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主要有篆、隶、楷、行、草五体,篆书属于古字,基本淘汰了。草书变化太多,难写难认,作为艺术欣赏尚可,不适用。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呈委婉波状之势,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画出来的。楷书,中规中矩,笔画和结构鲜明,是练字的基础,但书写速度太慢,几乎没有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所以篆、隶、楷、草都有明显的不足,只能选择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字体,在写法上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行书既有楷书清晰独立的单字图形、点画承前启后的意连关系,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草书笔画流转贯通、顾盼呼应的运动感。行书分为两种:一是行楷,二是行草。清代刘熙载说:“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意思是行楷接近楷书,但比楷书要自由放纵一些;行草接近草书,但又比草书要规矩、收敛一些。行楷具有既易于辨识,又清秀、潇洒、活泼和流畅的优点,特别适合于展示之用。行草的书写速度快,特别适合于学习和工作之用。
练好硬笔行书,要了解它的一般特点:
1、静动结合、以动为主
古人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这是以人作比喻。楷书就象人站在那儿,主要体现人体静态美;草书就象人在跑,体现的是人体运动美;而行书则象人在缓步徐行,让人在其从容不迫的举止动态中见其形体之美,这是一种以动为主,动静结合的美。
行书以动为主,首先在运笔,笔画的起、行、住不能象楷书那样一步一步地去完成。点画之间,有的是内在的意连,有的是表面化的笔连,笔尖移动和起落有很强的连续性,速度也快。其次行书的单字与单字之间也往往有着较强的呼应或牵连关系,前一字的末笔常常为后一字的起笔蓄势。行书的潇洒流畅之美便在这种既有节奏而又有变化的行动中表现出来。
行书的动,又不象草书那样纵肆奔放,它是一种动与静的结合。行书的每一单字除了具有清晰易于辨识的特点之外,还不失结构的严整与合理,具有相对独立的静态美。大多数字单独看均不失严谨、匀称、挺拔之美,而笔画的运行及字与字的组合之间又同时显现出运动之美。
2、灵活、简捷、笔速较快
行书之所以有较高的实作价值,就在于它书写灵活、笔画简捷和笔速较快。
行书书写灵活,其一是体现在笔顺上。它在楷书笔顺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运笔的方便、笔画的流畅以及书写人的习惯,灵活地改变笔顺。其二是体现在笔画间的相互替代,这种灵活的处理,使得行书笔画流畅,体态多变,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具有很强的呼应关系。
行书笔画要求简洁明快,常对楷书中的一些点画做适当的省略或简化,由于运笔灵活和笔画省减使得笔速加快。此外由于连笔的运用和以圆弧代方折的笔法,减少了运笔过程中的起笔、停笔的次数,减轻了提按动作的幅度,更使其笔速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