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不在了,我的异地过年,好像茫茫大雾中迷路的小舟。已是腊月二十七,我还毫无动力。
远在福建的学生书盛和我视频,他的活力与成就鼓舞了我。过年的心情突然就有了。闺女写完春联,还剩一堆红纸,我就剪窗花吧。
剪窗花情结,来自我的三姨。自幼,三姨手剪的窗花压在母亲的写字台玻璃板下,奇妙的花、鸟、树、山、人等等组合、穿插在一起,似像又非像,每幅剪纸好像都藏着神秘的故事,可是没有任何人给我讲过。我只能默默地猜了又猜,一直猜到多少年后。
童年,三姨是我最好的艺术老师。她哄我睡觉时给我讲民间故事、唱童谣,她绣花、剪纸、捏面人儿、编织……她只是在劳作,但是我眼巴巴地跟着她,盼着她,巴望母亲把我送回姥姥家找三姨。每次她一出现,我们全家欢喜地像过大年,她从头到脚的每个细胞都散发出快乐开朗,走到哪里,都会妙语连珠,逗笑一屋子人。三姨年轻时面容秀美,苹果脸,双眼皮大眼睛,雪白皮肤,美如春花。她断了自己孩子的奶,哺育我长大,是我的第二位母亲。后来很多人说我的性格像她,嗯……我听了总是美滋滋的,希望自己真的像她。三姨从来不觉得自己艺术,但是我以为她是深懂生活情味的艺术家。
小时候的每年暑假,母亲送我们回三姨家看姥姥。三姨家褥子下面压着她幼儿园工作需要用到的手绘图案、剪纸等等。有一天她翻开褥子拿东西,被我发现了那个藏宝洞!美的光芒熠熠生辉!我羡慕三姨画那么可爱的小人儿,剪纸又那么好看。三姨剪纸时,从不打草稿。有一次,她把长方形红纸裁成正方形,对角一叠,再一叠,就直接下剪刀了。剪刀像铅笔在纸上画画一样,左描一横,右钩一捺,有时画个半圆,半圆下面又嗖嗖地长半枚叶,叶上又爆满一圈圈圆豆豆……最后她打开整幅给我看,仙女藏在鸡冠花里,她怎么把仙女剪到鸡冠花里的?这是鸡冠花仙女的故事吗?我羡慕得眼睛都直了,追问三姨,她拿起剪纸上课去了。
我强烈渴望像三姨一样,手中有“魔法”,可是无从下手 ,那时的大人都很忙,母亲也从来不给我一分钱零花钱,家里连一张多余的红纸都没有。
小学三年级,我偶尔在家里的旧书中发现一小方块红色腊光纸,比普通的对联纸好看,有一层薄薄的光泽,我简直像捡到意外的宝贝,谁也不告诉,欢喜至极地收藏着。美术课上,我极其用心地剪了一幅牡丹花,因为用心,也因为纸质的衬托,我的作品突然鹤立鸡群,得到老师热情表扬,极其意外地让我参加剪纸小组,继续剪纸去参加市里的比赛。但我努力翻遍家里的书,再也没有一张多余的蜡光纸或普通红纸突然出现。我甚至不能把这个事情说出来,面对勤俭节约过日子的母亲,我张不开口让她给钱我买红纸,哪怕一分钱。我渴望已久的剪纸,于是只光荣一次,再看见美术老师问询我的目光,低头不语,此事不了了之。可一看见其他同学去兴趣小组活动,我心里的酸味又乏起来,努力抑制住,尽量忘记。
后来我有了孩子,她狂热爱玩各种手工。她四岁起,不需要我教,自由剪窗花,每一幅别出心裁,富有情趣,让我惊喜不已。面对孩子的强大创造力,我尽管是专业学习美术,但自惭形秽,不敢露怯。但今年不知怎么,她埋头于手工造灯笼,就是不愿意剪纸。
我心里藏着的那个小孩子探头探脑地喊叫:“让我试试吧!让我试试吧!”鼓起勇气拿起剪刀玩剪纸。和三十年前不一样的是,家中的各种红纸足够用。
剪着剪着,不由自主地忆起,这就是许多年前的过大年的味道。从前的从前,手工剪纸是过年过节的必需。从姥姥到三姨,都是村庄里的女红高手。过年前,她们尽心尽力地帮助村庄里的家家户户剪纸。那时生活清贫,但精神绝不穷苦。大年下,新的雪白麻纸糊好干净的木格窗,贴上红艳艳的窗花,鞭炮一响,旺火燃起,过日子的热火一下子就点得旺旺的了。
那时,对联也只能手写,而擅长书法的人此刻的技艺闪闪发光。母亲机关擅长书法的几位同事叔叔,过年前挽起袖子忙乎着给家家户户义务写春联。而大街上,有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叔叔,摆桌子给老百姓写对联,把买来的红纸交给他,他埋头用毛笔飞快地写,赚一点笔墨费。那时生活节奏慢,日子反而更有嚼头,一幅窗花,一幅对联,藏着手工时代的人们对于年节的深度享受。我那时特别喜欢走在街上念手写对联,奇妙的是,那些对联措辞非常生动鲜活,多取自古诗词,极少重复雷同,让我读得兴致勃勃,遇到喜欢的对联就抄下来反复吟诵。而现在呢?物质水平提高了,幸福感也提高了吗?
是哪一年开始,工业时代的机器剪纸,逐渐代替了手工剪纸,印刷出来的对联措辞千篇一律,充斥着大街小巷。我深深地叹息。这样的剪纸和对联经过印刷装饰显得很“漂亮”,可其实,谁会看着这样的商品想起缭绕的炊烟,热乎乎的大炕,亲人的嘘寒问暖,亲人手作的美食……我淡漠地一扫而过。有时茫茫人海中偶遇手写对联,我必停下吟咏再三。手写对联者,措辞也必定讲究,清雅有志,不同于市井间的流行词语“发财、富贵”之类俗套话。
今儿再次捡起红纸和剪刀,用心剪了一整天,长时间不动而腰酸背痛,却大大地提升了自己的幸福感。我一口气奔回童年时代了吗?是的,剪窗花的时候我变成一个小女孩儿。我的窗花里有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故事,满满的亲切,满满的丰润的大年。我也恍然大悟,闺女自小狂爱手工的深层原因。
闺女学隶书才一年,今年用心写了对联寄给小姨一份,也给自己家到处张贴,黑字们端端正正坐在红纸上,满满透着闺女对于春节的敬重。写完对联,她又坐在我旁边,聚精会神,用了一天时间,手工造灯笼,剪、染、涂、画……延续到今天上午才完成,终于悬挂起来了。我仰头望着手作灯笼,把闺女写在门上的对联念了又念,别提有多珍惜,多高兴!
“掬水月在手,落花香满衣。”
没有手工的过年,缺少深度的幸福感。从前,母亲给我的那些大年,之所以让我难忘,让我想念,因为母亲的大年满是慢时代沉淀下来的种种讲究,需要种种劳作去实现,而寻求幸福大年的秘密也在于此吧。
母亲走后的第二个春节,我终于知道怎么过大年了。手工做年糕、包燕皮、包饺子、炸蚕豆……享受慢时代春节其实很简单,我只需放下手机,用双手去劳动。
2021.2.12午夜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