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你开始创作南门体书法的契机和缘由是什么呢
朱敬一:小时候我就是以写字丑陋闻名乡里。我爸有个理论: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脸。所以我为此自卑了很多年,因为我怎么努力都写不好看,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承认这是我的一个巨大生理缺陷
上了大学,我学的是国画专业,说来惭愧,书法练了好久还是写不好,当我接受了这个缺陷之后心态就不一样了,我不再把写的好看(传统意义上的)作为我的目标了,有了一种玩乐的厚脸皮心态之后,发现自己反而喜欢上了写书法,或者说画字也可以
毕业之后一直没有间断,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去福州探亲,连着下了五天大雨,我被困在家里没法干其他的事情,就连着五天随性的写些东西。那五天算是比较关键的转折点吧,我在书法上开始找到一点点所谓自我的东西
一直以来我就有这样一个观点:
书法最本质的意义是书写,如果不能让当代人看得懂,没有意义
就是说写出来的文字你得让当代人看得懂,这样才能传递情感透露信息,如果失去了这一点,我认为书法和抽象画就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了
现在写书法的大部分遵循传统意味,在意传承关系,在意书法笔力肩架结构,使得大多数写出来的东西我们无法看懂,在这个绝大多数人都打字交流的时代,会越来越边缘化,越来越小众化,这本身就断绝了书法传承的可能。移动互联网时代,每天有各种新的名词冒出来,我们的说话方式和阅读方式也都完全转变了
古人早就把丰碑和高标杆建立起来了,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是亦步亦趋还是另辟蹊径?
那么,书法这么一个中国传统,流传了上千年的一个东西,它应该做出哪些转变呢。所以我特别注意的就是写出来的文字不管怎么变形,得让别人能看懂文字,这才有传播性
Q:那你的书法一般是从哪些地方得到灵感的呢?
朱敬一:我是一个阅读量很大的人,原来读书和杂志,现在就看订阅号。这是时代带给我们的新阅读方式,不必去排斥他。大家很难再去阅读那么长那么深奥的句子了,而很多民间有智慧的人能够总结出一些很俏皮却值得反思的句子,这东西浓缩了时代最有意思的精髓。我遇到好玩的句子就把他们摘录下来,有时候自己也造句,然后慢慢形成我现在每天的一篇书法
我有个观点:
少看朋友圈,多看订阅号,因为订阅号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
我定期会删掉和增加一些订阅号,每天花一小时去看他们。好的订阅号对词语的精炼程度是非常高的,有很多民间高手对生活的提炼和反思,这本来就是一种当代文学
推荐几个订阅号
1.学习学习再学习
2.新世相
3.公路商店
Q:你的绘画对于南门体书法是否有影响?
朱敬一:我画了20多年画了,所以绘画本身一定会对我的书法有影响,所以会弱化书写过程中的间架结构,会随着心情的变化而改变书写的顺序
好的创意都来自边界的打破和自我框架的去除
最可怕的很多人感知不到自我设限的框架在哪里
我这么多年的自我学习生涯,养生了一种本事,就是可以在对某个领域不断探求和深入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撤身,局外看局。这是需要长期自我训练的一个习惯,不断从局部和细节中撤出,反思什么是最重要的,我应该舍弃哪些东西。这个训练对我帮助很大
Q:那从南门体书法初创到现在被很多人喜欢并转发,在这个过程中心态是否有变化?
朱敬一:我写书法本来就是一个无心插柳的玩乐。完全没有想到会被传播的那么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很多反思:
1.简单简单再简单。这是一个产品经理的职业修养,其实对艺术家也一样
2.没有传播就没有生命。真正好的东西你不必费劲去宣传,自然会有人替你传播
3.坚持坚持再坚持。一个新事物出现的时候,嘲讽的人必然会有很多,坚持做好自己就可以
Q:那你有思考过南门体书法今后的一个发展么,比如做成电脑字库,或者再尝试写一些别的语言种类的文字
朱敬一:目前处于一个筹措的过程中。我是希望能够留下来一个大家都能够用的字库的。我觉得这个时代是一个共享的时代,你越多的共享给别人,越多的人给你反哺
最近还在尝试写一些英文的书法,因为我觉得书写这个东西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英文的书写方式、字母的组成和中国汉字不一样,可能书写美感要重新探讨。所以我贴出来的一些英文书法很多人说没有中文好看,我不介意,这是一种尝试
Q:听说你写书法有一些固定的程序?
朱敬一:
书写尺寸都是固定的
只用一只毛笔
文字尽量控制在十个字以内
原因很简单,我比较懒
Q:你会不会觉得这样的书写会降低书法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朱敬一:书法在以前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属,一种上等人之间传递趣味的暗号
民国时期,能够读书识字的人的数量不超过30%,但是到了现在社会,几乎找不到完全不认字的文盲,每个人基本两千左右的认字量。读书识字的人多了相当于是把文化这种传统上属于精英阶层的东西的门槛拉低了,就变成了我们所说的文化的降维。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种文化上的更加平等和民主
那么一个不知道繁字体怎么写的人,不知道草书怎么写的人,就没有权利欣赏书法了吗?
时代在变化,很多东西都会改变,未来是怎样我也无法猜测,我能做的就是就是创造本身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南门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