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资产配置,这也是在疫情中与朋友们、伙伴们一起探讨最多的话题。
先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事件:
2006年是中国股市进入“疯牛”行情的一年,一直到2007年,依然延续“疯牛”行情。上证A股一度触摸到历史的最高点,随后一泻千里,疯牛变成股灾,那两年的股市让许多人如同做了一次过山车,创造了许多神话却也让许多人瞬间跌入谷底。
有两位都是年收入百万的企业高管王先生和李先生,在上海各有一套价值600万的房子。35岁的单身的王先生06年就已经在股市中赚到近150万左右,于是07年春节时,毅然把那套600万多房子卖了,全部买了中国平安的股票。当时股价是150元左右。一年以后,股票跌到30元,他忍不住卖掉了。一年时间财富蒸发近4/5,600万的房子只剩下120万左右。
而另一位45岁的李先生也炒股,06年赚了近100万,也动过卖房炒股一博的念头,但金融专业毕业的老婆没有同意他的这个想法。并且他们还有两个在国际学校读书的孩子,以及还有两位老人要赡养,王先生性格相对保守,所以跟老婆商量了,就只是追加年收入的10%买了股票,又用年收入的20%买了人寿保险,并且用年收入的50%付了首付,又买了一套房子。最后虽然他股市里的钱也亏了4/5,但是他买的保险是安全并保值增值的,他买的房子也已经翻了五倍。
这两个不同结果的故事,起点一样,同一风险下,原有资产相同的两个人,只因为资产配置的差别,只是几年的时间财富总量就相差三、五倍了。
从这个真实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资产配置的重要意义在于:
用科学的配置方法,在同一风险下,不降低我们的收益率;又或者说是不降低收益率的前提之下降低风险。
那我今天要说的是资产配置,我们都知道一句浅显易懂的名言——“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尽管只用一个篮子更省事,也更省钱,但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意味着有可能会同时将所有的蛋打碎,这无疑蕴含着很大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我们需要多费一些事,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资产配置的中心思想正是如此,我们要花些心思把自己的“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只不过我们要探讨得更深入一些。
比如:要选择哪些篮子放鸡蛋?要将多少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把鸡蛋放在篮子里多长时间?因此,对于一个家庭,资产配置要追求的是在尽可能多赚钱的前提下降低风险。
全球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曾经说过,90%的投资收益都是来自于成功的资产配置。资产配置是从战略的角度分析其实是一种对个人财富进行的规划和安排,它蕴含了对时间、风险、收益、成本和不同投资市场逻辑的综合理解。经过多方思考后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资产配置方案进行执行,让个人或家庭能最大程度的获利。
我们人的一生就是厘清收入、消费支出和储蓄三者之间的关系,平衡它们之间的变化。因为我们消费的时间远远超过赚取收入的时长,因此我们会面临这么一个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劳动收入来满足家庭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需求。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衰老这几个不同阶段,我们的个人收入、家庭财产、家庭支出,也都有这样一条时间线。因此,在理财的过程中,对于家庭资产的配置,也应当遵循“生命周期”的规律,方能满足不同人生阶段的各种需求。
一般来说,家庭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家庭成熟期及退休期。
我们来看看这些不同时期的特点和财务需求:
单身期
是指从参加工作到结婚,参考年龄应该在22~30岁左右。大约2~8年时间。此阶段收入低花销大,这个年龄阶段其父母处于事业高峰期,身体健康,家庭负担小,因此这个时期承担风险的能力强。此时财务目标不在于短期获得多少,而在于积累收入及投资经验,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基础。有余钱建议为自己考虑意外和医疗保障。
前面故事里的王先生就处于这个阶段,但他应该有10年的单身期,收入也相当不错,为自己攒下本钱做投资,也因为这个阶段没有多少家庭负担,风险承受能力强 ,才会有卖房炒股的激进投资,这个时期的人有试错的成本,那就是时间。
家庭形成期
指从结婚到生小孩之前,享受二人世界的时期,参考年龄大约25~35岁,这个时期不长,大约1~5年时间
此时是主要消费期,支出较大,消费压力和负担逐渐加重,但随着事业进入稳定期,收入逐渐增加,生活趋于稳定,此时家庭已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在投资方面可稍偏向积极的风格,但需兼顾稳健原则,确保家庭的消费支出。同时配备必要的保险,以规避不确定的风险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这个时候的财务目标是购车买房,为生孩子做准备。此时可以考虑保障类保险配置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和定寿 。
家庭成长期
是指从孩子出生到孩子参加工作,参考年龄30~55岁之间,大约18~25年时间。
这个时期也是我们所说的夹心层的中年人,孩子慢慢长大,父母逐渐变老。家庭最大开支集中在生活费用、教育费用、医疗保健费用,也就是说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家庭负担重 ,压力最大时期,此阶段的理财重点是合理安排这些家庭支出,做好现金流管理。因此风险承担能力减弱,逐渐增加稳健型资产配置同时,由于此阶段负担是最重的,相应的保险需求也是最大的。
所以这个时期财务需求最主要的是配置好保障类保险 ,其次是子女教育金、再考虑自己的养老金。
家庭成熟期
是指孩子参加工作~自己退休 ,参考年龄应该是50~65岁左右,大约10~15年。
这个阶段家庭已达到稳定阶段,子女也已开始独立,家庭资产增加,负债基本处理完毕,生活压力减小。相对而言,此时期是人生中财富积累的高峰期也是财务上最轻松自由的时期。此时期的财务目标是巩固个人和家庭的资产,增强投资,考虑给孩子准备婚嫁金以及为自己规划退休养老生活。
退休期
是指自己退休以后,大约年龄是60以后,大约20~30年,甚至更长。在退休期中,家庭已经没有劳动性收入,家庭资产开始逐渐减少,这个阶段财务首要目标是保障家庭财产安全,合理安排各项开支,保证退休后的医疗费用、保健费用和各项生活费用,确保养老生活品质。
此时应倾向于稳健资产配置,在保障自己个人养老品质后 ,剩余的资产提前进行合理传承规划,避免各种风险因素造成不完整的传承。
在明确家庭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需求和特征之后,就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和需求,将家庭资产进行合理地配置,选择适合的资产类型及金融工具。
适合我们大多数人的配置方法应该是
标普家庭配置方法,它把家庭资产划分为4类资产,分设成相应的4个帐户,并按一定比例分配,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来分散风险,达到资产配置的平衡。这4个账户像桌子的4条腿,长久来看,少了任何一个就随时有倒下的风险。
流动性资产放入现金账户:
这个账户是用来解决我们日常要用的生活费的问题,包含购物旅游,休闲娱乐等费用。并且要预留出6~12个月的费用,防止突发事件。比如像我们现在正经历的新冠病毒疫情,几个月无法工作收入中断,这时如果预留出6个月生活费,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可配置的金融工具:银行活期储蓄、支付宝、微信钱包…方便灵活支取
保障资产配置杠杠账户:
这个账户平时看着没什么用,但到关键时刻,它能保障家庭成员发生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时,能有大额资金可用,有效解决问题。一般是以小博大,利用保险杠杆功能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 ,对于不确定会发生的事我们用杠杆来解决;对于确定发生的事我们用时间来处理。
金融工具是 :社保、保障类商业保险
稳健资产配置长期收益账户:
这个账户是解决我们肯定会要用的钱 ,也就是刚需的钱 ,比如说孩子的教育金、自己的养老金,做到专款专用,不能被其它需要所挪用。并且这个帐户要能做到安全、收益要稳定、要用的时候能保证有这笔钱。因为是长期的,所以我们要提早,用时间换空间。这也应对那句对于确定会发生的事,比如说孩子的教育金自己的养老金 ,这些确定会要用的钱,我们可以用时间来处理。
金融工具:债券、信托、理财类保险
…
投资资产配置投资账户:
最后这个账户也是我们所有人都热衷追求的账户 ,它是可以让我们的钱生钱的账户 ,也是我们家庭富裕程度的关键。如果我们把其它三个帐户合理配置好了 ,我们剩余的钱都可以放到这个账户。但是投资就会有风险,并且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有可能我们所投入的本金会翻几翻,也有可能会归零,如果前面三个帐户安排好了 ,这个帐户赚了为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 ,亏了也不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投资时的心态也是大不一样,更坦然淡定,胜在从容嘛!
我们前面故事里的45岁的李先生其实当时他这个帐户是达到60%的,房产投资大大获利,弥补覆盖了股市的亏损,更没有影响家庭正常生活水平。
金融工具:理财产品、股票、基金、房产、股权、企业……
我们了解了家庭生命周期各个不同时期的特点,结合资产配置的基本方法,对于我们精准找到客户,以及面谈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客户,应该如何给予合理的配置建议 ,起到关键的作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配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年龄增长、资产状况的变化,各项资产的配置比例也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刚工作时,只有现金资产和保障资产。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积累到第一桶金,希望挣钱的速度能更快些,于是选择激进的投资方式,开始增持投资性资产。当组建了家庭,需要稳健增值的资产配置来实现子女教育和未来养老两大刚性需求。当完成了财富积累,保全和传承就成为首要目标。
无论是高净值人士,还是中产和大众,随着年龄的增加,稳健资产占比都在不断攀升。也就是要结合家庭生命周期进行合理配置,满足不同阶段的财务目标。
保险做为金融工具贯穿到家庭的各个生命周期,做为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具备风险保障及长期收益、税务筹划、资产传承的功能,为家庭资产搭建有效的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