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重构呢?
因为结构会有不健全的情况,例如说了很多,但没有结论;说了很多观点,但没有依据;有人虽然有依据,但依据并不能支持他的观点。
重构可以使得思维结构化,也就是把结构不健全的变成健全。
本章就是讨论如何运用“重构”做到“显性思维结构化”,重点在于重构结构中应该持有的正确观念和正确方法上面。
一、正确观念。
1、站在全局看局部,这是从方位上的,从站的高看的远的高瞻远瞩或者从更高处看下面的鸟瞰式,看你和周围事物的联系。
比如,从你从成都市的某个区看到四川省,到相邻的省,然后到整个全国。
然后再到亚洲,再到全世界。
你会觉得在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一生,世界那么很大,是否会想多了解下、体验一下世界?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你所在经常活动的某个区呢。
而当你对世界各个国家了解并游历后,你以世界的视角看回现在所处的城市,是否又会有新的眼界对待同一问题?
又比如你从山脚看山上,是否觉得只看到山体的某个部分,感觉自己像井底之蛙一样渺小?
从山顶上看风景的时候,是否视野更开阔?是否有种觉得世界都踩在你的脚下的感觉?
一个例子是职业方面的。
看整体:
我(局部)放到就职的公司(小全局)或者所处行业(大一点的全局)上找出局部与小全局/大一点的全局之间的关系。
局部到小全局的角度来看,找到我与公司所处的地位,我在公司是处于哪个部门?哪个职位?普通员工层次还是管理层次?与其他同事比起来,有什么方面的优势?从而判断出我在公司部门中所起的作用。如果我要在公司有所发展,是在专业方面的发展还是管理层次的发展?还是跨专业的发展?
局部到大一点的全局来说,我与公司行业所处的地位,我在行业中的精英比起来,之间的差距是什么?
剖析内部结构:
我的性格(脾气、完美还是粗线条或者粗中有细)、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能力(技能、沟通)、品牌(在别人的看法、评价)
再从局部看整体:
我在公司或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把握关键点。
2、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现象中不断问为什么,透过层层的现象找出背后的原因、问题的根源、事物的本质关键点,从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例如:
职业上,别人在前进,你却在原地踏步,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根源是?本质是?
有句话说的好:你是有十年工作经验呢,还是把一年工作经验用了十年呢?
又例如:
同样是过一个周末,为什么别人过的很有趣?你却无聊度过普通的2天,睡了2天,周一上班没精神?
3、站在未来看现在
这是从时间的角度纵向看问题。
书中的例子是讲一个纺织厂的一个年轻人,预计国王的老母亲在一年内会去世,所以大胆做出包下经营不善的工厂的决策,除自己生产黑布之外还低价收购其他纺织厂的次布用于生产次布,最终国王老母亲去世,黑布供不应求,他获得成功,真正成为纺织厂的老板。
这里的思想有2个方面:
一方面是站在未来,有预见性,做出思路和战略决策,这是远高于现在的角度的。比如这年轻人一年轻只是这纺织厂的工人,做出国王的老母亲在一年内会去世的预计,然后大胆做出包下经营不善的工厂的决策。
另一方面是看现在,确定战略思想和战略策略后,要高度执行力去实践战略思想,落实战略规划。
如果这年轻人只是在脑中里面想来想去,并未真正包下工厂,就算包下工厂,如果不脚踏实地去工作,那怎么会实现生产那么多黑布?
成功也只是幻想!就如爬山,你想要爬到山顶,如果没有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从山脚爬向山顶,中途放弃了,你怎么会到山顶呢?
有句话说的好:我们懂得那么多人生大道理,为什么还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我们缺少了执行能力。
哈哈,和小伙伴谈后,有新的认识:PDCA.学以致用!
4、逻辑思维
无论从全局看局部(方位上,高处看远处、和其他事物的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外往内看)、站在未来看现在(时间角度)分析问题,
我认为都要对问题进行假设、推论及在实践中证明假设的可行性。
书中说了推理形式有2种。
分别是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是一般到特殊。
例如: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结论)
水星是九大行星之一。(小前提)
水星围绕太阳旋转(大前提)
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
比如:
他工作台面很整齐。
他房间的东西很整齐。
他的穿着很整齐
。。。。
他是一个爱整齐的人。(结论)
无论是演绎推理还是归纳推理,都存在“或然”的问题。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所以一定在实践中验证。
比如围绕太阳旋转的9大行星的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不再视为行星,而是“矮行星”,九大行星变成八大行星。
所以结论变成八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
二、思维方法。
论证类比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
论:结论先行,必须要有结论
证:上层思想是下层思想的概况,或者说下层思想是上层思想的支撑。比如A是A1、A2、A3的概况,A1、A2、A3是A的支撑。
打个比方。水果是香蕉、雪梨、苹果的概括,香蕉、雪梨、苹果是水果的一种。
类:同一组思想需要同一类范畴。比如A1、A2、A3是同一类的。A、B、C也是同一类的,是属于中心思想这类的。
比:同一组思想按照一定逻辑次序进行组织。
有三种方法排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从外到里、按方位、从上到下)和重要顺序。
拿目录的来说理解“”论证类比:
从上面转变成金字塔结构后,可以看出层级性,有2层。
G为结论,中心思想。这就是“论”
A、B、C为第一层,支撑中心思想G,而中心思想是A、B、C的概况。A、B、C这组思想就是属于G“类”。
第一层的A拿出来分析,A1、A2是属于第一层的A的(A1、A2属于A的“类”),支撑A,而A是A1、A2的概况。这就是以上统下的“证”
A1、A2,B1、B2、C1、C2属于第二层。
正确的理念和方法有什么关系?
正确理念是看问题看事情的"角度",而方法是结构化的具体层次的"方法"。首先看事物/问题的角度正确后,再用具体方法去认识它。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