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温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赎》,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它为什么那么经典,之前我也在努力尝试着写影评,也去看一些电影爱好者如何写影评,想学习,但还是那句话,“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也只是这其中的一个罢了,我想写影评,只是想去证明我自己看过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我看过不下五遍,可是这其中,我也只是看过罢了,我希望从重温《肖申克的救赎》开始,为自己所看过的电影,留下影评。
这部电影,说真的,我现在也不能说我参透了其中的含义,为何取名“肖申克的救赎”?我认为电影名中有“肖申克”这个监狱的名字我能够理解,因为本身就是写肖申克监狱里的事情,但是“救赎”,我就难以理解了,我不明白故事主人公安迪•杜弗兰(蒂姆•罗宾斯[Tim Robbins]饰)他需要去赎罪什么?首先,人不是他杀的;其次,是他的妻子对不起他;再次,他在监狱里关得够久了吧。说到这里,我觉得“救赎”的含义貌似出来了,难道是自己对自己的救赎?
从电影的情节布局来看,看的时候,似乎我毫无波澜,如果硬要说有波澜,这三个情节,我印象深刻,一是安迪给警官处理那“三万五”美元的纳税问题,险些被警官推下高楼;二是典狱长为了让安迪做他的“洗钱”工具,不惜枪杀即将出狱的汤米,并且以“身体折磨”威胁安迪,迫使安迪继续给他“洗钱”;三是最后瑞德出狱并且找到了安迪越狱后给他的信,并以瑞德与安迪的团聚为结局。整部电影,故事中没有十分激烈的打打杀杀,也没有十分激烈的感情。然而就是这么一部电影,获得了大量好评,豆瓣评分9.7。
我从这部电影里学到了什么呢?——希望,可能这也是最好的解释了。就像瑞德的那句“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而活着就是希望。反之,就像布鲁克斯在他入狱50周年后,出狱了,他已经是一位耄耋老人,习惯了监狱生活的“制度化”,来到了社会,获得了自由,反而他不再那么自由了,最后选择了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安迪不顾监狱制度播放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在瑞德问到,因为播放音乐,被关入禁闭室,值得吗?安迪的回答是,值得的,音乐存在于脑中、心中,是别人夺不走的宝贝,只有音乐才不会忘记这个世界不是这些高耸的石墙能关住的。有些东西在人们的内心,是夺不走,碰不到的,完完全全属于你的——希望。
起初瑞德觉得希望是没有用的,他们依旧在监狱里。最后,安迪在入狱20年后越狱,重获自由,并且让典狱长得到了应得的惩罚,可谓大快人心。瑞德在监狱里失去了安迪这位老友的陪伴,多少显得不那么习惯。然而,在第三次假释听证会上,他获得了自由。比起前两次听证会上他表现出真诚地悔过,反而这次对“改过自新”的嗤之以鼻更加有效。离开监狱的他,也住进了布鲁克斯出狱后的那间小屋子,布鲁克斯在那选择了“忙着死”,而瑞德找到了安迪就给他的盒子,我还记得那封信上写的,“如果你已经走了那么远的路,也许你还可以再往前走一点。”“希望是件美好的事也许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东西永不消逝。”对啊,这封信,让瑞德看到了希望,所以他选择“忙着活”。
这部电影,都是以这位被无期徒刑的犯人艾利斯•瑞德(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饰)作为视角来述说的。这样的安排,刚好能够掩盖安迪花费20年挖洞的事情。虽说结局有些意外(我所谓的意外是那个洞口原来通向的是一条恶心的下水道),但一点也不仓促,伏笔做得好,结局也是那么让人回味无穷。
这里所谓的救赎,到最后,我认为是安迪对好友的救赎,而对我们欣赏这部影片的人来说,坚定地活着带来的希望是对我们生活遭遇挫折和难过时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