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自己在【求学】模块的所有打卡文章,发现自己成长了很多:标题起得有吸引力了,文章内容有了自己的践行心得,会在文章中分享自己的经历,平静地、简单地概括出表达要点。
在每天至少500字的输出+语音读内容的“刻意练习”下,我读一章的书籍内容后,再结合自己的思考输出,这个过程用时用得越来越短。
在【定位】模块中,写理论建设时,重复看了书籍内容,反复听了猫叔的课,然后把自己的视角提高,不局限在每章的细节里,这样输出了读书笔记。
今天我写【求学】模块的读书笔记,先看了自己所写的文字,去感受自己的成长,看自己的每篇文章输出了什么,在《有效学习》里学到了什么,也看了文章的阅读量。其实这个过程,是在践行猫叔分享的“强反思”
昨天新学的,今天就去用。不局限在自己的固有思路里,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舒适区。
回顾着自己的文章,还是有很多的“说法”而不是“做法”,许多想法都停留在了空中,没有落地去实践。会有忙碌的原因,但这却不能成为自己成长缓慢的借口。
牛班的两个模块,我每天花在这上面的学习时间是很少的:每天只有固定章节打卡的输出,群里是极少交流甚至都不交流的,没有去看优秀的文章输出,每天的【学委分享】都自动忽略,会去爬楼看排群精华。
按照这个节奏,运营能力是很难培养出来的。
对社群运营是真爱,至于现在这种情况,可能是追求完美的心态导致的,总想着用整块时间,毫无后顾之忧再去学习。
可是
哪有那么多的想当然
猫叔分享的“培养自己的碎片化学习习惯”,学了要用哇!
以前自己也是在碎片化学习的,我可以很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但是以前的学习是散的,没有核心,现在有了核心——社群运营,这次要更努力呀!
求学模块的打卡书籍,书里展现了作者的学习思维:场景化描写+案例数据分析+背后逻辑剖析+有地位人的观点
猫叔的两堂课,展现了猫叔的学习思维:分享自己做到的干货,用自己的践行经历来举例子,或者身边朋友的故事来举例子,方便理解。用语言营造了轻松的氛围,讲故事的形式来告诉干货。
猫叔的分享课,我是愿意重复很多遍去听的。但是《有效学习》我只是为了打卡,反复读2遍。除了我是猫叔脑残粉的原因外,猫叔的分享形式是轻松的,通俗易懂的。包括猫叔的碎碎念。
至于为什么到现在还是猫叔的脑残粉?
我想原因是因为猫叔一直“讲我所做,做我所讲”。偶尔一天两天,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可以保持“一直”,就很难了。
我感受到的猫叔,一直在分享。分享他的践行经历、心得。
又回到了分享的“神奇之处”——分享可以再次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同时,传播了影响力。
分享很简单:自己所知道的内容告诉他人;分享也很难:要去思考分享的内容,怎么表达他人能听懂、用得上。分享的内容是否与自己的个人品牌相排斥?分享过后的后续效果是怎么样的?再次分享要怎么改进?
猫叔说:不断地去分享,把自己榨干,要问自己“我还有没有新的东西可以分享?”
通过这种形式,让自己的学习热情高涨。
那么在【求学】模块,我学到了什么?
01学习方法论有很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了再去实践,试验,不断更新迭代。
02学习的习惯很重要!每天都培养自己的碎片化学习习惯,“两个便签”法积累素材,输出系列文字,从初级文章到加入自己的践行经历、心得变成高级文章。
03每日复盘。选择认真地生活,从每日复盘开始。及时记录自己的想法,追踪、记录、分析、迭代。
04反馈
有了自己的需求,自己目标明确后,开始奋斗。需要反馈,强反馈会让自己成长迅速。猫叔说“少走弯路,就是快”
每日复盘,是自己针对自己一天行为的反馈。他人的反馈,是检验自己是否在路上,有没有跑偏,有没有掉入坑。
需要认真选择哪些人给予自己反馈,哪些反馈是有意义的。
05实践
不去做,光想,那是躺在床上做梦。
想了去做,去践行,去与外界碰撞,才能让想法和行动更好地融合,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从今天起,做一个剽悍的践行者!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