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成绩了,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报志愿。
有人说,报考学校和专业没有那么重要,毕竟四年之后,你会发现读大学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城市玩英雄联盟。
但是,这四年的大学时光是人生非常重要的时段,也是非常宝贵的经历,你经历的事情,见过的人,都将会在未来打上不可磨灭的烙印,所以何去何从,还是应该慎重考虑。
关于报考志愿,我觉得应该考虑如下三个方面:
一、选择什么城市?
关于去什么城市读大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我想起我们高中毕业十年聚会时候的情景。好多同学说,我真后悔,出生在河北,上大学还选择了一所河北的学校,大学四年开学放假甚至都没有坐过火车,没有体验过春运火车,真的是一生的遗憾。毕业又回家工作,以后恐怕一辈子也离不开河北了。要是有机会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肯定要选择一个远一点的南方城市。
周围的人一片嘘声,另一个同学说,如果你经历过在火车上站二十几个小时的春运,你恐怕就不会这么说了,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饿的想吃碗泡面都不敢离开自己站着的位置,因为怕挤不回来,十来个小时憋着不敢上厕所,简直像地狱一样。那时候就觉得爸妈管的太多,所以好不容易能够上大学了,想离他们远远的,这样我就自由了。毕业这么多年,一直在外面飘着,其实有多少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其实,去哪上大学没有什么标准,也没有什么模板,可能选择去哪个城市都不能保证不后悔,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出选择,我们大概会遇到这么几种情况:
(1)自己向往的城市,家人同意也支持,所考的分数在这个城市也能上一个很好的学校,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2)按照学校选择城市,这个城市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
(3)不考虑学校,就想去远离家乡的城市,呼吸一下外面的自由空气,不再被父母的高压所控制。
(4)接受调剂,退而求其次只能去选无可选的城市。但是这种情况下,也不要悲观,依然可以通过考研再次选择新的城市。
我觉得大学四年相对自由,可以在分数许可、家长同意、自己喜欢的前提下,考虑外省的学校,一方面锻炼自己独自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能总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外面的世界精不精彩,得自己去看看才知道。
但是不要因为跟父母赌气,认为选择的学校越远越好、越偏越好,儿行千里母担忧,你走的越远,父母的担忧越重,寒暑假的旅途劳累也会让你疲惫不堪。选择城市要量力而行,在自己和家人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无论我们属于这几种情况中的哪一种,我们都要慎重选择,毕竟大学四年生活的城市,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城市,甚至可以称为第二故乡,大学毕业留在这个城市工作的可能性也比较大,积累的人脉资源最多,所以不能等闲视之。比如在同等分数的要求下,你既可以选择上海的学校,也可以选择北京的学校,如果一开始就不愿意留在上海工作,而想留在北京工作,那么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就要掂量好。
二、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
分数较高,那么就不会纠结于学校还是专业,当然是选择理想学校的理想专业。但是如果成绩不太高,选择好一点的学校,就选不了太好的专业,要想上好的专业,那么就要选名气稍微差一点的学校。
我个人觉得,如果你有比较想学的专业,想在这个领域进一步深造,不妨报考该专业比较过硬的学校,一方面在业内比较认可,就业有保障;另一方面为读研究生打下专业基础。比如你想学材料专业,分数够不上天大、北航、浙大,你可以考虑天津工业大学。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但是有比较想去的学校,那么也可以在服从调剂的情况下,先报上这个学校再说。有的同学说,先去学校再说,至于专业,不喜欢可以再换。但是,大家要注意,哪怕你再不喜欢这个专业,如果你想换其他的专业,成绩靠前是必须具备的。所以必须耐着性子熬过大一,保证成绩,才可以去自己想学的专业。
三、报考什么样的专业?
有时候,高考报考专业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就像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我们往往都会觉得自己选的专业不好,经常吐槽,觉得别人学的专业好,其实是我们没有深入进去,站着隔岸观火,看的都是表象,可能让你学这个专业的时候,你也会觉得很无聊。
那么我们选专业,考虑哪些方面呢?
一是考虑就业。我们上大学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就业,所以很多人往往报考眼下比较热门的专业,这样可能会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家扎堆,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人员过剩,造成就业压力;二是四年之后该专业不再热门。所以,我觉得在考虑就业方面,不妨把眼光放的长远一点,了解一下国家、社会的发展趋势,研究一下战略行业,做好选择。
二是考虑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专业,我们才会有动力去克服学习的困难,正所谓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我们要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有一个真切的认知,分析一下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特长,考虑清楚对于什么样的工作自己能够做好,从而选择恰当的专业。
三是考虑分数。我们报考志愿的原则是不浪费分数,也就是说所选的专业要跟分数相匹配。如果选择的专业远远低于自己的高考分数,会造成分数浪费,毕竟每一分都是自己辛苦得来的;如果选择专业分数过高,又会望尘莫及,打击自信心,留下遗憾。所以,我们要精心研究比选想报考专业近几年的录取分数,找出规律作为参考,结合该专业在本省的招考人数加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