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中的“老外”,名字长、拗口,不但记不住,还容易混淆。V.S.奈保尔的《米格尔街》,改变了我的口味——原来,文字的冷峻与优雅,足以忽略其他障碍,享受阅读的快感。
“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老奈”的《米格尔街》,坐落在西班牙港特立尼达的一个小岛上。
多年以前,当还是“小奈”的“我”,随母亲走进寻常而又与众不同的米格尔街,哈特、鲍嘉、波普、爱德华、乔治、多利、“大脚”比佛、伊莱亚斯、曼曼、博伊、巴库、B.华兹华斯……无论是嘻哈打闹的小孩,还是一本正经的大人,纷至沓来,形成一道满街撒野的风景。
搞笑,捉弄人,惹事生非,深沉装“大人”,一出出“过家家”的把戏,在米格尔街上演。教师,邮差,清洁车夫,机械天才,诗人与思想家,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不但有可口可乐、糕点与冰激凌,还有文学和社会青年俱乐部。出走,消失,归来,离开,众多个性鲜明的米格尔街人,不仅混迹于酒吧、电影院,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千万不要害怕当艺术家”。父亲的勉励,伴随年轻时候的“老奈”,摸爬滚打,在文学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老奈”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一生笔耕不辍,对人性、现实和生活的表达,精彩绝伦。即便用幼年目光,也难掩其思想的深邃与高远。《米格尔街》语言平实简洁,幽默反讽;人物丰满生动,信手拈来;情节起伏跌宕,张力十足。独特的语境,释放出独特的魅力,透过撩拨读者神经的表象,更多的是意味深长的深思。
“老奈”笔下的米格尔街,是他自己的也是大家的,是封闭的也是开放的,是过去的更是未来的。冷峻的描述,优雅的表达,“老奈”充满“魔性”的文字,独树一帜,精心营造了一个“乌托邦”式的街区——所不同的是,这里每一个人情理之中的结局,都跟每一章节的结尾一样,出乎意料之外。
故事有开始,就会有结束。
沉浸在《米格尔街》中,我生怕读到最后一行字。任性的“老奈”,偏偏把最后一章,叫住“告别米格尔街”——与其说是告别,还不如说是另一种回归。
V.S.奈保尔——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早在1957年,就以《通灵的按摩师》,引人注目。
1959年,横空出世的《米格尔街》,是“老奈”的成名之作。从此,“街头生活作家”的冷峻与优雅,成为“老奈”独步文坛的标识。
“米格尔街和米格尔街上的人,都像盐一样平凡,像盐一样珍贵”!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就连“老奈”自己,也未必还记得那条寻常而又与众不同的街道。
然而,这条也许存在,也许并不存在的街道,总是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抑或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米格尔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