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在看《小妇人》,马奇夫妇与四个女儿的故事。
很羡慕马奇先生家里的家庭氛围。马奇先生与马奇太太和四个女儿之间平等,有爱,团结,相互尊重。女儿们各有优点与缺点,会被父母细腻捕捉到而不说破。女孩子在年轻靓丽的时候,总是喜欢鲜花,华服,派对等。在这种时候父母其实会比较头疼的,简单粗暴的教育圈养会担心她有抵触反叛心理,温和处之又怕“自由过了火”。印象中比较深的是,梅格收到富家女朋友的邀约,去城里赴宴会,马奇太太虽然知道此次宴会是女儿的虚荣心促使的,却愿意让女儿去独自经历跟头,她只是给女儿提了她的忠告,为她准备力所能及的东西让梅格尽量体面地去赴宴。等梅格在宴会上”做了蠢事“后,马奇太太也并没有摆出”我早料到了”的姿态。她只是安慰了女儿,理性地给女儿分析了不足,让女儿正视了自己缺点。艾米在学校受到酸橙事件的风波,拒绝再去上学,马奇太太也没有强制艾米去上学,她甚至都没有责骂她一句。
在她跟马奇先生的教育下,女儿们渐渐地成为了有爱心,个个有担当,也很助人为乐,一起为姐妹们分析改善各自的问题。有担当的妇人 。
还有一个让觉得羡慕的是他们家的家庭聚会。并没有特地有仪式感地让大家聚拢在一起,吃饭或者休闲时一家人坐在一起谈每天的各人遭遇的趣事或者烦心事,各人的感想与评论。一家人评论,一起分担忧愁,共享快乐,解决情绪矛盾。没有人因为贝思小就剥夺她发表话题评论的机会,也没有人会因为艾米因自我感觉良好产生的自负就轻视她的想法,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这在我家是从来没有的在我家,我跟我哥从小是被教育父母有绝对权威的。我一直觉得我家的家庭气氛是冷冷的。跟别人家不一样。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如果是村其他的大人来找父母说话,那我们脸站在旁边听也是要被叱骂的。家里有客人吃饭了即使桌上有空位小孩也不许上桌吃饭。
我曾经在上高中时喜欢看《家有儿女》,很羡慕里面的家庭关系,爸妈也喜欢看。有一次趁大家高兴时,我对父母说,为什么我们家的气氛这么沉闷呢?为什么不能像这里面的气氛一样轻松呢?他们当即反驳:“这只是电视,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家庭关系的”。我一直认为所有的家庭都是这样。父母就是天,是不能挑战的权威。我还没上学时去表姐家小住,有一次她爸爸好像把她的书弄丢了,她对我说,如果是爸爸把我的书弄个丢了,我就要去骂他,让他赔给我。“我当时瞪大眼睛问她:“你怎么敢骂你的爸爸,还敢让他赔?”,如果是我的话,我爸把我的东西弄坏弄丢了,我只会认为他是爸爸,他是大人,我是小孩子,我只能默认接受。至于说赔,那是完全不会去想也不敢想的事,如果他发现他把我的东西弄坏了,他想起来给我买,我会认为是意外的惊喜,如果不给买,那是我已经习惯的事。后来长大了,也发现表姐家里确实与我家里不一样,他们家里也是像别人家里一样,小孩子可以与大人一起说话,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家这种好像是独一无二的氛围。我不知道我的父母出于什么目的要与我们跟我哥保持这样的关系,也许他们是想要培养我们懂礼貌的习惯。确实,因为与他们交往时,已经被他们明确要求,做事情要以长者为先,不可顶撞,按照我妈的话还说:“我们为大,错了也是对的!”但是在家里,无论长大多大的年纪,大人说话时我们是不可以插嘴的,甚至连坐在旁边听也是不可以的。我大概上初中的暑假,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些大人找我妈聊天,我从房间出来经过时,没什么事就坐在旁边听,我妈就立即把话题转到我身上来,夹枪带棒地把我骂哭了。事后还向我爸又把我数落了一顿,说一群大人在讲话,我一个小孩做在那里干什么。
如此的教育方式,让我跟父母的关系一点也不像别的女孩子一样很不亲昵,在家里,我们除了吃饭会聚集在一起,其他时间从来没有正经坐在一起谈论过。家里大事小事都是父母做主决定。即使是唯一一次仅有的吃饭,也几乎不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各人在桌子上夹完菜就各人去各地方吃。我跟歌视机前吃饭,老爸会去门口看着水田吃饭,老妈有事会一个人坐在桌子上吃,这样发展成除了说必要的事情外,我们之间完全没有话讲,甚至有时候在村里与老爸碰见了,我们也是默默地擦肩而过,那时候我都上初中高中了!甚至远远地看见老爸从村头来了,我会故意走另外一条路一避免跟他碰头。每次沉默地与他擦肩而过后,我也觉得很尴尬,后来他可能也意识到了,后来在路上碰见时,他客气地说他要去干什么,就像他平常看见村里其他人一样大哥简单的招呼。这更让我觉得尴尬,因为这样的语气很客气,又很简短。完全就是为了讲句话而讲句话。
当然,他们那套教育方法有我现在也受益并且觉得可以让我以后也受益终身的。比如要有长幼之分,尊老爱幼,,但是对于与人的交流,我到现在也还没学会,而且我也不知道怎么与家人互动感情。在夫家也是不知道怎么与公婆处理关系,只是保持着最简单的礼貌。无法与他们多说其他的话,坐在一起,总觉得没什么话说,但是又不想没话找话说。也永远无法与其他的人自来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