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买不起粽子,只好抱一盒豆腐花回家。路上想起了小时候吃豆腐花的情景。
生活区里有一栋三层楼高的饭堂,最底层的楼梯口旁边有一档买豆腐花和其他豆制品的摊档。每到下课下班时间,那两夫妻就推着三轮车,载着两大桶热腾腾的豆腐花来了。那时候软妹币还很值钱,五毛钱就能买到一小碗热腾腾的豆腐花。妈妈们不许小孩乱买零食,但是买豆腐花的钱还是会给的。于是一到了下课时间,小摊档周围就堆满的小孩。
这些小孩里最多的就是脖子上挂着钥匙,鼻子上挂着鼻涕的三四年级小男生。递上五毛钱,叔叔就会用大勺子从桶里把豆腐花一片一片的盛满小碗,洒上白糖,插上透明的小勺子,递给满心期待的小男生。吃完豆腐花,男生们还会顺便在小档附近的水泥地上玩起拍贴纸之类的游戏。小女生也会来,但是大多乖乖的吃完就牵着手回家了。再小一点的孩子,会有妈妈或者奶奶带着来。大人帮忙捧着碗,把豆腐花吹凉了慢慢吃。不知道大人们是不喜欢甜腻腻的豆腐花呢,还是觉得在路边吃东西太有损形象了,从来都只会给孩子买一碗,等他们都吃不下了,才帮忙吃一下。
不过这些都是一般的客人,有时候还有一些“大款”客户来访。叔叔阿姨下了班,来小铺花两块钱买一大碗的豆腐花打包回家,有时候还会顺带买些豆腐。这个时候我就会眼睛直直的盯着叔叔满好一个方便面桶那么大的碗,心里想着总有一天我也要那么豪气的花两块钱买一大碗豆腐花,吃个爽!然后默默的舔著空碗里的糖粒,糖水早就喝完了。
有一天,又来了一个“大款”,还带着个“小大款”,就是那只姓董的家伙啦。这姐那时候就高人一个头,跳下老爸的自行车,拿着十块钱,用正宗的普通话说:“叔叔两块钱豆腐花,打包。”回想一下,当时的感觉就好像是见到了女神从干爹开的宝马里走出来(好吧,那是亲爹,我干爹),在无数屌丝的瞩目下,拿出黑金卡,包下了整家店。那时候我懂得了,人是有差距的。(虽然我不想这样抬高某人的身价,但是我要诚实)
再大一点,就不再去买豆腐花了,因为要存钱买更贵的小玩意。随便就能拿出两块钱的时候,也不想要吃一大碗的豆腐花了。然后小档不见了。至于女神,也沦为了和屌丝一起站在马路边吃两块钱一小碗的豆腐花的二货。而刚刚我才发现,其实一大碗的豆腐花一点都不好吃,因为白糖永远不够,没有了那种口口都能吃到白糖的爽快感。哈哈,这就叫回不去的青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