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风很有特点,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我的头也有特点,禁不起风吹日晒,大风和强烈的紫外线必使我脑袋一直处于隐隐作痛难以忍受的状态,大风和紫外线,再加上灰尘雾霾,长春一样不缺,因而这两年半载,我没有去过很多地方,这个城市,我了解得不多。
前日,完整地看完了《末代皇帝》,在感慨溥仪被命运囚禁的一生和惊赞尊龙儒雅和俊俏相结合的颜值(当然还有演技)之余,我对那曾是日扶傀儡满洲国的宫廷--满洲国皇宫产生了兴趣。念大学之前,就听闻长春的伪满皇宫(现已是伪满皇宫博物院),却一直找不到前去观访的理由(原因1.没有过多了解 2.懒),鉴于以往参观北京和沈阳故宫时走马观花的经历,我告诫自己不能仅仅把历史古迹当做景点,人有尊严,任何东西都有,何况是见证了一位封建王朝终结者人生最重要时段之一的宫殿,对于历史,唯有敬畏与反思,所以在看完3小时38分加长版的电影后,我觉得有必要去了解更多以弥补自己的无知和贫瘠。
历史,不去了解它它也一直在那儿,对于在一小块天地里自娱自乐的我们,无甚影响;若一旦打开某一篇章,我们又追悔,那本该早就知道的,在错过的时光里徘徊了许久才相遇。正如自己几年前曾经打开过《末代皇帝》,却因没有观影的心境而很快关闭了播放器。 决定再次拾起还是因为一位希腊人,在某个语言交换软件上,认识了一位来自希腊的Musician/Programmer,他掌握了德,意,英,希腊语,目前又在学习中文,在不频繁的聊天中,我了解到他正在看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这本书实际非溥仪自己完成),我有点惊讶,等他读毕后我问他怎么看待溥仪,他说“Thank God he didn't become emperor after all - he did undergo a rehabilitation process so I guess he lived the last 10 years of his life like a normal, healthy person, first and foremost useful to his self. His life was a sad and tumultuous one...”,当我看到一个外国人,一个局外者的回答,不论这个回答深不深刻,我都有些自惭形秽,我们,也渐渐成为了局外人…
我小学时候游览北京故宫,那时真正能够称之为“游览”,现在除了记得在等候买票时被骄阳烤得汗流浃背,我什麽记忆都没有。导演贝托鲁奇曾说,中国人在参观时为什麽看起来麻木不仁,这件事也才过去七十年而已…(如有误可能是我记忆混乱),七十年的时间,巨大的变革使我们与那个年代脱节,几千年封建统治下的社会改头换面,人们好像没有责任再去承载过去了…
在那个大时代里,每个人都渺小如尘沙,溥仪也只是随风飘荡中的一粒而已。可他承继同治,兼祧光绪的身份已然决定他的一生,必定是不平凡的一生,这是一粒尘沙无法承担的一生,辛亥革命,清朝灭亡,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文化革命无不在他生命中留下印记,再无二者能如他这般坎坷又无奈,三岁登基,三度称帝三度成为逊帝,从苏联辗转回国改造,如今还会被扣上叛国者的罪名遭世人谴责一番,导演是同情他的,本是庸人却过不了寻常生活,国事家仇,时势带领他走入罪恶的沼泽。贯穿电影的“门”,溥仪的数次“Open the door”一直在脑海中回荡著,对于他,我更多的是恻隐。影片最后,溥仪再次回到故宫,坐在宝座上释然一笑,人生黄昏时刻,他与这个世界和解,剩下的馀晖中尚有短暂的光明…
写着写着就偏离了主题,变成《末代皇帝》观后感…不过,如果是写今天参观皇宫4个小时的所见,估计就成流水账了。所以最后就以参观路线的顺序整理一些照片,乘热度还在赶紧记录一下…
伪满皇宫旧址位于长春市宽城区光复北路5号,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以中和门为界分为内廷和外廷。内廷主要有缉熙楼、东御花园、西御花园、同德殿、书画楼等,是溥仪及其眷属的生活区。外廷区主要有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宫内府等,是溥仪的政务活动区。此外,还有建国神庙、植秀轩、畅春轩、中和门、洋膳房、中膳房、御用汽车库、马厩、跑马场、花窖、禁卫军营房、近卫军营房等附属设施。
参观路线:御用跑马场,宫廷花窖,卤簿车库,宫内府,畅春轩,植秀轩,西御花园,缉熙楼,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同德殿,东御花园,建国神庙及防空洞,游泳池,书画楼,百年蒸汽机车,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乘坐轻轨4号线可直达伪满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