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慕言
思维差距
7月15日下午,我的独家版权课第一次走进线下,开启了公益宣讲。第一期现场30余人,不多不少,对于共创式学习来讲,刚刚好。
在开场前,我邀请大家聊一聊每个人对于时间管理的了解,以及来到这里的期待。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流程,毕竟了解真实需求异常关键。
不过,令我没有想到却又在意料之中的是,高达25%的人在此前并没有接触过时间管理的概念。还有45%的人虽然有时间管理的意识和概念,却仍处在使用简单的To Do List帮助自己安排行程的阶段。只有2%不到的人认为自己很高效,做的还不错。
现在,不妨把这个场景转化一下,放在更大的模子里。
据不完全统计,按照中国2018年现有14.095亿人口的比例,那么至少有3.5亿人在“浑浑噩噩”的过日子。
这不是危言耸听,即使我们很多时候认为自己有价值、有效率,但对于更长远的价值和意义而言,可是只是维持生存而已。
人们总是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而我们又总在做着与他人相关的事,甚至很多事情往往是在为他人所做。
现场在讲到『梦想摩天轮』的研发灵感来源时,我介绍了5个工具。果不其然,5个工具都了解的不到2%,很不巧,那高效的2%也没有全部接触或使用过。
要知道,这五个工具并不冷门,也没有多高明。
『梦想摩天轮』 是一套内嵌在『7把时间管理金钥匙』里的方法和体系。是集GTD(Getting things done)、R90睡眠法、康奈尔笔记法、方格本(聪明人使用的本子)以及治愈系曼陀罗的各个优势,结合打造的大道至简的治愈系时间管理工具。
『梦想摩天轮』 研发灵感来源:
GTD(Getting things done)——时间管理方法、体系、习惯养成
R90睡眠法——精力管理
康奈尔笔记法——效率管理、思维建构
方格本——思维管理、大脑整理术
曼陀罗——情绪管理、心理治愈、潜意识正向引导
这让我想起了吴伯凡首创的全新概念“认知盲维”。他提到:一直以来,人们在学习和认知升级方面往往灌输的是消除知识的盲点、信息的盲点,但比盲点更致命的是“盲维”,处在盲维里,机会即使就在眼前,人们仍然会视而不见。
“盲维”指的是对某一个维度的感知缺失,代表我们跟优秀人的差距不是这个知识点不了解,这个理论不知道,而是这个维度,整个序列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一片空白,我们压根不知道它的存在,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吴伯凡专栏里有一条很赞的留言:
一维看事务,只有一个标签。非黑即白,只有一个真相,只关心真假;
二维看事务,有丰富的色彩,真相不绝对,有很多细节;
三维看事务,有了角度,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真相;
四维看事务,有过去未来,每个事物都有前因后果,组成一条因果线;
五维看事务,对象只是无数平行的宇宙之一,每个宇宙有不同的因果,不同真相。
而我始终相信,人与人直接的差距其实是思维的差距、认知的差距。
阶层差距
美国网络上一篇阅读量100,000+的题为《炫耀性消费已终结,现在是无形消费时代》的文章写道:美国的精英阶层们已经不用奢侈品炫富了,他们有了更高级的方式。
文章援引了经济学家Veblen对“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的解读——人们将物质消费当作衡量社会地位与身份的标准。但这种“炫耀性消费”为什么已经在美国的富人阶层结束了呢?
一切要归咎于20世纪的大规模生产经济,奢侈品的平民化消费,大学生不用“借贷”就可以买到最新款苹果手机,普通工薪阶层贷款,通过租赁就可以开上价值十多万美元高级跑车……
消费正在所谓的平民化,然后,消费平民化又破坏了特殊性。美国的精英阶层们感到了不安,他们迫切需要用新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优势。
所以,他们把钱花在了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比方说教育。
在美国前1%的收入人群中,教育开销占家庭年收入的6%。普通中产教育开销占家庭年收入的1%;自1996年起,前1%家庭的教育开销增加了3.5倍,而普通中产没有变化。
教育投入显然不属于炫耀性消费,甚至不是物质层面上的消费。它是无形的,长期的,但也是最昂贵的,普通中产无法支付的。
作者在文中将精英阶层中这群“充满心机”而又高瞻远瞩,不惜一切代切投入下一代教育,一心搞文化资本建设的人,称为“有抱负阶层(aspirational class)”。你是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教育背景与个人素质,决定了你会关注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土豪和精英之间的区别,不在于谁的房子大,谁的车子豪,谁的包包是限量……而在于,拿出多少投资在教育,投资的是什么样的教育。
消费差距
相较于中国为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发展大举进军的势头不同的是,国际一直处于略显保守的状态。
2018年7月6日美国亿万富豪对冲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在Facebook发帖称:“人工智能(AI)和自动化正在提升生产力,但也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差距,以至于美国“应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我的观点是,算法/自动化决策是一柄双刃剑,在提升总生产力的同时,也在消灭工作岗位,导致巨大的贫富与机遇差距,引发民粹主义,制造出全国范围的紧急形势。”
“其大致结果就是:对绝大多数美国人而言,资本主义都不再奏效,但却没有人严肃对待,去考察究竟该怎么办。”
确实,收入不平等现象无可否认。
在今年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际慈善机构乐施会(Oxfam)发现,上一年,全球82%的财富增长落入了最富1%的群体手中;与此同时,全球较贫穷的一半人口财富并无增长。
回到中国,这种差距一直存在,以至于很多人谈到自己没有办法接触到好的教育,消费更高级的产品的时候总是归咎于贫富差距、收入差距。
有文章写道:“上海和北京居民的富足程度堪比瑞士,但某些地区的生活水平却更加接近危地马拉。”
而耶鲁教授陈志武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曾说:“与贫富差距相比,消费不平等更能加剧社会和政治动荡。”
他的观点值得寻味:“现代社会的财富内涵跟传统社会很不一样。前者更多反映对未来收入的定价,后者更多是反映对过去收入的累计。我认为人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消费差距。原始社会的财富差距、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基本上是一回事。换句话说,那个时候的财富分配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分配结构基本上没什么区别,因为没有什么存储,也就没什么财富积累。”
“几乎所有社会,财富分配结构是最集中的,财富差距最大,收入差距次之,消费差距最小。每个人一天就三顿饭,吃住行再怎么奢侈也就是这么多,物理和生理意义上的限制,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消费差距不会无限大。”
所以,别傻了,你跟别人的差距从来都是跟自己的差距。
别再怨天、怨地、怨社会,试着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你在五维关注的是什么呢?
你有没有为自己的思维投资呢?
你是不是已经把自己禁锢在某个所谓的阶层呢?
你又如果管理你的消费差距的呢?
看了以上你有什么想要探讨和回复的,都期待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