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QQ的形态已经被用户固化,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自身的强大,反而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又是一个颇为诡吊的互联网悖论。
文/张书乐
节选自《越界:互联网 时代必先搞懂的大败局》
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企业经营之道的大忌。马化腾自然清楚,但PC时代,QQ已经成为了腾讯的精神内核,这种风格,让其他的产品都不可避免沾染上QQ的气质,即使想要区别开来,亦被用户的惰性思维给重新代入回来。同样也走过大V战略的腾讯微博,一直没有形成媒体气质的意见场,就是明证。
后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是一次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腾讯其实早早就进入了移动互联网,在其他互联网企业还压根没有想这件事的时候,手机QQ就已经在众多功能机、山寨机上成为了标配。
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大门敞开,腾讯如何创造新的辉煌呢?辉煌没有来临之前,失败的危机已经埋下。
移动互联网的开启,源于苹果,更源于智能手机。对于2003年就推出第一个手机QQ的腾讯来说,似乎有了一种苦日子熬出头的感觉。
许多年前,一个在腾讯开发QQ手机版的朋友无比郁闷地跟我说:“看起来,手机版的QQ千篇一律,是个很简单的程序活,可真正做起来就会发现有多难,各种型号的手机屏幕如此之多,黑白的、彩色的、方形的、异形的,每一个都需要重新做程序、调架构,手机咋就这么多呢?”那时,智能手机还没问世。后来,手机QQ的流行,为微信的风靡打下了基础,腾讯公司针对不同手机、不同屏幕“再造”程序的这份毅力难能可贵。
但仅仅靠毅力不够,还要靠机遇。智能手机兴起后,IOS和Android两大系统独步武林,也让App研发人员松了一口气,至少不用针对不同手机去做多如牛毛的测试,可以术业有专攻了。手机QQ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遇,它要成为腾讯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入口。带触控屏的智能手机改变了人机交互方式。因此,QQ可以在手机界面上放大了尺寸,视觉设计上更简洁明快。由于是触控式交互,功能设计更集中化,减少窗口的堆积,而让功能的展现错落有致。较之初代手机QQ要靠短信的方式建立沟通,无限和PC版QQ一样便捷的能力,让手机QQ快速流行起来。
与此同时,手机QQ也在尝试差异化,从2011年开始,手机QQ从功能设计上的更加接近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体验,与PC客户产生了差异化。这对用户来说,手机QQ不再单是一个社交聊天工具,而是一个地理位置坐标,一种支付工具,一种展现个性的信息相框,甚至是一种阅读工具、还能替代打电话,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日益模糊。
一切似乎都按照腾讯的设计在前进,但对于用户来说,手机QQ依然还是QQ,它更多的时候只是PC端的一个补充。就和空间、微博和朋友网一样,它只是一个附庸而已。
微信的崛起,让腾讯也希望在手机QQ上做更大的变革。2013年5月9日,手机QQ发布了一个新版本——手机QQ
4.0版本,这一次升级,又一个细节上的变化,即将查看好友在线的功能挪至了二级页。原先用户点击联系人就可以看到好友是否在线,但4.0版本中必须点击动态一栏进到二级页才能看到。原先的“联系人”一栏则变的和微信的“通讯录”极为相似。
这一改变立刻让用户们疯狂吐槽:越来越像微信了,不能直接看到好友是否在线的QQ能用吗?如此等等,不足而已。而更为实际的行动则是以卸载来进行抗议。
很快,5月20日,手机QQ iPhone发布了4.0.1优化版,将“在线好友”功能重新调整到一级页,在产品功能上作出了妥协。不过,在线好友和离线好友的头像均是点亮状态,手机QQ用“在线”、“忙碌”、“离开”等文字标注朋友是否在线。
手机QQ的形态已经被用户固化,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腾讯除了抱怨被用户“绑架”之外,似乎没有任何破解之法。
毕竟,鉴于移动互联网的新体验模式,其移动场景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微信、陌陌等新一代移动社交工具都在弱化在线状态,以提高用户和朋友之间的沟通频次,不再因为是否在线而困扰,且出现在最新消息之中,亦可让用户的沟通频次有更大的提升。而手机QQ却因为自身的强大,反而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当然,看似微小的变或不变,依然充分体现了腾讯在手机QQ上进行试错式体验的决心,移动互联网的社交模式毕竟还是在探索之中,而手机QQ脱胎于PC版,在很大程度上,因为用户长期培养出来的使用习惯,而不易于改变,一旦改变,则处在挑战用户习惯的不利地位,但不做改变,则完全沦为PC版QQ的辅助工具,难以体现出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社交特征,也不利于和其他移动社交工具的竞争。
这样的结局,也让手机QQ,在移动社交领域,彻底败给了同属一家的微信,腾讯也由此最终确立了移动互联网上,以微信为核心的战略方针,而非QQ。
作者:张书乐 新著有《越界——互联网时代必先搞懂的大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