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着轻拍弟弟入睡,头枕下哥哥的小手在悉悉索索摸索。
“哈哈,妈妈,又被我逮着手机了,你怎么总是要我提醒呢~”
然后,我故作不小心又一次忘记的样子,
看着小家伙麻利地下床帮忙把手机送出卧室,还要道声“谢谢一仔监督哈”来掩饰自己的不好意思。
这是回家戒掉手机的第七天,而七天前的夜晚大多是这样子的——
“睡不睡!你睡不睡!?不睡妈妈睡了哈!”
这个时候的我已经非常焦躁了,陷入全世界都坏了我好事的崩溃抓狂中~
一顿坏脾气发泄后,躲到被窝里装睡,捂着头是因为被窝里还有手机在召唤我。
然而情况往往会变得更糟糕,孩子们好像都有特异功能,可以感知到妈妈是不是真的入睡状态,在旁边一直来回扭动着。
被窝里偷看手机的我,只盼望着外边没有动静,可以自由呼吸地看会手机,而被窝里的时间却滴滴答答地过着。。。
除了哄睡时光,还有家里的爸爸喜欢抱着手机大便半小时,以及我常常不能理解“为什么你们就不能自己乖乖看会书!!!”而一一,也开始依赖上手机里的各种图片,游戏。相信很多家庭都有类似的情况,以下分享我家的治疗攻略——
七天来整体疗效不错,虽然有时候会忍不住把手机带入卧室藏于枕头下,期盼孩子睡熟后有机会再犯,但大多时候已经快要忘记它的存在。收获了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一个个时间过得飞快的夜晚:
01
不要一个人战斗,和家庭成员一起挑战瘾症
发现问题后,我、爸爸、一仔三方会议,制定游戏规则:
打个赌,每天回家后手机都存放门厅,戒掉手机。一一把这当作又一个刺激游戏,参与性很高。因为是和孩子的约定,作为机智的大人的我内心马上就意识到:“反正腾出机会也不能看手机了!”
有了这个心理预期后,内心会平和许多。
比如夜晚哄睡催眠曲唱得更舒缓温柔了,孩子们明显入睡得更快。很多时候唱着催眠曲的我把自己也很快给催眠过去。
最不济就像开头的场景,一一也会像个侦察兵检视入睡情况。
又比如,我和一一会密切关注爸爸最容易犯瘾的关键活动,“去,爸爸带手机去厕所了!”,然后就听到洗手间传来缴械投降的惨叫。据不完全统计,爸爸的大便用时显著下降。
02
找到手机瘾症症结
每个人的手机瘾源都不尽相同,有把手机当作主要阅读载体的,有需要靠手机播放音乐调节睡眠的,当然更多的是沉溺在微信、知乎等连接平台与外界建立连接,或发现好玩的动态,或宣泄交流。
对症下药是总方针,前者可以选择kindle,纸质书籍,蓝牙音响等替代物,而后者则需要分析清楚真正的需求。比如我,打开手机的第一动机往往是微信,聊天和朋友圈两tab来回切换,及时地寻找新鲜的刺激动态。平时也喜欢通过发些朋友圈动态刷存在感,寻求生活方式的认同。最药到病除的,当然是剖清楚自己发圈的目的,一旦有寻求认同的苗头就选择收手。
另外,一般朋友圈动态发出几小时内反馈率最高,因此尽量避免下午偏晚发圈以减少晚上查看反馈的动力。
03
开发各种全员游戏
原来认为少了手机pad护身,带孩子玩得一定会枯燥很多。
而现实是,没有了第三者,大人和孩子互相陪伴得更投入。晚上是一般是这样子过的~
也会有些相对静态的游戏,比如,原来读书会推荐的一个很棒的语文游戏,最近才有机会想起来实施。对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应该也会很有帮助,孩子们也特别喜欢。非常推荐:
爸爸,妈妈各说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词,一一组句子或故事,因此产生了很多笑到肚子疼的经典画面,也应该会成为孩子心底很美的记忆:
爸爸妈妈:船,野餐
一一:有一天,我划着小船去野餐,要吃苹果的时候就在水里洗一下;
爸爸妈妈:热气球,老爷爷
有一天,老爷爷在放着热气球,被气球带上了天
爸爸妈妈:平板电脑,衣柜
有一天,我在衣柜里放了平板电脑,结果我找不到了。后来用望远镜找到了它;
爸爸妈妈:战斗机,指甲剪
一一:有一天,指甲剪剪断了我的战斗机背部
爸爸妈妈:美国战斗机,餐桌
一一:美国的战斗机特别厉害,居然停在了餐桌上!
爸爸妈妈:照片,雪山
一一:有一天我爬雪山的时候照了一张照片
爸爸妈妈:冰箱,大象
一一:有一天,大象在冰箱里面口渴了,它就在冰箱里找到了一瓶水喝。
爸爸妈妈:电影院,自行车
一一:有一天,我骑着自行车去电影院看电影,结果到的时候电影都结束了。下次应该坐快快车去。
......诸如此类,欢乐多多。
04
一起看书
要说和手机断舍离后,更大的收获应该是他们可以自己乖乖看会书了。原来我还会给自己拿手机找正面借口,“我要听书啊~”“我要看文章充实自己啊~”
因为有了“反正不能看手机”的前提,我也只好开始打书桌上的书的主意了。
“为什么你们不可以自己乖乖看会书?”的疑问句,也被“为什么我们不一起看会书呢?”的设问句代替。几个人一起盘腿坐在床上,各自拿着看得懂的书看着。时不时还能听到哥哥一本正经纠正发着乱七八糟读音的弟弟,“不是7,8,9,哎呀哥哥来给你讲好了。”
一个疗程下来,陪伴的时光充实很多。但也会出现半夜醒来抓心的痒,甚至失眠到偷拿手机看几眼。这个时候可以选择适当原谅自己,习惯建立初期,再犯的罪恶感太重反而容易绷太紧而破罐子破摔。慢慢体会到改变的充实和乐趣,把病态的状态比下去。
嗯,或许等疗效稳定下来后,可以考虑进入二期“戒朋友圈”疗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