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瑞雪下过,冬意深了,年味浓了,回老家过年的心又开始左顾右盼了……年味儿,是春联上的墨香味,是爆竹里的火药味,是饺子佐料中的蒜醋味,寻到年味就开始想家,因为老家的年才更有味道。
近来的电视新闻里又多了些春运的画面,多少人正忙着抢票购票,多少人正为了归途四处奔波。相比那些天南海北的游子,我是万分幸运的,我工作的城与我惦记的乡不足百里地,而且城裹着乡,乡拥着城,两地也就三个多小时的路程,有意思的是每每回老家都要坐车加坐船,车把人载到归乡的码头,船将人送到回家的岸边。临近年关,码头上的游子渐渐多了起来,大家来自四面八方,都要奔向同一个地方,那便是老家南阳。当故乡的客船接回一波波游子,接回成年累月的乡愁,接回愈来愈浓的年味,回老家过年的序幕就这样慢慢地拉开了……
回老家过年,家里的年始终是我熟悉的样子,真诚而温暖。老家地处湖区,虽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但过年也是热热闹闹。喜欢乡路进了腊月的人来人往,一街两巷的乡音更重,街坊邻居的乡情更浓,大人们在购置年货中有说有笑,孩童们在假期欢聚中竞相追逐;喜欢一家人在大年三十其乐融融,祖母包的饺子是吃不够的年夜饭,伴着子时的钟声要烧香祭祖、磕头祈福,小字辈的我们会围在炉边或吃或喝或谈或玩的守岁;喜欢大年初一挨家挨户的拜年,一句“过年好”道出了乡邻的亲近与朴实
,一句“见面发财”传递着湖区人民的期许和祝福……老家的年从来未变,未变的是一代代人延续下来的传统和信念,是内心深处最爱最恋的情感。
回老家过年,家里的年始终是我渴盼的样子,灿烂且美好。老家的年被运河文化浸染,在时代的光辉里斑斓,每每都有夺目的亮点,都有一代代水乡儿女的梦想之源。转眼之间,家乡的冬景便要收尾了,老家的年一头连着严冬,另一头接着阳春,很快河岸的柳就会抽出新的枝条,湖里的鹰也要下水捕鱼了,小荷会趁机露出尖尖的小角,那尖角上必定带着新的锐气与朝气,到时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不知又将招来多少宾朋的围观;转眼之间,那个曾被我攥小手逛街的小妹都已经长大了,如今从她的言语中流露出的是成熟、是睿智、是花季年华的美好。今年是她在外上大学的第一个年头,我想她一定会从外面带回新感悟、新收获和新目标,这些也是我们一家人最渴望见到的;转眼之间,我的小老弟也不小了,2020年的正月初一他就将迎来十周岁的生日。在这些年的春节里,小老弟始终都是家人开心的钥匙,是传递幸福的精灵,他从一个害怕放鞭炮的小男孩一下子变成了胆子特大的男子汉,今年春节不知他又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惊喜……老家的年始终都有期待,期待着新年新气象,期待着用心生活的人都能梦想成真。
于我而言,吃着老家的酥菜丸子欢聚那才叫过年,嚼着儿时的美味最容易重温纯真的时光;于我而言,听着运河冰释的声音迎春那才叫过年,跟着潮起的号角总能够寻觅崭新的春天。于我而言,回老家过年才能如我所愿!
眼下,年的脚步近了又近,“回老家过年”,这不仅是游子心头的放声呐喊,也是家乡最深情地召唤!
作者简介:
马加强,31岁,济宁微山县人,残疾人写作爱好者,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微山县作家协会会员,擅长于散文、诗歌的创作,陆续有作品在“今日微山”、“济宁日报”、“济宁晚报”、“微山湖文学”等报纸刊物上发表,并有多篇作品在中国残疾人杂志及各个省市的残疾人文学杂志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