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很多老师和家长与漉小真诉说他们的种种苦恼,有老师提出“物质时代里难以追求精神富足”痛苦;有的家长苦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白花钱;还有的教育工作者,深深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担忧,其中不少激烈的言论,即使为大家一一解答,也难以在寥寥数语中论述一个完整的观点。
漉小真认为,现实中各种各样的问题,终究会各得其法,不必多虑,而分析问题的过程,才是最为宝贵,有意义的。
(文末会为大家推荐一些值得一看的书)
☟☟☟
现在的孩子负担很重,他们每天像旅行一样,拖着重重的书包,奔波在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路程上,没有周末,周末要上补习班,兴趣班,假期里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要想不掉队,还要恶补下学期的知识,看很多的书,还要精进才艺。即便是出去旅游,也要按照要求,写下几千字的“游记”,“充实”的一天过去了,说不定还得写点给爸妈和老师看的"日记"。
学习课内知识加上大量的课外知识,构成了一个中国孩子的日常。
老师们关注着孩子的分数,家长们除了关注分数之外,还会给孩子增加许多”课外作业“。
关于老师和家长为什么要这么折磨孩子,经过调查,漉小真发现,各种致力于扩大孩子的知识面的行为,可多半是“动机不纯”。
老师的身上肩负着升学率的压力,学生能够有出息也是自身荣耀;
家长的出发点更是有理有据:有的家长图实惠,学乐器,是为了考级,也许可以加分;学体育是因为运动员的头衔也许会有特招政策;
有的家长做投资,听说大作家小时候多有写随笔的习惯,便从“娃娃抓起”写日记的习惯;还有的家长迷失在攀比中,自家孩子学了钢琴,就可以作为炫耀的资本。
当然也不乏从孩子兴趣出发而培养孩子的家长,但是在升学,人生投资,攀比成风的大潮中,他们的声音也会渐渐地被湮没。
当学习各种知识变得这么复杂时,孩子们怎么可能从实践中感受到艺术的美,运动的激情,文学的隽永?
因此可怜的孩子常常会很苦恼,痛苦发问:“为什么我要做这么多事情呀?这些事一点也不好玩,为什么我还要做?”
老师们会告诉他们:“考试差一分就能决定命运,考上好大学人生就是坦途。”
家长们会回答:“爸妈都是为了你好,以后竞争很激烈,有知识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这种种变味的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实际上是有些跑偏的价值观和成功观,当然,这不完全是老师和父母的错,但错在哪里,实际上无从追究,只能分析其中的原因。
我们所认同的成功定义,实际上大有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呢?是权力吗?是地位吗?是财富吗?还是影响力?这些看似闪耀的成就的确十分具有吸引力,却不能真正成为一个人的宝藏,因为它们都是末而非本,盲目追求只是缘木求鱼,最终会让孩子误入歧途。
不知道成功到底是该如何被定义,是我们迷失的原因。成功观影响了一个孩子的人生格局,会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大小。
然而,如今我们最错的就是,把成功与知识和财富用错误的逻辑联系在一起,这使得我们只看到事物表面,难以洞悉背后真正深刻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你一定听说过下面这个故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得后半段。
话说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一个个车间一片片厂房迅速建成并投入使用。客户的订单快把福特公司销售处的办公室塞满了。每一辆刚刚下线的福特汽车都有许多人等着购买。
突然,福特公司一台电机出了毛病,几乎整个车间都不能运转了,相关的生产工作也被迫停了下来。公司调来大批检修工人反复检修,又请了许多专家来察看,可怎么也找不到问题出在哪儿,更谈不上维修了。
福特公司的领导真是火冒三丈,别说停一天,就是停一分钟,对福特来讲也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时有人提议去请著名的物理学家、电机专家斯坦门茨帮助,大家一听有理,急忙派专人把斯坦门茨请来。
斯坦门茨要了一张席子铺在电机旁,聚精会神地听了3天,然后又要了梯子,爬上爬下忙了多时,最后在电机的一个部位用粉笔划了一道线,写下了“这里的线圈多绕了16圈。”人们照办了,令人惊异的是,故障竟然排除了!生产立刻恢复了!
福特公司经理问斯坦门茨要多少酬金,斯坦门茨说:“不多,只需要1万美元。”1万美元?就只简简单单画了一条线!当时福特公司最著名的薪酬口号就是“月薪5美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工资待遇,以至于全美国许许多多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和优秀的工程师为了这5美元月薪从各地纷纷涌来。
1条线,1万美元,一个普通职员100多年的收入总和!
斯坦门茨看大家迷惑不解,转身开了个账单: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
福特公司经理看了之后,不仅照价付酬,还重金聘用了斯坦门茨。
很多人把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包括高中教科书上也是那么讲的,得出的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口号——知识就是财富。
伴随这个口号的是,如何去获取知识,然后通过知识获取财富。至于采取何种手段?没有人去管。这个口号还衍生出了一个跑偏的成功观:财富可以给人带来地位和荣耀,一个人获得财富,就以意味着成功。
其实,这个故事还有下文:
斯坦门茨原本是德国的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因为德国国内经济不景气而失业后来到美国。由于举目无亲,根本无法立足,只得四处流浪,直到幸运地得到一家小工厂老扳的青睐,雇用他担任制选机器马达的技术人员为止。
斯坦门茨十分感谢老板,他刻苦钻研,很快便掌握了马达制造的核心技术,并且帮小工厂接到了很多订单。
当福特公司总裁福特先生得知后,对斯坦门茨十分欣赏,先是很痛快地给了1万美元的酬金,然后又亲自邀请斯坦门茨加盟福特公司。但斯坦门茨却向福特先生说他不能离开那家小工厂,因为那家小工厂的老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现在一旦他离开了,那家小工厂就要倒闭。
福特先生先是觉得遗憾,继而感慨不已。福特公司在美国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人们都以能进福特公司为荣,而这个人却因为对人负责而舍弃这样的机会……
不久,福特先生做出了收购思斯坦门茨所在的那家小工厂的决定。
董事会的成员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一家小工厂何以会进入福特的视野呢?福特先生意味深长地说:
因为那里有斯坦门茨那样懂得感恩和有责任感的人!
斯坦门茨是靠着知识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他真正的成功之处,不是他挣了多少钱,而是他拥有珍贵的品质,懂得感恩,有责任心。
他成功了,而且不止他一人成功,他身边的人都成功了。
当我们把成功瞄准到一个词——“财富”上时,我们的价值观和成功观就开始跑偏了,我们脑海中形成了“成功就是有钱—学习知识能够挣很多钱—所以我得好好学知识”的怪异逻辑,当我们把“知识”与“财富”这样牵强地联系在一起时,我们的行为开始发生变化,社会的风气也会逐渐转变。
有没有人发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遗忘了一些更加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们一味地教给孩子知识,至于什么是感恩?什么是责任?在升学压力和社会压力,还有跑偏的价值观面前,退而居其次了。
正是我们对于“如何拥有知识”产生了需求,这时拥有知识的人为了财富,想着怎么贩卖他们的“知识”,怎么把他们的知识变成财富。他们忙着炒作,然后好出书、出国、出名。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上的很多“畅销书”都是华而不实。
在跑偏的价值观指导下,怎么可能把正确的成功观传递给孩子呢?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其初心,起点,必须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那么,哪些书才是能够帮助老师和家长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书呢?
漉真经过呕血整理,为大家挑选了被称为“基础教育桃花源”的北京十一学校的系列图书。每本后面还附有新学校研究院小新的书评哦~
1
《非常理想,特别现实——北京市十一学校章程与制度集萃》
张之俊杨雄 主编
小新点评:本书汇编了北京市十一学校近年来制定的部分规章制度。通过对十一学校的“制度解剖”,推动对学校变革所需制度与文化的深入探讨。
2
《中国教育寻变:北京十一学校的1500天》
李建平 著
小新点评: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TOP10图书
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一场由课程引发的学校大变革是如何发生的?《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李建平潜身校园倾力之作!为什么是北京十一学校?这所学校到底发生了什么?它的经验能否复制?
3
《镜头里的北京十一学校》
李强著
小新点评:无须亲临十一,你也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每张照片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这是一本最直观了解北京十一学校的摄影集。
4
《为每个人开的学校——北京十一学校学生的成长故事》
赵胤光叶枫 主编
小新点评:学生的故事,其实就是学校的故事。
本书从采写对象的选择到团队组建、文章撰写都由初一到高三的学生独立完成,前后耗时两年有余。最终呈献给读者的,不单是三十三个学生的成长故事,更是这些年轻编者与撰稿人的思想表达,也可视为对十一学校“最年轻版”的解读文本。
5
《教师的力量》
魏勇 著
小新点评:北京十一学校特级教师魏勇力作
一个有种、有料、有趣的教师的声音
观点鲜明,且富于理性;文风犀利,却予人温暖
6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魏勇著
****
小新点评:北京十一学校特级教师魏勇力作,真诚分享好课的秘密。
7
《面向个体的教育》
李希贵著
小新点评:详解北京十一学校改革理念、路径与策略,李希贵校长心路历程的细腻记录。
8
《新学校十讲》
李希贵 著
小新点评:本书是李希贵校长的报告结集,汇编了作者在“新学校行动研究”历次年会及历届“新学校论坛”上的演讲,从“新学校”的理念阐释到如何诊断学校、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等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给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思考。
9
《学生第一》
李希贵 著
小新点评: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李希贵校长在北京十一学校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改革。令人拍案叫绝的种种创新举措,充分体现了改革者的魄力、教育者的智慧,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10
《我的人生供你参考——名家大师对话青少年》
刘艳萍主编
小新点评:入选《2015年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入选《2014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联合推荐)
本书收录了莫言、杨利伟、白岩松、俞敏洪等十位名家在北京十一学校的演讲、与学生的精彩对话。书中并附有丰富的资源,或为美文,或为视频,以期帮助青少年从名家身上得到更多人生经验、职业体验,帮助他们明确职业规划,确立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