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古人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随着年龄渐长,也愈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很多时候,你想不开的原因之一,就是书读的太少。
彭小六写的《颠覆平庸.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说不上是经典名著,但读完之后,内容确实有很多“干货”,他写的恰恰是我们很多人真正需要的东西,看完觉得有收获,简要分享下本书,没有时间的可以迅速浏览到重点,作为长期学习时间管理的我,非常推荐这本书。
对于阅读的意义,每个人的看法不同,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你从中收获到了你需要的知识;第二,你从中获得了可以切实操作的“干货”;第三,长期读书,有助于拓宽你的视野,塑造你的世界观。这本书的意义更在于第二种,我觉得,读一本书,只要记住某些有启发的点,并为自己所用,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行为。 这里简要提几个我认为很切实有效的几点:
基于本书作者的方式以及个人理解,得出的步骤如下,很实用的三种方式。
(1)每天确定最重要的三件事,当成必须吃掉的青蛙。
规则:如果你必须吃掉一只青蛙,不要长时间盯着它看。如果你必须连着吃掉三只青蛙,记得要先吃掉最大、最丑的那只。——博恩.崔西《吃掉那只青蛙》
吞青蛙的5个步骤:
(一)明确你的“三只青蛙”
(二)先吃掉“最大、最丑的那只青蛙”
(三)每天保护自己的青蛙时间
(四)把“3的法则”应用到你的整个生活
(五)创建并严格遵守每天的“待办事项清单”
每晚固定时间回顾当天清单,制定下一天的清单。
最大、最丑的那三只青蛙,也就是最重要的、完成起来最难但收获最大的三件事。这样每天你只要吃掉这三只青蛙,你就把最重要的事情做了,就算你只吃了一只,也是会很有收获的一天。因为根据“二八原则”,最重要的事往往是那20%,当你完成了吃掉了三只或者其中三只青蛙后,其他事情不做今天也不会有负罪感,做了反而更好。
具体建议:找一个本子或者APP【奇妙清单】,写下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然后先去做这三件,如果做了一件不想做,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切忌计划的事太多,万一遇到心情不好,看到密密麻麻的计划,反而亚历山大,不如列明最重要的三只青蛙,虽然丑,但是目标明确,做了有收获啊。
(2)下载番茄时钟App
这列软件有很多款,选择适合的即可。番茄时间管理法大家都听过,就是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书中提到该款软件,就个人而言,很是推荐。
很多情况下,我一想到要运动、要复习考试,我就很心烦,然后迟迟不肯动,但事实上,你也许觉得看一个小时书很累,需要意志力,想想都磨人,但如果是25分钟呢?真的很短,也就20多分钟。
这种方式有利于促进你开工,因为原本想到要复习1个小时的考试,这里只要开始,学个20几分钟,休息下,再来一次,就实际1小时了,而且每次投入的精力很专注,效率也高。想想你刷会抖音和微博,躺床上每次都不止25分钟吧,这25分钟能做很多事,比如听一个语音类节目,比如看一个视频,比如练字,比如阅读20页,所以,这对拖延症的人是很行之有效的方式,而且你也可以看到每天自己一共吃了几个番茄,用了多长时间做了什么事。
此外,在时间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准确评估自己做某件事所需花费的时间。
比如,我阅读一本书,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是6个番茄种或者我运动的时间需要2个番茄钟,我洗衣服整理房间需要2个番茄钟,通过记录,你可以清晰的知道,做某件事需要多少个番茄,在后期的每日计划中,就可以列出吃每只青蛙需要多长时间,时间管理也会是一大进阶,更有掌控感。
【PS:个人用的是番茄清单 可以列任务 然后做任务时点进去 开始计算番茄】
(3)建立仪式性习惯,避免“决策疲劳”
大家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在购物时选择物品时会有强迫症,选了很久都下不了决心,浪费了很多时间,最后选的也没好到哪去;每天做到桌子前,不知道做哪件事,然后就刷手机了。
这就是“决策疲劳”,过多的选择是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的。所以,在以上两个时间管理手段之外,我们还可以去培养仪式性习惯。
可以尝试建立自己的仪式习惯,早起后该干嘛,睡觉前该干嘛,把一系列连接起来,变成习惯,这样早起和睡前你就不用思考该做什么,避免意志力和时间的浪费。
这点我觉得非常实用,前期可以用清单方式,后期就成为习惯了。我不认为这是机械,我更觉得这是一种从容不迫。书中写到:保持充分的自律,从容的生活节奏,才是节约时间的最好方式。
个人而言,这本书的内容很好,值得阅读,无论是对于在校生,还是出入职场的新人,以上三种时间管理的方式,都是开启自己每一天的好方式。每天写三只青蛙,用25分钟的番茄时钟记录时间,同时培养自己的仪式习惯,这也许是处于迷茫期、拖延症患者以及想学习时间管理的人可以尝试的好方法。
目标不用大,一点一点做,现在就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