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前,我写了一篇《遇见一对文人母女的自省》一文。近日收到了这样一段评论:
“感恩写了这段文字, 这也让我明白了什么。作为一个中学生, 我也想利用假期内卷一下, 但看了这篇文章, 感觉还是要多读点书, 多运动一下, 课本只是每个人都要学的知识, 但书中, 可以遇见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读书多了, 成绩也就有了。”
面对这个中学生的留言,与往日收到点赞和评论的欢快感不同,内心一紧,隐隐惶惶不安。
想给她回复鼓励一下,或是说些什么,但三言两语都不足以表述我不安的原由。
是支持她卷还是不卷?我并不清楚。
但这一篇文章成了改变她内卷的触动,突然意识到写一篇公众文章,我需要对自己的文字紧之又紧,慎之又慎。
因为不知道哪些文字会在某一刻触动一些人的想法,改变他们的决定,甚至会影响一生。
若是没有这个中学生的评论,以往是从来不觉得写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什么大惊小怪。
可是今天才意识到,我写的一字一句并不是封锁在自我世界里的私密日记,而是公开的网络平台。
虽然我人微文轻,会读的来来往往无非都是身边些相熟的朋友,大多都是有自我思想和判断力的成年人。
如今看来手机网络公开和年轻化,将不乏会遇见如这位初初入世如白纸般的10后中学生。
从她的评论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上进好学的好苗子,并有较好的自我驱动力,原是想借假期卷卷学业。
可因为我的一篇文章改变了初衷,决定假期重点以读书和运动为主。
无法定向这个决定对她而言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正因为无法定向,所以惶惶不安。
对于一名中学生而言,能触动她有了“卷”的心思,应是课业压力沉重吧。不确定她所谓的“读书”又会泛指什么,是学业课本、还是著名文学、又或是其他。
没有假期补习课业的话,会不会影响她正常的学业进度,从而影响她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了?
太多未知,我并不清楚,所以不敢贸然对她的评论鼓励或是回复些什么。
但因此,给了我两点警醒。
一是警示自己公开输出的文字和思想尽量正面有意。隔着一个网络世界,这些文字不知道会对谁带去些什么感触或影响,若是有,希望都是正向、积极、有益的启发。
二是提醒自己,看待任何有触动的文章、文字或是人也好。要学习运用“内化”。
我理解的“内化”二字,是学习将所学、所思、所感结合自身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内化调整成适合自己的方式。
毕竟鸡汤很多,句句都对。
不综合自身情况思考直接拿来即用,若非运气,难以沉淀为自己适用的东西。
这就好比我的职业,同样一件衣服,给不同人的穿搭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以多点装饰感,有的简单干净就好;有的搭配长装更帅气,有的配短装更贴切她的俏皮。
这就可以解释如果照搬穿搭,为什么穿在她身上好看的衣裳自己就一般般,因为没有结合自身条件调整搭配技巧。
一理通百理,穿衣是这样,其他道理也差不多。
这是我理解的内化,没有经过内化分析,权衡适合,直接拿来就采纳运用,我们会发现,人人说的都有道理,今天听你明天照他,直到迷茫失去自己的方向而焦虑不安。
我读的名著、文学书并不多,学生时期在课业繁重之际把更多的读书时间沉迷放在了看金庸、琼瑶小说书上去了,所以一直在学业上都是不上不下,中不溜秋,未曾取得至今令我骄傲的成绩,在往后工作中也错过了许多选择。
庆幸,唯独坚持自省并喜爱将所省记录成文字是我最大的成长。
在被卷得焦虑之际,听听同类伙伴的声音,再停下来想想适合自己的路该怎么走。
如此,希望这翻自省也能给她带去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