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20世纪四十年代出版的书籍,有人抱怨这本书内容太过枯燥乏味难以下咽,也有人觉得某些内容与当下人们的阅读习惯之间存在着无法跨域的鸿沟,不论是对本书结构安排与作者言语之间对于阅这件事儿的看法,每个人在参照自己本人阅读习惯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且能把这本书认真读完的人,至少是对阅读这件事儿有着最起码的热情,只要有热情,那我们也就有了进一步讨论这本书的开端,你也就有了继续看下去的耐心。
你的阅读层次决定了你通过阅读所获得的自我提升档次
作者将阅读的层次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而这四个层次之间并不是“分水岭”般的关系,第四层次作为最高的阅读层次包含着之前三个层次中所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即理想的最高阅读层次。
当我们可以充分明白这个句子在说什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尝试进入第二个检视阅读的层次,通过对整篇文章的概览而大概了解这本书大概在谈论的是什么,这本书是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而能从体裁与内容上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之后就要进入分析阅读的层次——全盘的阅读、完整而优质的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而这种方式所消耗的时间是无限的,而且要在“特别追寻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而最高层次的主题阅读,则是一个不广为人知且无法轻松进行下去的阅读艺术,且其需要阅读的是一类书,而不是某一本。
当然,随着阅读层次的提升与对于某本书不同层次的咀嚼与消化,正如我们日常所摄取的食物一样,我们所能更快消化并吸收的正是那些通过我们细嚼慢咽而通过胃肠分解并转换为各类营养能量的食物,当我们为了果腹而不注重对食物烹饪方式的选择、营养保有量的大小及食用时间的安排时,我们所能通过阅读而吸收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别。
身为合格的阅读者,我们习得技巧时更要养成习惯
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从书名、目录、索引、出版者介绍、主题章节概览、后记开始检视阅读的第一步。当我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先行略过,或许读到下面懂的前文也自然就懂了(这种技巧让我想起英语老师传授的阅读理解终极法门,当遇到我不认识的单词时我都是“视而不见”)。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划线标注、星号提醒、空白处涂鸦,当然这个涂鸦不是乱画的意思,我也一直有看到某些内容时将自己对这段话的感想写在旁边的习惯,一个是觉得自己记录阅读痕迹的事情很有意思,另一方面也会提醒自己再次翻看的时候检验自己当时的思考方式是否还有不足之处。
不论如何,我们要知道,这本书是怎样的?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作者借着怎样的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一个读得很广泛,却读不精的人,与其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
最后,我只想通过这句话聊以慰藉近来因为频繁加班而日益缓慢拖沓的读书进程。似乎我们阅读的层次与识人的层次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当我们通过检视阅读了解某个人的年龄、工作、生活喜好、家庭成员情况、经历条件等基本概况之后,还要通过分析阅读对其在某些特定事情的看法与表现和日常的行为举止中获得更加符合其自身特质的信息,才能算作是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而最高层次的阅读恐怕是对于终身伴侣才有可能进行实践的,而且一朝开始,便再无更换书本的权利,不过,只要开始了,就不论结果如何,至少,我们阅读过,也尝试过,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