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系统分层架构,为了加速数据访问,会把最常访问的数据,放在缓存(cache)里,避免每次都去访问数据库。
操作系统,会有缓冲池(buffer pool)机制,避免每次访问磁盘,以加速数据的访问。
InnoDB缓冲池BufferPool
作用
- 内存中以页(page)为单位缓存磁盘数据,减少磁盘IO,提升访问速度
- 缓冲池大小默认128M,独立的MySQL服务器推荐设置缓冲池大小为总内存的80%。主要存储数据页、索引页更新缓冲(change buffer)等
预读
1. 什么是预读
磁盘读写,并不是按需读取,而是按页读取,一次至少读一页数据(一般是4K),如果未来要读取的数据就在页中,就能够省去后续的磁盘IO,提高效率。
2. 预读为什么有效?
数据访问,通常都遵循“集中读写”的原则,使用一些数据,大概率会使用附近的数据,这就是所谓的“局部性原理”,它表明提前加载是有效的,确实能够减少磁盘IO。
3. 按页(4K)读取,和InnoDB的缓冲池设计有啥关系?
- 磁盘访问按页读取能够提高性能,所以缓冲池一般也是按页缓存数据;
- 预读机制启示了我们,能把一些“可能要访问”的页提前加入缓冲池,避免未来的磁盘IO操作;
4. InnoDB是以什么算法,来管理这些缓冲页呢?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LRU(Least recently used)。
memcache,OS都会用LRU来进行页置换管理,但MySQL的玩法并不一样。
5. 传统的LRU是如何进行缓冲页管理?
最常见的玩法是,把入缓冲池的页放到LRU的头部,作为最近访问的元素,从而最晚被淘汰。这里又分两种情况:
1. 页已经在缓冲池里,那就只做“移至”LRU头部的动作,而没有页被淘汰;
2. 页不在缓冲池里,除了做“放入”LRU头部的动作,还要做“淘汰”LRU尾部页的动作;
传统的LRU缓冲池算法十分直观,OS,memcache等很多软件都在用,MySQL为啥这么矫情,不能直接用呢?
这里有两个问题:
1. 预读失效
2. 缓存池污染
6. 什么是预读失效?
由于预读(Read-Ahead),提前把页放入了缓冲池,但最终MySQL并没有从页中读取数据,称为预读失效。
7. 如何对预读失效进行优化?
要优化预读失效,思路是:
1. 让预读失效的页,停留在缓冲池LRU里的时间尽可能短;
2. 让真正被读取的页,才挪到缓冲池LRU的头部;
以保证,真正被读取的热数据留在缓冲池里的时间尽可能长。
具体方法是:
- 将LRU分为两个部分
新生代(new sublist)
老生代(old sublist) - 新老生代收尾相连,即:新生代的尾(tail)连接着老生代的头(head)
- 新页(例如被预读的页)加入缓存池时,只会加入到老生代的头部;
如果数据真正被读取(预读成功),才会加入到新生代的头部;
如果数据没有被读取,则会比新生代里的“热数据页”更早被淘汰出缓冲池;
8. 什么是MySQL缓冲池污染?
当某一个SQL语句,要批量扫描大量数据时,可能导致把缓冲池的所有页都替换出去,导致大量热数据被换出,MySQL性能急剧下降,这种情况叫缓冲池污染。
例如,有一个数据量较大的用户表,当执行: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like "%shenjian%";
虽然结果集可能只有少量数据,但这类like不能命中索引,必须全表扫描,就需要访问大量的页:
- 把页加到缓冲池(插入老生代头部);
- 从页里读出相关的row(插入新生代头部);
- row里的name字段和字符串shenjian进行比较,如果符合条件,加入到结果集中;
- 直到扫描完所有页中的所有row…
如此一来,所有的数据页都会被加载到新生代的头部,但只会访问一次,真正的热数据被大量换出。
9. 怎么这类扫码大量数据导致的缓冲池污染问题呢?
MySQL缓冲池加入了一个“老生代停留时间窗口”的机制:
- 假设T=老生代停留时间窗口;
- 插入老生代头部的页,即使立刻被访问,并不会立刻放入新生代头部;
- 只有满足“被访问”并且“在老生代停留时间”大于T,才会被放入新生代头部;
InnoDB重要参数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old_blocks_pct%';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old_blocks_time%';
参数:innodb_buffer_pool_size
介绍:配置缓冲池的大小,在内存允许的情况下,DBA往往会建议调大这个参数,越多数据和索引放到内存里,数据库的性能会越好。
参数:innodb_old_blocks_pct
介绍:老生代占整个LRU链长度的比例,默认是37,即整个LRU中新生代与老生代长度比例是63:37。
画外音:如果把这个参数设为100,就退化为普通LRU了。
参数:innodb_old_blocks_time
介绍:老生代停留时间窗口,单位是毫秒,默认是1000,即同时满足“被访问”与“在老生代停留时间超过1秒”两个条件,才会被插入到新生代头部。
总结
- 缓存池(buffer pool)是一种常见的降低磁盘访问的机制。
- 缓冲池通常以页为单位缓存数据。
- 缓冲池常见的管理算法是LRU,memcache,os,InnoDB都是用了这种算法。
- InnoDB对普通的LRU进行了优化。
将缓存池分为老生代和新生代,入缓冲池的页,优先进入老生代,页被访问,才进入新生代,以解决预读失效的问题。
页被访问,且在老生代停留时间超过配置阈值的,才进入新生代,以解决批量数据访问,大量热数据淘汰的问题。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841589/article/details/109460679
https://www.huaweicloud.com/articles/4b9b806e460378017caa9359dd46dba6.html
change buffer
缓冲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