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们从刘皇叔身上,来看看挑战者到底有什么优势。
定位差异。
话说,刘皇叔跟曹孟德撕逼多年而不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对方的定位问题,大搞差异化。东汉那会儿,还是中华民族的青春期,英雄情结仁义情怀泛滥,士为知己者死,良臣择主而事。曹操过于实用主义,忽略了品牌包装(其实也不需要),刘备则是使劲往身上加光环,正牌皇叔、礼贤下士、爱民如子、主持正义,别说,仁者无敌,就这么就成了打不死的小强。换句话说,先行者由于起自蛮荒,求快求猛,在市场定位与贴近性上是留有很多空间和疏漏的,如果不能及时贴膏药,很容易被对手乘隙而起。不只是三国,国共易位也是如此。
降低试错成本。
有人说,刘备的试错成本其实很高啊,前期蹉跎了那么久。拜托,那叫无头苍蝇乱撞,在团队建设上有很大的缺陷,缺个产品经理、缺个战略顾问、还缺个常务副总。真正到了寄居新野,刘备才算找到一个3+1式人物,一举齐活儿了。而刘备正儿八经的创业就此开始,商业模式画布+商业计划书,就是那份流传千古的《隆中对》。那么《隆中对》的商业价值,首先就在于否定了以往刘备在腹心之地瞎折腾的做法,借鉴东吴政权的起家之路,寻找到了商业空白点——西川,其次是控制市场中心地带的攻击跳板——荆州,先取一隅而后图中原。那么遵循这条路径,刘备果然顺风顺水地迅速建立割据政权。
搭顺风车、弯道超车。
刘备取西川后,与曹魏形成了直接竞争关系。双方战略争夺的焦点有两处,主战场在汉中,刘备与曹操对撕;荆州与合肥一线由关羽、孙权分别牵制曹操江北方面军的曹仁部队与张辽部队,遥制许都的曹魏战略预备队。那么在汉中,同样是曹操占先手,刘备后发。曹操费了老大劲,颠覆了汉中张鲁的道教宗教政权,完成了市场开拓和市场教育的动作,并负担了百分之百的商业成本。刘备却借着曹操还来不及建立统治秩序的时间差,整合了曹操攻略汉中的地方势力受害者马超,熟门熟路的展开突袭,节节取胜。
那么,我们进一步探究,曹操在汉中方面军虽受重挫但未遭歼灭性打击的情况下,为什么最终选择退出汉中战场?除了已失先机,处处被动,找不到反击机会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曹魏的军力优势在于适合中原战场的轻骑和重骑部队,以及相对的兵力优势。可是由于两线对敌,兵力优势已经不再;而后勤线太长,随时有可能被蜀军截断(例如之后蜀汉北伐时魏延建议的兵出子午谷破袭长安),更是挥之不去的梦魇;更重要的是,以往刘备麾下同样是中原部队,论质量论指挥都不如曹军,可以说是以短击长,怎么打怎么输。可是刘备占领西川后,拥有了包括蛮族在内的大批精锐山地步兵,在汉中这样的山地作战,反而获得了不对称优势,再加上荆州系、西川系和西凉马家残余等大批悍将看刘备兴起的势头明显,蜂拥加盟,一举实现了从兵员素质到基干团队整体上的弯道超车(当然,如果拉到中原对决那是另一回事)。这也是曹操失去缠斗信心的重要原因。
因此,后发优势确实具有诸多优长。但是反过来说,蜀汉、孙吴因为种种原因,却也无力直接拱倒曹魏。真正报销曹魏的,却是团队内部的颠覆势力。历史的风云诡谲提示我们,在对的时间对的领域做对的事,永远都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