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谁,也不知什么时候,在何种情形下想到这样一种方法把它烹饪出来。也不听乡里的老人们讲起过有关它的更久远的故事。但我想它可能是哪位慈爱的母亲送游子出家门时做来践行的,也有可能是哪位好客的主人家为欢迎嘉客时做来招待的肴品。
但是我知道只要是漂流在外的乡人回到家中第一个想吃的必定是哨子。外在的老乡,或是亲朋相见也必会谈起哨子,条件允许还可能会做上哨子,以怀念那久违的香味。每到逢年过节,嫁娶婚宴,高中乔迁的餐桌上总也是少不了冒着热气的一大笼屉哨子。那腾起旋绕的热气仿佛也在倾听席间归来游子倾诉在外的辛酸,仿佛也在欢迎嘉宾,仿佛也在为乡人的喜事致意起舞。
哨子是修水的特产,也是修水人思念家乡的产物。在过年过节或是各种喜事的日子里,我们家也会包哨子。哨子的选料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哨子的口感与香味。首先,将芋头洗净蒸熟,等待的同时可先将肉馅调好,将油、盐、酱油以及各种调料同葱、姜、蒜、肉沫、油豆腐粒、香菇粒...等等食材混合搅拌,可按照自己的口味放不同的食材,将蒸熟的芋头碾成泥状,与面粉混合搅拌,之后的过程与和饺子皮的方法是一样的,和好后将大面粉团分为小面粉团,大概半个乒乓球的大小。拿起面粉团,揉圆后在中间戳个洞,沿着洞口边按边旋转,使洞口变大,用肉馅把洞口填满,再捏一个小尖儿出来。包好后放入笼屉,看着笼屉里冒出一缕缕热气,听见笼屉下开口翻滚的声音,静静地等,熟透的哨子晶莹剔透,咬一口,口感Q弹韧道,软糯津甜,十分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