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杯咖啡的钱+3小时的时光=不被宇宙的风随便吹倒的定力
时间:2021年5月9日下午1:30到4:30
地点:天一古轩
带领人:琴娜(线下)方科(线上)
记录整理:如鹏
照片:EMA、阿毛
计时:剑英
场地后勤:方科
参加人员:徐琴娜、阿毛、剑英、方科、施与、April、Lynn、Bill、Ema、如鹏【10人】。
暖身活动【沙丁鱼群】
1.弄堂游戏
2.分享感受
April:游戏开始阶段很迷惘,老是被人甩开。进入状态后,感觉游戏中互动像触碰婴儿皮肤般亲密。
剑英:开始阶段就以为幸运找对了人,而且至始至终相信自己的判断,虽然感觉周围没人,但也坚持了。
方科:开始前有预感自己是鱼王,被人触摸有点痒,但是被人家很快找到的感觉很神奇。而对于三条迟迟不来的鱼也是无能为力。
Ema: 开始阶段也是很蒙圈,也一直被人甩手中。过程中遇到举手的一位,就相信她是鱼王了。
阿毛:也庆幸自己这么容易就找到鱼王。由于不能用语言沟通,就一直到处帮忙捞人。虽然好心,但看见红衣服的一位,一直抓她过来一直被她甩开也就无奈了。
如鹏:我们在外围是保护大家,但见大家迟迟未成团,很想告知对方,或上去推一把。
Lynn:玩前没想这么多,被甩手好几次后,也被现场告知要走反方向,就意外的遇见了举手的鱼王,还是很幸运的。
施与:遇到两次被甩开,第三次遇到有孩子一起围绕的一方,但是感觉身边没人也怀疑过,就毅然再次寻找,相信心中的力量。
BILL:虽然只是旁观者,但感觉游戏中鱼王做得很到位,能以吸引小鱼为目标。
总结:做和说?我们以为的一定是对的吗?鱼王的角色意识?带领和跟随?
琴娜领读
29期的书目由群里玉米妈妈推荐。
英国的作家,以尊重为前提,着重培养亲子关系,所以很多读者说读了这本书感觉做了一次心理光片。读的过程中会联想到一些小时候的经历,遇到问题反应的情绪也时常被小时候的情景触发。
最近读了英国精神分析领域的专家温尼科特的书籍:分享三个观点。
1. 抱持
表现好,认可;受到挫折,提供支持。父母要成为一个外部容器,让孩子内化,然后形成他的高自我稳定性。
2.good enough mother。
不做满分父母,只做及格60分父母就行。
3.精神分析学=育儿学。
这个学说的观点讲述如何育儿:需要一个不会报复的人,以滋养出这种感觉:世界准备好接纳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团队共读
1.分组选择1个章节进行25分钟的安静阅读。
2.抽到同一个章节的伙伴,进行每人3分钟的观点小组内互相分享。
3.每个团队1人代表作5分钟的团队表述。
第一组(琴娜和如鹏)阅读第一章<亲子教养的传承>
分享徐老师对本章节不同的观点:1.爱你的人不总是喜欢你。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也有可能被情绪所左右,可能因为自身不幸的经历,会厌恶嫉妒自己的孩子。2.父爱缺失不仅仅只是“丧偶式”教育,还有不积极回应、无有效陪伴等。3.触碰是很神奇的感觉,有语言无法企及的魔力,包括一个拥抱、一次亲吻、一次抚摸,都可以拉近人与人的关系,解决纷争和裂痕。文中理想的家育应该是:家人都把你当成独特的、有价值的个体看待,给你无条件的爱,也给你足够的正面关注,你们全家关系融洽,那么你会获得一份培养正面关系的蓝图。长大长人的你也有信心可以为家庭和社区做出贡献。还有就是不管儿时的经历多少糟糕,但在育儿路上要先释怀暗藏心底的悲伤,才能释放内心的爱。
第二组(阿毛和April)阅读第二章<孩子的成长环境>
父母离异固然不好,但关系融洽的系统结构对孩子来说才至关重要。因为除了亲密的家庭关系,还有学校、孩子间友谊和他们吸收的文化也组成了孩子成长的环境。世上没有完美的家庭,但陪伴永远是孩子成长的养分。所以在家庭关系中,父母之间不要相互诋毁,纠纷,总强调对方的缺点。在家庭争论中,要讲究方法,不要在解决问题时总强调对错和输赢,要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用“你陈述句”。也不要只抱怨,需要开诚布公地表达你的感受以及需求,将有助于双方有效沟通。
第三组(方科和BILL)阅读第三章<回应孩子的感受>
有效倾听,并回应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呈现不正当行为时,要关注“冰山理论”,寻找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探寻过程其实就是被接纳和包容的过程。如果破坏了关系,也要及时修复。情绪无好坏之分,只有被接纳,一个人才对万事万物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去感受,而不是去处理,因为各种情绪是生命本来的样子,所以接纳孩子,谈论他的感受才能与他产生共鸣。我们还需关注孩子是否快乐。我觉得修炼自己就是把童心童真捡回来。
第四组(Lynn)阅读第四章<最初的孕育>
人不必追求不可能的完美,怀孕与亲子教养并不是你要完成的“工作项目”。通常怀孕不是计划好的,创造人是爱的结晶。通常被爱包围的人就不会有产后抑郁的问题。举个自己的例子:当我生完孩子,一群人围上来不是先看孩子而是关心我,就让我动容,那刻的感受非常有温度。
第五组(施与和剑英)阅读第五章<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
亲子关系回归到婴儿时刻,在婴儿时期一直有被关注,从小在爱中长大的,亲子关系融洽的孩子,长大后对朋友、同事也会表现出容易付出感情。书中回答了很多问题。比如如今为什么孩子会沉迷手机?因为内心空虚没被关注和满足,加上父母也爱看手机也会影响到孩子各方面。还有为什么孩子会喜欢黏人?对父母和直系亲属的喜爱胜过照顾者,是自然现象,我们需要帮孩子度过每个阶段,满足他在那阶段的人际关系需求。还有孩子的情绪是为了引起关注,被看见。总结本章就是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有时听话的孩子只为了归属感,但也会失去自我的判断力。
第六组(Ema)阅读第六章<所有的行为是沟通>
这章是我看过很喜欢的一章,很多小技巧在摘录,觉得看书是反省的过程。文中提到的“先考虑当下可行的状况,别想未来可能发生什么”。这句话联想到现实中,虽然我不是位焦虑的妈妈,但时常被身边环境带动有所忧虑。打算考虑每天作个育儿打卡日记。举例女儿分床睡的经历,开始分床睡阶段,女儿还夜里爬过来睡觉造成自己睡眠不足,出差率又高,情绪就不稳定。在即将接纳女儿分不了床的真实后,宝爸提出再给两周时间看看。乘着自己出差那几天,果敢坚持了下来,发现女儿能独立睡觉,给了大大的拥抱和鼓励。
这个过程,我们每一个仿佛又一次地阅读了这本书,不是说好的书要读21遍吗?【咱们两周前,线下阅读的体验仿佛又被带了回来】
整体感觉
1.对这本书,说1个词,1句话。
2.金句赠送。
3.感受分享。
琴娜:关系,还是关系。自己只是孩子成长环境的一部分。
方科:关系是可以修复的,信任是基础。
阿毛:对离婚这种现象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更加科学地去看待。
剑英:镜子理论,孩子是自身的行为的反射。
如鹏:育儿路上先修心,再修炼沟通技巧。
Ema:要开启自我对话,每次情绪过后,要挖掘自己内心的深处。并当下及时按下暂停键。
April:此书是心理学家写的,先被感受,再做沟通。童年是折射点。
施与:不接受的点就是自己不能接受自己。自己爱干净,但因为自己做不动太完美,就把意愿强加给孩子身上。
Bill:自己给孩子的情绪解读很有效,以前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现在会接受孩子感受,引导孩子去发泄情绪。
Lynn:比较在意的点就是理解自己心理的感受,在影响孩子。
总结致谢
阿毛:感谢奶宝的日签,太美,太有能量。28天的准时出现 。
April:谢谢BILL,拉我入群。
剑英:奶宝的爱,感谢。谢谢沙龙给到我的疗愈。
施与:感谢聚集在一起的场域。
Lynn:谢谢娜姐,咱们这个沙龙,线上线下都是能量满满的。
Ema:感谢如鹏,呼唤着读书会,自己也融入了读书会中,一开始是带着怀疑来的,但是进来后,发现自己被洗礼,线上流水坪中就有很大的提升,育儿日记开始写了起来。
如鹏:感谢我自己。
琴娜:感谢如鹏,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你特别重要,也吸引了BILL来。
方科:感谢核心团队一直推着往前走,感谢 5位新来的伙伴,新的血液让我们的沙龙不一样。
Bill:谢谢春亚老师,引荐我进来,我今天又带着伙伴来,读下来,自己对育儿也更有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