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还在优酷开通了视频公开课,欢迎大家点击收看。https://list.youku.com/albumlist/show/id_51067486
上一章我们讲了思维导图的一些具体用法,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我们可以迅速地在大量的数据当中,把我们想要的主体部分、主干内容“榨”出来,从而让我们能够从大量的资料当中解脱出来,腾出时间、腾出精力,着重去构思主要内容、主要部分,这对于完成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这一节课,将继续给大家来讲解一个新的问题,这一个问题也是所有写作新手,甚至老手都常常会碰到的一个头疼问题,那就是我们该如何去动笔。
如何动笔这个事情,对于很多的新手而言,是比登天还难。许多人在动笔之前,要倒上一杯咖啡,放上一段音乐,正襟危坐,打开加湿器,添加一些香油,等到全部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才发现原来早已经到了晚上九点钟。而这个时候,自己的word文档还是一个字也没有动。这就是我们常常碰到的动笔难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的存在,其实是由于我们技术上的问题,心理上的问题,情绪上的问题所共同融合在一起形成的。那么,在我看来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导致的。
第一,技术问题。
这个问题,新手会表现的更加严重,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大家对于公文写作的技巧掌握得不是太多,没有更多的方法去解决,我们在写作之初所碰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说我们为什么会难以动笔,很可能就是我们不知道这一篇文章,该如何去布局?该从哪些地方去解释?该从哪些地方去抓取重点。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困惑,用不好听的话来说,就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这就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但是技术层面其实容易突破。
第二,心理层面的问题。
换一句话来说,那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拖延症,但是要谈拖延症这一个问题又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解决拖延症问题,可以用另外一本书来进行讲解,那么在这里的话我们来简单总结。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完美主义。我们在写公文的时候,完美主义的心理会存在于整个过程。比方说,我们在一开始就希望能够写出一篇非常完美的文章,从动笔的第一个字,到落笔的最后一个字,你能够希望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不受外界打扰,然后一口气完成,这是我们对于时间和效果的完美主义。对于内容上我们也苛求完美,我们希望能够一稿搞定,也就是在撰写初稿的时候,就能够把全部的问题解决。大家没有考虑到写文章其实是一个逐步打磨的过程。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写文章好比就是雕刻一尊石像,我们必须从山上挖下一块看起来其貌不扬的石头,然后在上面打磨,雕刻,抛光,上色,让这块石头最后成为万人景仰的神像。
对于这样的要求,其实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还是认为是从零开始的,也就是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一点一点长出来的。从技术层面来说,这种写法其实是可行的,但是从效率上来讲的话是非常缓慢的。我们需要对这一篇文章一点一点的添加,到最后全面完成,其实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这对于我们的初学者而言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我们更应该像做减法一样,对于一块石头不断地进行雕刻,从而能够完成作品。严重的完美主义导致我们最终却无法动笔,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承受不了不完美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在这种强大的完美主义的压力下,我们就只能干等什么都不干,也就导致了我们最后无法动笔。
第三,操作层面的原因。
还有很多的朋友不知道如何去动笔,关键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做第一步的操作。
这一点如何去理解呢?打一个很简单的比方,很多朋友都应该在驾校学过开车。对于一个新手而言,从来不知道一辆车的结构构造是什么样,组成原理是什么样,就要能够去操作。我记得我的教练曾经跟我总结过这样一句话,叫做“一踩,二挂,三打,四鸣”。一踩,代表踩离合器;二挂,代表开始挂档;三打,就是打转向灯,提醒后面的车辆。四鸣就是鸣笛,告诉前方,后面有车要发动了。我这位教练非常聪明,通过一种非常简单的形式,把整套流程给我进行了整合梳理,行动起来就非常简单,化零为整,成为非常细小的操作步骤。
在公文写作方面是否也存在这样一个简单易学易记的操作路径呢?其实也是存在,我们接下来会给大家一一讲解。在介绍之前还想重点给大家提醒一句,公文写作如同对一座停在山顶上的圆石,你不推它,它会纹丝不动。但是,假如你开始用力推,但是一旦推动,那么就势如破竹,很快就能完成。所以,能够尽快开始落笔,对于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快速动笔的方法:
第一点,一画。
也就是画我们的思维导图,无论说我们手头上拿着什么样的主题,或者说我们手上拿着什么样的材料,我们首先第一步,就是应该拿起自己的电脑,把我们的思维导图打开,然后将主题输入到思维导图当中,进行分解。如果有材料的话,那么将材料进行分解,落到我们的思维导图当中,这个步骤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很多时候根本就不需要我们耗费脑力,仅仅只需要做简单的打字,或者说粘贴复制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所以说,在我的写作过程当中,我是最愿意完成的是这第一步。完成了这一步,你就有信心完成下一步,因为你的工作已经开始启动。那么如何去化我们的思维导图?请大家参考我们上一章的内容或者,参考我所录制的视频讲解课程。
第二点,二列。
在第二步当中,我们要列出整篇文章的提纲和主体脉络框架。这步的工作实际上是建立在完成思维导图的基础之上的,因为思维导图主要是以图形的形式进行展示,但是我们真正在写文章的过程当中,还是需要落实在我们的office软件当中,用一段一段的话来把主要的框架搭建起来,也就是列出主要内容,主要分论点,主要框架。
第三点,三查。
查什么呢?在列出提纲之后,实际上就是为我们写作画出了一幅地图,把整篇的枝干画出来,但这还仅仅只是一棵枯树,并没有什么生机活力,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查找合适的元素,对照这些枝干查找合适的元素,根据思维导图的索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材料,把这些材料按照主体框架主题脉络的线索整理出来。
当然这个整理过程速度是相当快的。
第四点,四丢。
这个丢就代表用鼠标,将刚才所整理的对应的材料,拿出来,丢到列出的主体框架的背后。
比如,一篇文章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谈思想,那么在一大堆的材料当中找到了谈思想所有的资料,这个时候什么也不管,也不去做任何减法,也不做任何挑选,把所有的内容全部扔进这一个框架下面。通过反复的将所有的主体框架,所有的内容,全部丢到主题脉络当中,整篇文章我们就已经完成了60%。可以说这个环节的动作其实是相当快的,而且非常简单,不需要我们去动太多的脑筋,因为所有的资料,除了主体框架以外,都是现成的。
那么,在这四个环节当中,就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了我们该如何去动笔,如何在写文章之初就能够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而不至于把我们的工作一拖再拖。这个过程非常简单,完成这一个步骤之后,在继续往下走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工作完成起来会更加的顺畅。
那么在这里我想提前给大家预告一下接下来的步骤:在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丢入框架脉络当中之后,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对于现有的一大堆庞杂的数据,进行逐步的精简,不断地做加法,不断的做加法,不断的做加法,反复进行修改精炼,提炼分类整合,最终形成我们想要的一篇文章。这样其实就是我们在写总结、汇报、报告等常用材料的最快捷的方式,仅仅只需要四步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