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这是一本类似于《东京根岸下町职人生活》的书。在没有拿到本书前因为工作关系读到的片段又是书的第六章关于“阿尔比费拉鸡”菜谱的那一节,它更坚定了我关于这是一本呈现西方匠人精神的书的判断。
理查德·桑内特的《匠人》,当然不是如我所臆想的一本书。这是一本试图抹去东西方文化隔阂来探讨匠艺和怎样成就一位匠人的说理书,所以,读起来比较吃力。读通本书已然费力,理查德·桑内特不愧为当代顶尖的公共知识分子,总是喜欢纲举目张——纲指的是他的书写,目则是由他的书写拖拽出来的一大批有意思的书籍,什么萨德诺的《手之道》、詹姆斯·W·P坎贝尔和威尔·普莱斯主编的《砖块的世界史》以及希拉·黑尔《失去语言的人》等等,每一本都有着极富诱惑力的书名,挠得人心里痒痒得下定决心:读完《匠人》就是《匠人》中提到的这些有着“香艳”书名的书籍了。除此而外,一旦打开《匠人》我认命一般地顺着理查德·桑内特“修建”起来的阅读梯子努力地一章一节往上爬,却总是遇到迫使我必须停顿下来的专业术语,什么失用症、认知失调、经验的匠艺、焦点意识等等。丢下《匠人》去查阅我不懂或者不能确定的专业术语的次数多了,不禁埋怨起本书的作者:你好好地说匠人精神的由来、怎么会缺失和如何召回就是了,何必去扯这些医学、心理学知识?只有费劲地读完《匠人》才会明白理查德·桑内特的匠心:由古及今地盘桓于匠人的天地里,这位世界顶尖的公共知识分子想要给我们这样一个答案:匠人虽非天成却一定与天赋息息相关。
有没有人因此哑然失笑?只听说过成就一位哲学家、音乐家、科学家、教育家需要天赋,做砖的、做摆件的、厨娘、维修工也需要天赋?我也是读完了《匠人》在没事的时候将它翻来翻去了好几天,才接受这样的结论,也是因为理查德·桑内特理说得充分,从每一个人手、手臂、身体能力的差异到人的焦点注意能力、对具体事物认知能力等等能力的差异,通过做一块砖、做一把提琴、做一台手术、设计一栋房子等等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匠人的手艺担得起“匠艺”这个简称。而要让自己做的砖、做的提琴、作者手术、造的房子成为艺术,与自己对手艺的专注度密不可分。要让一个匠人对自己的职业时刻、长时间地保持高度的专注、理查德·桑内特认为,与这个人与这一行业的天然亲和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理查德·桑内特在这本书的起始段落,曾经探讨过匠人的手艺是怎么会渐渐消失的,在他看来,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无疑是罪魁祸首。在阐述过人们何以更青睐有缺陷的手工制品而不是整齐无表面错漏的机器产品后,理查德·桑内特完全可以如读者所希望的那样在一声声唏嘘、怨恨声中抱怨匠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他不愿意自己的书里只有哀叹没有建设,他用自己广博的知识证明了匠人并不是被机器打败的,而是我们没有厘清匠人的社会价值以及成为匠人的人的必要条件,才是匠人越来越式微了。
当下的社会正在呼吁匠人精神。与其凭空喊喊口号,不如认真读读理查德·桑内特的《匠人》,让教育系统在为各行各业挑选、培养匠人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是的,挑选在前培养在后。理查德·桑内特表示,你适合做砖块还是适合做小提琴,天赋早已设定。如若阴差阳错,你在从事职业的时候起码关注度不会持久,那么,你距离匠人、匠艺就会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