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觉得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就是粽子。儿时的我甚至有过长大以后买一锅粽子吃过瘾这样令人发笑的愿望。
我的家乡端午节没有吃包粽子的习俗,每次能吃到粽子是在村里每个月两天的集会上。卖粽子的人总是骑着三轮车在集会上吆喝着,一锅冒着热气的粽子散发着糯米和粽叶完美的气息,我总是贪婪的嗅着这丝丝缕缕的清香。粽子自然是我逢会必买的食物。粽子用两层粽叶包着,卖粽子的人会问你是现吃还是带走。如果带走他便剥掉外面的一层叶子放在一个准备好的盒子里,包裹着一层粽叶的粽子在尖角处插曲两根竹签,以便回家后直接拿起来食用。现吃的话卖粽人就把两层粽叶都剥掉,插上两根竹签在放满糖的碗里两面粘上白糖,一样是外层的粽叶留着,里层沾到糯米自然就丢弃了。因为粽叶的重复使用,所以我小时候从来没见过翠绿的粽叶。虽然卖粽人这一系列的动作看起来驾驭的轻松自如,但是在等待拿到粽子的那一刻,我还是希望他的动作可以更快一点。拿到粽子以后便再也等不及去闻它欣赏它了,往往三两口就吞咽着下了肚。剩下的就只能是回味和期盼了,回味着那香香糯糯的口感盼望着下一次集会的到来。
长大后我依然很喜欢吃粽子,对它飘散出来的香味依然是难以抗拒的。每次去超市经过熟食区总会因为闻到那熟悉的味道而驻足,冒着热气的粽子身上缠着不同颜色的棉线,分别代表不同的口味,有红烧肉的,蛋黄的,红枣的。当春末夏初菜市场出现那一摞摞翠绿的箬叶时我就知道端午节又要到了。粽子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我常见的是四角形,也叫榔头粽。婆婆在世的时候是用脱落的竹笋叶包粽子的。那时候我们条件不好,为了省去买粽叶的钱,婆婆就带着我们去竹林里找竹叶,竹笋叶很大,也很结实,包出来的粽子也很大。我总是好奇的看着婆婆熟练的包好一个又一个的粽子。我也曾试图插手,手拙的我加上没什么耐心包出来的粽子歪歪扭扭松松垮垮,煮好后往往成了稀饭。婆婆总是笑着说,你包不好,等着吃就行了。婆婆和我一样爱吃粽子,我们可以不吃饭吃一天的粽子。后来,后来……后来的端午节我要学着自己包粽子,女儿过来插手包的乱七八糟。我也会笑着对她说,你等着吃就好了。虽然我还是包不出婆婆的榔头粽,但是煮熟的时候里面的米已经不会再漏出来了。
又一个端午节到来了,我又要开始包粽子了。童年里那个卖粽人的吆喝声似乎又在耳畔响起,“卖包粽嘞,谁要包粽”!那幅画面也再次浮现,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拿着零花钱跑向拥挤的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