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经常听到周围人提起MEM,或者有志于MEM,然而通过网络搜索全是培训机构的软文,内心肯定更加纠结--未学习前我就是这样苦苦不得MEM真相。那么,让我通过自身实践来回答这个问题。随着学习进度持续更新~
不多哔哔,先上一张课程安排:
迷茫的探索
18年在朋友处听说了MEM,网上了解了一番:MEM - 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工程管理硕士,偏向于管理,工程,后进一步了解,发现很多学校开设了偏向于互联网的方向-信息与数据工程管理。身为互联网从业者,技术人员身份,再加上对前途的迷茫,决定一试。
很快选定目标院校:北航、北理、北邮,都是工科强校,考虑到非全学校含金量也至关重要,排除了非985的北邮,再加上小时候就对北航的憧憬(每一个当年的我们困扰都是选北大还是清华吧😋)。确定了北航,开始正式准备。首先参加了北航的4月的提前面,然后利用工作时间备战笔试,管综+应用,再参加11月的笔试,通过后来年再进入复试,一切顺利后等待9月的开学就好。
初入 MEM
9月,准时开学。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入校上课疫情管理很严格,可以说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了。带着开始的兴奋参加了入学团建(0.5学分,并且接下来会有很多实践类活动,下面课程模块细说)。北航 MEM 是非全日制,采用周六日集中上课的形式,每天 8:50— 17:25,共计8课时,一门课上整整一天,周六日课错开。也就是说一门32课时的课,只需要四天即可上完,一个月可以完成两门课的进度,进度总体而言是很快的。
说说通勤,上面提到上课形式和时间,因为大家都是非全日制,需要一边赚钱养家(以及交学费,北航两年制学费12.8w,甚至奶粉钱?),一边兼顾学业。这里很难避免一些渴求上进的同学从千里之遥来上课,据我所知班里有山东,天津的同学,打飞机亦或是赶凌晨的高铁来上课,周末再学校附近宾馆住一宿,一周的上班已经很累了,还能为了学习坚持来回奔波真的让我很敬佩。还有在北京的同学也并不是就美滋滋了,大家常开玩笑,在北京不同区的情侣要被称为异地恋,可想北京之大与其不便利之处。所以为了赶早上8:50的课,很多同学6点左右爬起来收拾收拾去学校,唯一的一个周末反而起的比上班还早,真真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 早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还好还好,我住的离学校比较近,可以7点再起床出发。
再概述下课程,一门课的成绩总体由三部分组成(占比根据课程以及老师要求略有不同):课堂考勤占 20% 左右,缺勤 30% 以上重修,也就是缺勤 4 * 30% = 1.2 天课就面临重修的地狱式惩罚;课程作业占 40% 左右,包含不限于可行性报告、1w字公司工程化调查、课堂练习、线上分享......;考试占 40% 左右,普遍采取开卷考试,题目比较多变不拘,书上也没有答案,全靠平时上课的认真听讲与课后练习(假装好学生,乖巧ing)。这十分不应试教育。
先写到这,大家先感受着,后续我闲下来再继续写,以下↓都是草稿,先不必看。
分班,人际资源......
细说课程
运筹与决策:又名《Excel 的学习与熟练使用》(狗头保命)
工程经济学:
工程管理导论:
工程信息学:
马克思:
沟通管理:
Python:
数据挖掘:
实践:讲座
说说感受
累:
作业的焦虑:
讲座,分享对木讷程序员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