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家位于皖西南大山深处一个不靠山的地方。生命中十几年的岁月被锁在那一方天地。我的祖祖辈辈曾经在这土地上耕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黄色的土地,不知疲倦的养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无论何时何地,我对老家的凝望,充满一生的寻找。
01
已经好多年没有在十一黄金周这一季节回老家了。或许是残存的一点乡愁召唤,十一长假带着孩子回到老家。
这些年,老家的村庄变得越来越寂寞冷清了,早已散失了童年的味道。除了春节四面八方赶回像年度盛会。平日里,村子里绝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了,只剩下老人和学龄的孩子留守家园。荒草淹没了一条又一条阡陌小径,天稍黑些经过,有点毛骨悚然之感。
在小城有时也会偶遇老乡,谈及老家,大多表情很漠然。我本想与之畅谈一下老家的境况。与老家相连的脐带,也淹没在荒草下面了吗?
深夜睡在老妈精心铺的床上,偶尔还听到夜幕深处传来的几声犬吠,我恍惚着好像回到很久以前,穿越在时光隧道里,恍然不知身是客。
02
恰逢烟雨朦朦天气,牵着女儿,行走于乡间的小路。曾经恣意焕发华彩的层层梯田,此刻已经收了部分田间作物。最多的还是金黄色的稻子铺満格子似的稻田。有些收割了的稻田只剩下底底的稻桩,一茬又一茬。提醒人们又降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
老家的梯田层次其实不是特别明显,在金秋十月里,伴随丰收前农作物的色彩流动,黄豆、桐籽、山柿就像一双双巧手,将梯田的线条装饰,形成生动的布局。
地里的山芋藤绿油油的一片,将地遮得严严实实。记得小时候和母亲一起用锄头一蔸蔸地挖,慢且累。扛回家后大多数是用来喂猪的,今天却成了营养价值极高的养生佳品。
稻草垛是老家村民俗标志性“建筑”。高高底底,大大小小、尖尖圆圆的耸立在房前屋后。曾经的无数少年时光,我靠在草垛一旁,仰望着伸出手指似乎都能染蓝的,清澈而明净的天空,吹着杨柳树叶做的哨子,看天上云卷云舒。听山间松涛阵阵。也曾徜徉在不知从何处淘来的书中,在油墨的香味里如痴如醉,与书中人物同欢喜共命运。一待一整个下午。我想我对文字的一丢丢敏感大约从那时开始发轫。
一条不知名的小溪不知发源哪里,跌跌宕宕绕过槡树,绕过村庄,流向田野中央的水塘。寻觅着溪流的声音,我们慢步向前,虽有乱草纠缠,细流拦路,陡坡遮挡,但却步步引向美不胜收的画布。站在金秋的旷野,野花味、泥土味、草木味,都在夹杂着潇潇雨丝浸润着的,纯净的空气中,异常清晰的交融着,静静渗透着人的思想和情怀。我喜欢极了眼前的一幕,淡定,沉静、旷达,幽远、放松。
山那边的菜籽湖,成长的岁月鲜有踏足。“秋风起兮白云风,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此时很想翻过“黄公山”,羽化为帝王身,于湖畔而立,冽冽风中,投鞭断流,风云变色。遥看江山无限。不尽风流。
03
在老家的日子也走访了一趟母校。
中学时代的同学,能联系上的乏善可陈,即使遇到,大部份已是相见不相识。
曾经的老师们呢?是继续讲台挥写春秋,还是退居二线,颐养天年?虽然当年也有一部分老师是“一脚讲台,一脚泥田,一手教鞭,一手镰刀”的“民办”状态。但依然引领我们进入知识的殿堂,让一颗颗迷失在黑暗中的心灵找到方向,在物质与精神双重贫瘠的年代,让少年们有所信仰,纵然没有从书中牵出了美人,也没有在书中掘出黄金。但正是老师们的传业,授道,解惑。让我们仰望到夜空中最亮的星,更加深了对大山以外世界的向往,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丰腴。
多想遇见曾经的好友,一起追忆一下昔日的纯真与美好。现实的惨淡经营也好,飞黄腾达也罢,不必提起。只需沿着记忆的河,回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光即可。人生的起起落落,跌跌撞撞,时乖运拙,随着年岁的增长,都有各自的领悟。
隔壁班的那个“男神”可能已经腆着啤酒肚,而头顶的“天池”也已若隐若现。前桌的“班花”可能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息中“灵气”不再,身材走形成大婶……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我们难免会物是人非,所以更加值得怀念。
十几年的时间,白驹过隙的一闪而过。都不能回到人面桃花,不识愁滋味的年华了。
同学群,也是从开始的热闹,到最后的平静,再到最后的形同虚设。
我们都在时代的浪潮中滚滚前行,我们都已散落在天涯。
04
岁月沧桑 ,老家的老人们,就像树叶被秋风一片片吹落。
父辈那一代人,一年一年越发的苍老。叔伯们挺拔的身姿不知何时变成驼背弯腰?姑婶们又从何时开始霜染两鬓?
开车经过四伯的墓地,千里孤坟,无语话凄凉!想来四伯离开我们已经三个年头。四伯弥留之时的模样还历历在目。瘦骨嶙峋,眼窝深陷,虽早知道无力回天,但恶噩耗传来的那一刻还是不愿接受。记忆中的四伯笑容可掬,勤劳善良,似乎永远都在田间地头忙碌。而阴阳相隔不过短短几月时间。四伯您在天堂好好安息,天堂里没有病痛。
四伯走了,留给我们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亲情的感动。
这些年,路过的人,走过的路,在光阴的背影里,犹如昙花一样,凋谢在我的生命里,人生是一天天做减法的。又将有多少的生命,带着美好或遗憾,会在某一终点戛然而止?
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我想我们更要珍惜当下,保持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命中的得与失。及时行孝,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05
看到侄女满墙的奖状,甚感欣慰。老家地处欠发达地区,是乎读书目前还是通往高屋建瓴,改变命运,实现阶层提升的唯一途径。
曾经麦子的那篇《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一喝咖啡》,引起多少农家学子的共鸣。一个农家子弟要奋斗十八年才能和城里人一起平起平坐。这背后的辛酸与惆怅也只有我们这些来自偏远地区的人才能体会唏嘘。是的,我们奋斗的终点不过是别人的起点。
咖啡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封闭的心灵需要文化来灌溉。
一定要走出去,不在小村逼仄贫瘠的天地里死磕;不为田间地头的三瓜两枣恶言相向;不在张家长李家短的闲侃中虚度光阴;不在放羊、生娃、再放羊里循环。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走出去,去见识世界的瑰伟宏阔;去与辽远深隽的优秀思想碰撞交流;去被一些崇高精神激励感动;去体会高科技带来的便捷……
或许,你会问,大山深处没有污染,如世外桃源一般,好多富人都跑到乡下买地置业,种地养殖。也有报道称500强企业精英放弃丰厚待遇隐居终南山。然而,这些从繁华世界归园田居的人,表面上和农人没有二样。但你不知道,这种生活质量,生命境界与真正的农民云泥之别,不啻天渊!他们是“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闲散是建立在雄厚经济或权力基础上的。
06
QQ群内有同学问我在城里混得怎么样?我打上捂脸的表情。汗颜啊!本人不才,既没有光耀门楣,也未能光宗耀祖。令人尴尬的现实是:回不去的家乡,溶不了的城。硬生生的活成了个“边缘人”。我也从不避讳自己“农二代”的身份。乡村是我脱不掉的背壳,甩不掉的影子。摆脱不了,解决不了,也不会放弃,来自老家的那些爱与哀愁。如影随行,相伴今生。
若我成为商界巨贾,我也会像刘强东那样“对老家十分热爱,老家人让做什么都点头答应”。若我位高权重,我也会以人民的名义,为家乡行尽所能。身处繁华,早年也混迹过发达地区的农村。比较自己的老家,贫富分化何其大!在老家,如不外出只单凭几亩薄地,都不足以撑起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唯一的选择是不得不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外出务工。留下老弱幼小,在冗长的日子里翘首期盼。
面对老家这些弥漫着无奈与苦痛,这些为生计而不得不奔波挣扎他乡,负重的云层遮蔽了天伦之乐。生于斯长于斯的我,除了抛洒热泪,鞭长莫及,爱莫能助,我廉价的眼泪,也只能冲洗自己这颗弱小而又平庸的灵魂。
后语
年纪越大,就会明白一些事,看淡一些事,记得一些事。对老家的感悟也一年一年发生变化。
这里所有的一切,早已和我融为一体,早已俘获了我真切的全部情感。
这是我生命的诞生地,永远回荡着我童年的歌声与欢笑。忘不了,那历经岁月风雨驳离,日渐淡去的留在电线杆上的画迹;忘不了放学晚归,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升起;忘不了,炎炎夏日里吃着井水冰镇过的西瓜,躺在竹床上看北极星;忘不了,与小伙伴们走过千沟万壑,一根木棍栓上棉花醮着香油钓青蛙……
忘不了,我的快乐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