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0天读书33本计划的第8天,已读完三本书,其中珍妮·苏克的《我想看到的世界》和J·D万斯的《乡下人的悲歌》都是自传体的书,读起来很快,都只花了一天就读完了,而采铜的《精进》读了6天才读完。
在这8天里,每天阅读使我觉得很开心,不过要写起读书笔记来,就是一个很头疼的事了,每天的读书日记也都是随感而写,怕写是因为长久以来读书只读,感悟很少,那就是思考很少,一个字“懒”!
《我想看到的世界》珍妮·苏克
我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被这本书的作者所吸引,珍妮·苏克,韩裔美国人,37岁成为哈佛法学院终身教授,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女性,一位美丽的知性偶像。更被作者的序言所吸引——活出生命的所有可能。
这是一本介绍作者人生经历的书,读起来很顺畅,大概三个小时就能看完(可能因为我看书比较慢),本书分为四个部分:1.流放的移民;2.成长的烦恼;3通往自由;4.在哈佛。
珍妮·苏克,她热爱音乐,热爱文学,会弹钢琴,会拉小提琴,热爱芭蕾舞,她在耶鲁读的本科,在牛津读的研究生、博士,后来发现自己的真正喜爱的法学,又去了哈佛攻读法学博士,真是开挂一样的人生啊!珍妮把去了耶鲁以后的日子称之为 通往自由,因为在初中时自己热爱的芭蕾舞,被父母以耽误学业为由而中断学习,高中因为沉浸于悲伤也没有好好读书,只是沉浸于自己热爱的读书中。而在耶鲁,她找到了那种自由,她说 自由是人生的基石。后来也是因为热爱,她当了哈佛法学院的教授,她真的活出了生命的所有可能。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是没有她的家庭,她不可能获得她想要的人生,她的父母都是高知识分子,对于她的学业给予最大的支持与帮助;她的热爱给予了她想看到的世界,她的热爱给予了她自由!
在本书中,珍妮也提到了写作的重要性,她说:
写作是学习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一个只发生在学习之后的某项任务。
写作,是你我都需要的技能,写作帮助我们成长。
希望我们都能够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看到自己想看的世界。
《乡下人的悲歌》
作者J.D.万斯,一个在底层社会挣扎前行的普通人,他以乡下人的眼光来审视为何底层人民很难跻身中产阶级,他说,
想让人们知道那种对自己濒临放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以及为什么会有人放弃自己。我想让人们了解穷人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精神和物质上的贫穷会对穷人家的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影响。
这是一部生动的回忆录,但又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艰难之感。作为一个生活在贫穷地区的少年,经历着痛苦的生活,父亲放弃了对他的抚养权,他跟着母亲,忍受着母亲不停的更换男朋友,忍受着母亲和继父的争吵打骂,他的生活也跟着颠沛流离,从小学到初中,几乎每年都在换新的学校,他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要不是来自于外祖父母的持续的稳定的爱与支持,他也可能会沦落为那个底层社会的一份子:逃避、酗酒、吸毒、贫穷,他成功了,这种成功并不是什么伟大的成就,正如他所说,
并不是因为我取得了什么不平凡的成就,而是因为我做的事虽然非常平凡,但大多数像我那样长大的孩子都做不到。
看完本书,很是感慨,虽然中国的乡村和美国乡村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寒门出贵子是一样的艰难,只有极少数能完成逆袭,大多数的人会沿袭上一辈的生活,一样的生活方式,一样的思维方式。作者万斯眼里,穷人与富人的差别,不只是生活方式,居住环境,行为方式的不同,更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万斯小时候一直生活在争吵打骂的家庭环境里,以至于长大了见了女友的家庭和睦相处,没人打骂争吵,竟然惊奇原来还有这样的相处模式。万斯去了海军陆战队之后,才知道有一种做事方式叫做 全力以赴,才知道有一种生活方式就做自律,也正是部队里养成的好习惯,让他得以在一年半的时间从俄亥俄州立大学以优异的成绩双学位毕业,然后进入耶鲁读法律。
这本书很值得一看,虽然我的读后感总是写的不怎么样。
《精进》作者采铜
这本书花的时间很长才看完,因为这是一本教你怎样变得很厉害的书,书中给出很多很好的建议,这本书和笑来老师的很多观点不谋而合,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一本看了就能变得很厉害的书,是一本需要持续践行,用行动来看的书。
这本书为大家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也是作者自己信奉和践行的准则。看完这本书更让我觉得:懒惰的人各有各的借口,而精进的人都有相同的法则。
践行能帮助我们日益精进的法则,努力走在日益精进的路上。
接下来正在看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和武志红老师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预计23号前读完,希望自己的下一篇周记会好一些,加油(^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