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妈妈翻孩子书包的视频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书包里几乎没有一本完好的书,它们都卷得不成样子了。作业本更是一张一张地散落在书包里。
就在这堆凌乱的“纸片”中,母亲竟然发现一本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目标是清华和北大”。
这可把这位妈妈给气笑了,立刻嘲笑起了自己的儿子:
“你平时那么不听话,目标还这么远大,我简直不敢相信。你要是能考上清华北大,你老娘我就围着镇子裸奔一圈。”
没想到就是这段话,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自己曾有过“同款”父母。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恰当地捧场,可以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这些父母常说的话,你是否听过:
你看看xxx成绩有多好,你有人家的十分之一我就谢天谢地了!
就你还想干xxx?我看算了吧,你就是三分钟热度!
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好!你说你还能干嘛!
这种“打击式教育”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让他们一蹶不振。
“小包总”杨烁曾经在《爸爸去哪儿》里和儿子杨雨辰的相处片段,就唤起了很多人的童年阴影。
节目一开始,是大家熟悉的选房子的环节。
杨雨辰选了自己的幸运数字5,也因为这次选择,他迎来了一场噩梦。
因为杨雨辰选的房子是全部房子里最烂的一个,杨烁就开始把所有的辛苦都归结于杨雨辰身上。
因为那个房子海拔很高,路途也很远,杨雨辰在走过去的路上显得不是很舒服。
但杨烁视若无睹,“我不管他,他自己选的。”
他一遍一遍地提醒杨雨辰,现在遭受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的错误选择,甚至还对杨雨辰冷嘲热讽:“5不是你的幸运数字吗?”
当不哭不闹的杨雨辰终于走到房子的时候,杨烁并没有肯定和捧场,反而又是对他一顿打击。
我们无法想象此刻沉默的杨雨辰,遭受着多么大的打击,他是否也曾因为父亲,而对自己产生怀疑。
作为孩子的父亲,没有在该给孩子鼓励的时候鼓励,也没有在孩子成功的时候给予肯定。
杨烁到底做了什么呢?
他只是在孩子走不动时,用语言发泄自己的情绪,甚至在儿子走路姿势“不达标”的时候,要求孩子原路返回,再走一遍。
面对大家对他“打击式教育”的质疑,他痛心疾首地觉得,是大家不了解自己对孩子的一片苦心。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说过:“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杨雨辰最终变成什么样了呢?他在父亲这样的打击中变得唯唯诺诺,越来越没有自信……
打击就是打击,“打击式教育”只是为父母自己披上了一层体面的伪装,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不恰当行为找一个合理化的借口。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肯定,鼓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语言,它像一束光,能够照亮心中的每一个角落,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满足与心理安慰。
颜如晶曾说过一句话:“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
很多时候,能够一直以来支撑孩子保持兴趣的人,就是父母。父母的捧场,能够给予孩子最大的自信和底气。
小云是一个9岁的孩子,她的家庭很普通,父母是卖猪肉的。
小云在父母忙碌的时候,会自己看看手机,读读书。
有一天,小云无意间看到了别人跳芭蕾舞的视频,她一下子就被视频中的女孩给吸引了。
她开始模仿起了视频中的动作,还给每一个动作都编了名字,日复一日地开始练了起来。
小云在猪肉店练习芭蕾不仅引起了小云母亲的注意,也很快吸引了来买猪肉的邻里们,他们有时会驻足观看,有时会指指点点。
有些父母面对这样的情况,会觉得丢脸,甚至打击孩子,让她不要丢人现眼。
但是,小云妈妈没有。
她会在切肉的时候,帮女儿喊拍子;父亲会帮女儿用自己的双手搭起一间练功房......
父母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女儿的兴趣捧场,给予孩子最大的肯定。
最终,小云实现了自己的小小梦想,来到了央视的大舞台。
看得见孩子身上的优点的父母,懂得肯定、鼓舞和赞美孩子的父母,才能让孩子增强信心和实现自我价值,他们才会越来越优秀!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聪明的父母,一定懂得拿捏赞扬的尺度。”
捧场,是讲究度的,一定过度,不仅不能将孩子推向更好的未来,反而会得到反作用。
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和勇敢,他们都希望让夸奖和赞美成为孩子生命中最亮的光。
于是,“你真棒”、“你可以的”等成为了很多父母的口头禅。
但最后,我们其实发现过度的夸奖不但没有让孩子勇敢,反而对自己不努力得来的成果而沾沾自喜,甚至学会了伪装自己。
微博曾经有一个热议的话题有723.7万的阅读量,就是#过度称赞孩子会有弊端吗#
如何正确地、适度地夸奖和肯定孩子,是每一个父母都想知道的。
“江郎才尽”的故事人人知晓,现代版的“江郎才尽”也时刻都在上演,很多所谓的神童、天才都在赞美声中成长,长大后却消声觅迹了,这都是“过度赞美”的锅!
卡尔威特是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他的一生有很多惊人的成就。
在卡尔威特小的时候,卡尔父亲会根据卡尔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程度的表扬和肯定,但不会对他过多表扬,为的就是不让卡尔过于自满。
甚至,他不允许旁人过度地表扬卡尔。每当别人要表扬卡尔的时候,他都会支走卡尔,不让他听到这些一味的赞扬。
卡尔父亲说:“知识能博得人们的赞赏,但稍受表扬就忘乎所以的人更是愚蠢的。”
过度的捧场会扭曲孩子的行为动机。
他们会变成一个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做每件事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只有目的性,并没有真正享受。这就失去了意义。
做一个懂得适度捧场的父母,是孩子的一生之幸。学会给孩子“捧场”,孩子才会“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