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有两条基本假设:
同类之间通过语言进行广泛的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工具。
假如谈话的结果是引发或增加了争执和冲突,不是说的人有毛病,就是听的人有毛病,要不然就是大家都有毛病。
也就是说,语言本身只是工具,没有好坏之分。如果引起矛盾纠纷,那就是人自身的问题。
比如愤怒之下骂脏话,对方立刻与以铁拳回击。是语言引起的纠纷吗?
说某一句言辞是脏话,也不过是人为的定义。它本是一串音节。,但是因为它承载了说的人的那一刻愤怒与侮辱,所以引起了另一个人神经系统的紧张和抵御。恰好那个人,他相信言辞的力量,把所骂脏话言辞都当成了真的,所以真的觉得自己受到了实质的伤害。双方都有问题,战斗升级。
我国古代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这样一段对话。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站在言辞并不就是事物这个角度,再去回答寒山的问题,我们也许可以说:一切言语皆为虚妄,识破他,不理他,随便他。
那么既然言辞并不是真实的事物。 谈话(人类彼此之间传达意见)又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比如你在过马路时,突然有人对你大叫“小心”,你就会赶紧往旁边一跳,从而躲过一场车祸。所以人类的语言,首先是可以达成合作。吸取他人智慧,补益自身。
其次,谈话也是知识的汇集。通过语言和书面语,我们白白从祖先那里继承了丰硕的礼物。
谈话,也是情感的交流。
不论是初见面的关于天气寒暄,还是老夫老妻多年问今晚吃什么?没有这些谈话,我们就无法进一步增进感情。(尤其是后者)
不论是我们主动刷抖音,看直播,还是我们被动的听电视的广告,每天,我们都裹挟在言辞的洪流中。
语言是如何影响我们普通人的呢?
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很多你以为是自己的选择,其实不过是受广告的影响。
就拿取名来说,这是每一个新生儿的父母都要抓破脑袋经历的考验。因为我们相信有一个好名字,就能有一个好的人生。
就算是给孩子取名为狗剩儿的过去乡下人,也是因为相信这样就能让孩子更加健康,容易长大。
语言就是这样充满力量,时时左右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在嘲笑或者批评爸妈爷爷奶奶,被保健品推销员拙劣的推销话语骗走养老金住院费时,我们不也因为主播们一句,Oh my god, 涂上去你就是仙女本仙,瞬间让钱包血槽清空?
所以在本书中,作者列出了10条规则,帮助我们规避语言带来的认知缺陷。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要回到盲目原始的生活里去。
单就“母牛1不是母牛2,母牛2不是母牛3”这一规则而论,这样一看,简直摸不着头脑。通过举例,和直观又妙趣横生的漫画,我们明白了,这是将事实变成语言,然后逐步抽象的过程。牢记这一规则,就不会被轻易的被舆论带节奏。
举个例子,之前有某学校家长举报说学生被老师体罚,绕操场跑圈之后吐血。并晒出了血衣图,引发全网争议。
身为一名教师,看到这样的消息,我对屏幕下方键盘侠满屏口吐芬芳的评论,充满了愤慨。
虽然后来事实反转,依然觉得意难平,甚至导致对工作的热情下降。觉得以后还是少管闲事为妙。
通过阅读《语言学的邀请》第16章“走向内心和外界的秩序”,以后再面对这样的事情,我可以做到完全不动用情绪。
因为互联网那一段的文字,一定不是全部的事实。就算那个老师真的是有体罚之错,那也只是他个人违反了规则,并不是全体老师,我虽然是老师,但我不是他。所以即便是键盘侠骂了最难听的话,与我无关。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检视自身。
同样的道理,如果熊孩子犯错,不要再拿“孩子毕竟是孩子”做借口。要讲事实,不要混淆视听。
熟练运用“牛1不是牛2,牛2不是牛3”这条规则,足以让我们避过生活中的很多,因认知不足而碰上的“大坑”。
这本书是最近买的课程《普通人的镰刀三件套——认知、表达和销售》第1节直播课上,一个90后的成都小伙子——张大驰的压箱底推荐。
这一个星期除了工作和生活,我见缝插针就在读这本书。笔记输出3000字以上。而这仅仅是一个开端。
还剩12个星期。
第1课已经结束直播可以回放
第2课明天晚上8点即将开始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
其次便是现在
在这个世界上开窍的每一刻
都为时不晚。
试听课链接:https://appgqcqo6fl9508.h5.xiaoeknow.com/v1/course/column/p_5ee23e1537146_4ULtQtSX?type=3&share_user_id=u_5eef073ce0eb0_b51inqmAAF&share_type=5&scene=%E6%B5%B7%E6%8A%A5&func_type=1&access_entry=1%3Fentry%3D2&entry_type=2008&is_redirec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