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吕大明的《世纪爱情四帖》,是本散文集。看过以后,才猛然发觉自己的文路太窄了。总是书写那些失恋的心情,自觉高深。还排斥那些不符合口味的作品,觉得徒有文笔,华而不实。总想追求深刻的思想,总是阅读国外的作品。国外的作品经过翻译以后,很多都不符合中文的习惯。导致我的文字,也有很多不符合中文的习惯。硬生生地被掰成了西式中文。
看了吕大明的这本书以后,我才觉得自己的浅薄。因为中国作家写的书,我一律不看。导致自己文笔上很欠缺。有的都是外国作家给我脑补的“先进思想”。还孤芳自赏,觉得自己写的多么高深。没有读者倒是真的。写出来的作品,就是给读者看的,如果读者看了以后觉得文字别扭,更不会去深入思考其中的意思了。
所以我决定,开始大量补习中国作家的作品,让自己的文字风格完全地适应中文的表达习惯。才会有读者欣赏。
孤芳自赏,作品不受欢迎,一定是有它的问题的。毕竟不是中文系的,全靠自己阅读,练习写作积累经验。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更要吸取多方面的意见。虽然不能过分追求功利,但是如果作品能得到认可,获得收入,那不是更好吗?
其实有时候自己的口味偏好,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一旦你确定了只看哪类书,哪类书不看,你就屏蔽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也人为地限制了自己的文路。
很多人都能写网文赚钱,网文也有它的规律,很多人还总结了这些规律。为什么不去学着写呢?就算写不出热门的玄幻类作品,言情小说,还是写得出来的啊。
想要写成小说,根基就是要大量阅读要写的那类作品。大量阅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尤其像我,长期阅读的重点,只在好词好句,总是只看个大概,故事情节、主线,都不管,一本书看下来,依旧不知道作者讲了什么故事,那这本书从写小说的角度来说,那就是白看了。
写小说的关键,就是故事情节!脑子里没故事,看书也不看故事线路,那怎么可能写得好小说?
并不是人人都喜欢写小说,并不是人人都有丰富的阅历,有得天独厚的写小说的条件。绝大多数人,阅历和我一样有限,但他们就是能写出玄幻小说,能构建恢宏的场景,能设计人物和故事。那一定是针对性准备了的结果。
如果把写作当作事业,就不能只图自己读得开心、写得开心,而应该制定计划,一步步达成写成书的目标。定位写小说,就要多看故事,要在大脑里储备那些故事。要储备人物。各种需要储备的描写,都要做记录。所以看书不是白看的,要把各种描写分门别类。这样啃下一本小说,收获绝对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