力给孩子们好的环境好的资源,但我从不去强调这些,也不会让孩子们很便利地得到一些非必需品,比如玩具、玩乐。在有限的家庭收入情况下,尽可能分配到有用的地方,我没给孩子们去上早教课,把这个费用拿来旅行,近途、远途,都是,近的到家门口博物馆,远的到出国感受异国风情,都是我一贯的做法。不管我放弃给孩子们上早教课这件事情对错与否,我觉得陪伴孩子们出门走走看看这件事没错,那就可以了。而且我认为,带孩子们出门的过程中,能让他们不断增加见识、爱、规矩,格局和气度都会变大。有趣的一件事情,就是哥哥每到一个国家,都会把这个国家变为以后出国留学的选择地,我们会笑他怎么这么善变,其实内心还是欣慰的,因为他看到了这个地方优秀的地方,哪怕是他发现一丁点儿的好,我们都肯定他。比如他喜欢墨尔本可以在公园随手拿面包喂海鸥,他喜欢日本的垃圾分类特别仔细以及公共厕所特别干净……这些着眼点虽然很小,但他有发现美好的视角。在出门中体会家人要时刻相互照应相互体谅,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的约束,这些都是仅仅待在家里所不能深刻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