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对专题编辑的公开要求是这样子的:
按以上要求,简书招聘的大概是清洁工。
什么是一个好编辑的核心能力?
最好的编辑当然要慧眼识珠,能挖掘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次一等的,要有能力发掘出叫座的作品。
那么发掘到叫好的作品算不算?不算。
有人说,很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也不叫座。你错了,诺贝尔获奖作品一定是叫座的,评委会不可能关注到只卖出几千本的作品。它的“不叫座”,只是相对于百万畅销书而言。
我看了看简书的官方专题,大部分专题文章的阅读量都只有两位数,甚至个位数。作为一个局外人,也觉得好尴尬啊。当年的清韵书院,号称网上最冷清的论坛,点击率似乎也不止于此。但清韵是什么地方?高端写手的小圈子,没底气的作者进去,会有种下里巴人踏入高级酒会,被人用奇怪的眼神打量的不自在。
清韵后来倒了。虽然倒了,但客观地说,清韵帖子的质量,不错。
网络上99%的文字都是垃圾,编辑是干什么用的?就是从垃圾堆里捡出那百分之一的金子。金子一定会发光的,阅读只有个位或两位数的文章,不是金子。你也许说,它们只是暂时被埋没,迟早会发光的。对不起,在互联网上没有“迟早”两字,版块这么大的流量,几个小时不到,它们就被冲到下游去,永久地埋葬了。没有人会再看到这些文章。
为什么这些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文字,可以出现在简书的专题上?当然是编辑的问题。
编辑没有眼光,没有认真审稿,没有……工资。
我听说简书的专题编辑是免费服务的,相当于义工。简书招聘编辑的最后一个要求是热爱简书。热爱首先要有兴趣,每天面对几百篇投稿,其中99%是垃圾,而且你不得不一一审看,如果你还能兴趣盎然,那一定是超人,如果你还能热爱,那一定是变态。
所以也不是编辑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简书的问题。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行得通吗?
简书好像刚刚获得了几千万的融资,应该不差钱,我想不通,为什么在最该花钱的地方吝啬?
一个合格的编辑,应该让审过的稿子保持三位数以上的阅读量,不是每一篇,人总有看走眼的时候,但至少是大部分。你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就严格把关,宁缺毋滥。可能这会打击一部分作者的创作热情,但一个垃圾场是留不住读者的,因为读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垃圾堆里挑拣金子。而好的作者最怕泥沙俱下,自己被淹没在垃圾的海洋里。
结果是三输:编辑没热情干活,混日子。好作者没有信心,留不住。读者们没有兴趣,离开。
解决方案很简单,经济奖励。
通过的稿件给予作者稿费,视作品质量和热度分档,即便最低档只有10块钱,其精神鼓励也不可估量。这样作者就算经常被拒稿,也不会轻易放弃。
发掘出热点文章的编辑给予奖励,相应的,若专题内点击数不高的稿子出现比例较高,编辑需调整,淘汰,以免影响专题乃至简书整体的运营。
简叔,简书真的要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