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天也是高考的最后一天,同时也是自己大学毕业的第十个年头,毕业十年聚会也临近举行。觉得自己有必要写点什么。
首先要说说在大学里要做什么。
也许不少人会立刻回答说,在大学里首先就应该是学习。大多数主流意见也是这样的,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大家需要记住的一点是,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活。
只是在不同的阶段,生活的重点不一样罢了。
从开始记事到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学习都是生活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即便如此,学习仍然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并非全部。
到大学毕业后,开始走入社会,上班工作,这时候工作就成了生活的重点。但工作依然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离开了生活的根本,人生很难获得成功,更不用谈什么幸福了。因此,务必要记牢“生活”二字。
大学时应该有一些挚友,
这些朋友或许会陪伴你很长一段时间。
在大学里很容易考察出某一个人能否成为你的挚友,这是工作十年也做不到的。
一起生活学习四年,彼此是坦诚的,完全有机会了解对方的内心和性格上的每一个细节,但是在工作中交往时间很长的人,彼此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
一旦走出校门,大部分人就分得特别清楚。
老板安排下任务来,你需要别人帮忙,对方哪怕帮了你一点点,你就欠人一个人情,会对他很客气地表示感谢,下一次他对你也是如此。在这样客气的环境中,人是很难深交的。
而一个班上的同学,不论家境和其他条件相差多大,到了一个班里学习,彼此就是平等的了,或者相对平等。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倾心交往。
不过不少班级做不到这点罢了,从同学聚会办不办的起来就能看出来。
另外在大学里,参加一些和学习科研无关的社会活动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这是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必经之路。在社会上,除了工作能力外,还需要和他人合作,沟通。而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这些都是在大学里可以学会的。人一旦走出校门后,犯错误虽说是难以避免的,但一旦在法律上犯了错误,就必须自己承担责任了。而要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人,在大学就应该要完成这个过程。
很多家庭的教育都是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关心的只有学习。但是,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在走出校门前还没有面对挑战的心理准备和责任感的话。那在未来的工作中,恐怕不能走的很远。
虽说做这些事情要花掉一些时间,但有时候如果慢一点下来,可以更好的去体验生活,因为“生活"才是我们的核心,而大多数事情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罢了。
还有一点就是,大学里面有条件的话,最好能谈次恋爱,在大学里面的恋爱动机相对单纯。一旦走上社会后,无论是相亲活动,或者是朋友长辈介绍,这其实是高效的市场行为。
双方各列出一个清单,实行等价交换。
比如,男方有才干、智慧,女方年轻美貌,就被大家认定是般配。
当然,虽说门当户对非常重要,但是恋爱和婚姻毕竟有些不同。婚姻需要考虑实际些,而恋爱需要单纯些,而单纯的恋爱,在大学是最容易找到。
那在大学里面应该学什么呢?
大多数人的想法是跟着专业走,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好了!这并没什么问题,不过仍然是被动的学习罢了。和上大学前的教育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而走上社会后,最重要的是主动学习,甚至是终生学习。
在大学里上的课程,总的来讲,是针对未来职业的,学习的是知识、技能和方法等。
而不是针对生活的。
生活上的学习,除了学做人,思想感悟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常识。
因此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最重要一点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学习”,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专业而学习”。
如果是为了生活而学习,我们就必须明确今后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不少人的目标可能是当个有钱人,迎娶白富美。
这种目标其实不够实际。
更实际一点的目标可能是说有钱就去买豪车,住五星级酒店,坐头等舱环游世界,吃遍世界的美食。
但是仔细想想,买了豪车后,如果开不好怎么办。这可是安全问题。而要想要把车开好,那么先应该去考个驾照,开始学习怎么开车。这个光靠有钱也不行。
而去吃美食,很多都需要提前预订。光有钱还不行,可能还需要有特殊的本事,最好是有人请客。那为什么别人要客呢?
这又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了。就算是去吃到美食了,那这些美食相关的吃法,文化背景又怎样才能体验呢?因此,想过上一个好的生活,依然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各种知识技能。
大部分人上大学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对父母的回报,自我的满足,让自己变为有用、有益和有品位的人,这样自己能够拥有幸福的家庭和富裕的生活,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
一些更进一步的人可能会说类似改变世界的话。
但在大学中的大部分学习,其实和这些目标无关。
很多人想毕业后找一个好的伴侣,但是他们不知道从何做起,更不要说懂得对方的心思。
很多人说将来要创业当老板,但在大学里从来没去锻炼过领导力。
一些人要当科学家,在大学里虽然上了很多课,但是没有进行有关科研的训练,甚至是没有学会“发现问题”。在科研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甚至前者更重要。
因为,大学是学习这些生活必备的知识技能的最好时间,这不仅是因为大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好,更关键的是有灵活的时间。因为,到了工作后,时间很难完全由自己控制。如果一个大学生能意识到在大学四年里所需要学习的东西远不止课堂上的那点内容,应该就会去珍惜自己的时间了。
而要做到这些,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1、养成凡事践行
这说的不是为他人送别的意思。
而是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
践,履行,实行。《朱子语类》卷九:“只有两件事:理会,践行。”
任何事情,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但是现在喜欢说的人太多,愿意做事情的人太少,不仅常人如此,很多名人和政治家也是如此。
谁也不是天生就能够做到“凡事践行"的,这种习惯要靠长期培养。
在大学的课堂上,老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因此,培养这种习惯的机会不多。
而如果有意识地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是养成这个好习惯的最好的训练方式,因为可以在活动中主动做事。
2、锻炼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现在不少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在了各种沟通上,除了聊天、讨论、表达思想,另外还有书写邮件、微信等。
而沟通的目的,一是接受对方的知识和信息,二是表达自己的思考内容,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互相沟通。
而要做好互相沟通,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都是生活中必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越强,生活和工作越方便,也就越容易成功。
不过,因为文化因素,中国人普遍在表达和沟通上是比较弱的,因此,在大学的时候就更应该去锻炼这两个能力。
3.锻炼写作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很多人在工作中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是很难把自己的意思用书面语表达出来。
这样的人很难把事情做得很深入,因为只有善于写作和记录,总结成功的经验,或是失败教训,才能让自己和团队不断前进。
如果是理科生,需要写作的锻炼。
那么对于文科生来说,需要的是逻辑的锻炼。
因为现在的媒体里有太多内容都是缺乏逻辑,前提和证据完全推不出结论。而假设一个人的看法无法让人信服,这样的工作水平又能有多好呢?
此外,还有很多能力需要培养,比如组织能力,品味等等学都学不完的能力,不过这几样能力我觉得特别重要罢了。
那大学和社会的区别有什么呢?
说完了这么多的大道理,接下来,从实际出发再谈谈大学和社会的区别。
大家恐怕都听过一种流行说法是:大学教会的不是技能和知识,而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不少人会说,自己根本没有学到什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人之所以接受这种说法,如果还算是对自己诚实的话,就可以明白,那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那些虚掷了的光阴的借口罢了。
安慰自己的大学生活里并非一无所得,而是拥有了不能度量的思想方法。
这可以让人感觉好过一些。因为四年时间里浪费了的时间。总得有点什么收获吧?思想方法又没办法考核,有或者没有,那就只有自己清楚。
在大学的时候,无论是做活动,还是参加社会实践,往往都像是一种做游戏的感觉。
哪怕是考试,它本质上也像是个游戏,遵循规则就能过关。即便不能过关,也不会带来真实的伤害。
而进入社会后,每一次选择,每一次的行动,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而所有的结果都是来实际的,会带来真实的、无可逆转的伤害。
因此在社会上,所有人都非常当真,没有人再把你当学生看待,可以给予重新来过的机会。
也是在进入了社会之后,有些人才真真的开始了学习。或是说,真正才能理解自己的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大学里不会教你如何辨识一个人,也不会教你去如何阅读人心,但在社会上,生活就会不断教育你,如果在这些地方没做好的话,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大学里也不会教你如何从头开始完成一件事情,应该从何处入手,从哪里获得资源和帮助,需要承受多大程度的压力后,才能撑到最终解决问题的时刻,甚至在判定“问题得到解决”的规则上,社会上和大学里的标准答案是完全不同的。
在大学里,每完成一门功课,实际上都明确地知道目标是在考试上。但在社会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就不一定能派上用场了,而真需要的时候,那时候还是否会想到去用了。所以,在社会大学里,学习是一件永不停歇的事情,也永远不会有拿到毕业证的那一天。
工作中,每一次的工作目标永远是大部分基本了解,少部分娴熟掌握,极少部分深入精通。
但是每一次的要求都默认是深入精通,只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基本了解出发,突破娴熟掌握技能,到目标即将完成的时候终于可以达到深入精通的状态
这时候,新的任务又来了,依然是基本了解的程度。这样的循环周而复始,一轮轮的锻炼人所有的潜力。
记得自己读大学的时间里,曾经修过不少课程,其中包括外语,到毕业的时候,能达到可以投入实际操作程度的能力却没有多少。而在毕业的几年后,已经可以出差海外,可以应付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大学毕业后的工作里学会的。
大学毕业的十年后,有很多同学都已经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了。而我用的却是当初大学里面考试比较差的一门编程语言在做相关工作。
而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再给我发毕业证了。
结语
毕业多年后,每次学校的校庆日和同学聚会,只是在纪念自己渐渐消失不见的大学青春。